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研究2种石松属植物化学成分的抗炎活性,筛选具有较强抗炎活性的化合物,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了体外炎症模型,采用MTT法检测了化合物对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在安全浓度范围内(细胞存活率大于80%)给予药物干预,用Griess法检测了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以各化合物抑制NO释放的能力为筛选指标,评价了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乙酰基二氢石松生物碱(16)、对香豆酸甲酯(21)、豆甾烷-3-酮-21-酸(22)具有较好的NO抑制率,并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提示它们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2.
将不锈钢衬底进行适当的预处理,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的方法,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利用甲烷与氢气的混和气体,在不锈钢衬底上生长出多壁碳纳米管(MWCNT).将生长有碳纳米管(CNT)的不锈钢片作为基体电极,通过共价修饰法,制备出壳聚糖(CS)与碳纳米管复合膜的化学修饰电极,用来检测亚硝酸盐.对NO2-在电极表面的阳极溶出伏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CS/CNT修饰电极检测亚硝酸盐,在0.1 mol/L,pH=6.0的KCl底液中,对NO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与吸附性,峰电流与NO2-的浓度在2.0×10-6~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3.0×10-7mol/L,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聚乙烯吡咯酮(PVP)为络合剂,Dy(NO3)3·6H2O和Eu(NO3)3·6H2O反应制得前驱体溶液,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P/Dy(NO3)3·Eu(NO3)3无机-有机复合纤维,经煅烧得到Dy2O3/Eu3+微纳米纤维.对所制备纤维分别采用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热法和煅烧法制备了囊状钼锆氧化物-氧化石墨烯(MoZrO-GO)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能量色散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壳聚糖为分散剂和成膜剂,将MoZrO-GO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修饰电极.电化学表征实验表明,电还原后的修饰电极(CS/MoZrO-rGO/GCE)能显著提高电极的导电能力.将该修饰电极应用于亚硝酸盐(NO2-)的测定,结果显示,其对NO2-的氧化过程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最佳条件下,微分脉冲氧化信号与NO2-浓度在0. 010μmol/L-0. 10μmol/L和0. 10μmol/L-10 mmol/L分段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分别为0. 381μA/(μmol·L-1)和0. 007 3μA/(μmol·L-1).根据3S/N,检测限达到1. 87 nmol/L,50倍浓度的常见干扰物质对NO2-的检测不产生影响.将传感器应用于腌制食品实际样中NO2-的检测,回收率为98. 12%-102. 10%,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掺杂La_2O_3的CuW电触头的组织及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固掺杂工艺将La(NO3)3与WO3混合,经干燥、La(NO3)3裂解和WO3还原等工艺制备含有La2O3的稀土W粉,采用粉末冶金-熔渗法制备含有La2O3的CuW电触头;研究了保温时间对La(NO3)3裂解的影响以及La2O3对CuW电触头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用液-固混料法制备的稀土W粉,La2O3分布均匀,粉末粒度较细;La(NO3)3裂解粉末的颗粒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长大;掺杂La2O3的CuW触头耐电弧烧蚀性能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将硫堇通过循环伏安法电聚合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一种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构建了一种新型NO2-安培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NO2-在该传感器上表现出良好的安培响应.其稳态电流与NO2-的浓度在9.0×10-7~1.49×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10-7mol/L.此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测限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该传感器应用食品中NO2-含量的测量,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用电沉积法将镍(Ⅱ)四磺酸基酞菁(NiTSPc)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又用浸蘸法将Nafion修饰在该电极表面,制备出一种新型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器,并研究了它们对缓冲溶液(PBS)中一氧化氮(NO)和亚硝酸盐(NO2-)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NiTSPc和Nafion修饰材料对一氧化氮分子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c(NO)为0.2~8μmol/L的区间内,用NiTSPc和Nafion修饰的传感器的DPA电流值与c(NO)成良好线性关系,且灵敏度高,选择性良好,可用于NO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聚合方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Keggin型磷钨酸-多壁碳纳米管-聚吡咯(PW12-MWCNT-PPy)复合物膜修饰电极,并探讨了该电极对NO2-的电催化还原和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对NO2-响应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NO2-在2.1μmol.L-1~1.3 mmol.L-1浓度范围内,与修饰电极上的稳态安培响应电流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62μmol.L-1(S/N=3).该修饰电极用于腌菜中亚硝酸根离子的测定,回收率在95%~99%之间。  相似文献   

9.
