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SrB6O10中铕和铽的发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勇  石春山  李德成 《科学通报》1996,41(17):1575-1578
大部分稀土离子都有变价行为,稀土的功能特性与其价态密切相关。铕和铽都有变价行为,Eu~(3+)和Tb~(3+)为电子组态共轭的一对稀土离子,是发光材料的重要激活离子。本文首次在空气中合成了SrB_6O_(10):xEu,yTb荧光粉,研究了它们的光谱特征,发现该体系中Eu~(3+),Tb~(3+)和Eu~(2+)离子共存,并随其掺入Tb~(3+)离子浓度的增加,Eu~(2+)的荧光相对发射强度增强。我们用已提出的关于稀土离子对之间电子组态共轭性与价态变化相关性的结论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这一现象的发现有助于了解固相反应中共轭稀土离子对间的电子转移过程,为新型异常价态稀土化合物的预测与合成,为新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离子基碳-氧键断裂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津培 《科学通报》1995,40(4):329-329
尽管离子基在19世纪就已经发现,但由于其活性高、寿命短,直至近30年来,随着有机理论和实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离子基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已有证据表明,许多过去曾被认为按极性历程进行的经典的有机反应实际上可能是经历了离子基的生成而按单电子转移(SET)历程进行的.离子基亦被证明是在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和生命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活泼中间体,离子基化学已成为当今有机化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空气离子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空气离子作用于人体的途径和机制,重点阐述了空气离子对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作用,并且强调了空气离子特别是负离子减少时对人体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为人们不断积累和掌握有关空气离子方面的知识,全面而清楚地认识空气负离子在自然界中存在的重要性,以及积极而正确地评价它们的潜力以便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小毛 《科学通报》1997,42(23):2567-2570
关于Mn~(2 )离子的发光性质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它们一般都集中在无机玻璃中,并对发光机理进行了分析。但对掺Mn~(2 )离子在纳米非晶SiO_2发光行为尚未见报道,本文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掺Mn~(2 )离子纳米非晶SiO_2,测量其荧光光谱,当激发波长为337nm时,其发射光谱在460nm处有一强而宽的蓝光发光带。并对发光机理和发光强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杨锋 《科学通报》1992,37(6):496-496
离子与原子碰撞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从而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实验证明,测量得到的信息中有离子信号,电子信号,光信号以及原子团信号等。在寻找短波长和软X射线激光器的研究中,高电荷态离子和光信号特别引入注目。1982年,Bloemen等人,对Ne~(q+)(q=1,2,3,4)离子分别与He、Ne、Ar原子碰撞中入射离子的激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液相超声辅助组装的方式将铋纳米球(Bi-NPs)均匀负载于层状氢氧化镁铝(MgAl-LDH)纳米片上,成功合成Bi@MgAl-LDH复合光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光照射下,可通过Bi单质等离子体效应连续高效氧化空气中ppb(十亿体积气体中所含污染物体积)浓度量级的NO(去除效率可稳定在56%).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手段对催化剂物相、形貌、化学组成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SR)氧化自由基捕获实验并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光催化氧化NO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发现,虽然MgAl-LDH作为载体没有与Bi球形成异质结结构,但其表面富含丰富的氢氧根离子,能与Bi球上光激发产生的空穴快速结合,形成·OH自由基;而光生空穴的快速消耗又能降低其与光生电子的复合,增强光电分离,促进超氧自由基形成,通过这两方面的协同作用增强了Bi球对NO的光催化氧化效果.更重要的是,LDH具有独特的水分子记忆效应,在光催化过程中被消耗的氢氧根离子可通过吸附空气中水分而不断补充,促使催化活性的稳定高效.本文的研究结果为Bi单质基等离子体直接光催化降解气相污染物性能强化提供了新的策略,同时对光催化反应机制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祖暄 《科学通报》1983,28(15):941-941
我们的工作曾证明,镧离子(La~(3 ))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其性质与电针和吗啡的镇痛作用相似。离体实验证实,镧系元素错(Pr~(3 ))的作用与La~(3 )很相似,但前者对神经肌肉突触的递质释放有双重作用。本文观察了Pr~(3 )与Ca~(2 )的相互作用及它们对电针镇痛的影响,同时对10种镧系元素的镇痛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空气净化过程中的电晕放电与离子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戚嵘嵘  周持兴 《自然杂志》2002,24(3):125-129
离子风 (或称电风 )是两个相邻高压电极间发生电晕放电时因离子高速运动而诱导的空气流动现象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 ,为了利用并探索离子风效应的影响 ,人们已做了大量研究 ,并且早已认识到它在静电空气净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回顾和评述了离子风效应对空气净化设备效率影响的典型研究结果 ,并对这一问题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 .  相似文献   

9.
大部分离子液体如果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都能吸收一些水分,而水会对离子液体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离子液体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离子液体的吸湿性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评述了离子液体吸湿性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通过对50多种离子液体的吸湿性的分析,总结了离子液体的结构因素和温度、湿度等外部因素对其吸湿性的影响,并对文献中提出的两步吸收机理和3类用于表征吸收过程参数进行了讨论,评述了基于实验数据的离子液体吸湿性分类标度.另外,离子液体的宏观吸湿性取决于其和