采用Faraday光谱方法,系统研究了交流(Zeeman调制)、直流(光强调制)磁场下,NO2气体分子的光谱信号随外加磁场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NO2分子的光谱信号与外加磁场呈线性关系,由此提出了一种NO2分子Faraday效应磁强计,预期可以测量5×10-3~100 mT,DC-1 MHz范围内的磁场,并具有良好的线性度.  相似文献   

10.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Na2S与Na2[Fe(CN)5NO]反应得到的紫色混合水溶液的稳定性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此紫色化合物极不稳定.进一步用显微熔点测定仪、红外光谱等仪器对该紫色混合液的分解产物-黄色针状晶体进行了鉴定,最终确定该晶体为黄血盐Na4[Fe(CN)6].3H2O.这一研究对Na2[Fe(CN)5NO]鉴定S2-的实验现象有更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钠、钾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钠、钾两元素的次灵敏线,摸索最佳仪器工作条件,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前述两种元素之含量,该法线性范围宽,回收率高,更能适应批量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在pH=3.0的B-R缓冲溶液中,左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92nm和296nm,两者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用多元线性回归(MLR)、K-矩阵(AKC)、P-矩阵(CPA)等计算方法辅助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了模拟样中LVFX和SPFX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7.8%-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3%-4.45%.该体系的加和性良好,故三种算法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尤以CPA算法为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 CPA—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了水样中的铜、铅、锌、镉 ,此法准确度、精密度令人满意。本文的工作 ,试图为同时测定实际水样中的铜、铅、锌、镉另辟蹊径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以普通山银花作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雷雨一号"山银花及其培育亲本叶片和花蕾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吸光值,并根据标准溶液回归曲线计算样品中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绿原酸浓度在0.02~0.10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1);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9.98%(n=9),RSD=1.48%;"雷雨一号"、砧木亲本、接穗亲本干燥花蕾绿原酸含量分别为7.69%,4.75%,12.58%,均高于对照药材绿原酸含量4.43%.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利用微波炉和聚四氟乙烯罐高压消化刀豆,芦笋等罐头食品,以HNO_2—H_2O_2(2:1)为消化剂,消化6分钟(500W),用分光光度法及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消化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及准确度高.预期可广泛用于罐头食品的商检分析等领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以乙醇为溶剂的银杏叶中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将此条件下浸提液蒸干,得粗提物,其黄酮含量为2.98%,定性试验和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醇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氧自由基的分析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主要包括电子自旋共振、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荧光和电化学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Bergman度量,获得了一类M¨obius不变的函数空间,即 QK (p ,p -2)空间的几个等价的无导数刻画,包括双重积分特征、振荡、平均振荡和 p‐平均振荡刻画。这些特征是QK (p ,p -2)空间重要的分析性质,它进一步完善了 QK (p ,p -2)空间理论,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贵州产3种毛茛属植物石龙芮(R.sceleratus),毛茛(R.japoni-cus),禺毛茛(R.cantoniensis)的全草及不同部位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样品经75%乙醇提取3次,芦丁为对照品,在λ=500nm处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1.4%,重现性RSD=2.26%。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毛茛属植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利用真空蒸发和定向凝固技术去除掺铝P型单晶硅尾料中铝杂质的方法,通过晶相仪、EBSD和ICP-AES检测,被证实是非常有效的.铝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提纯后的铝含量沿多晶硅铸锭纵向由下到上逐渐增高,且总量较提纯前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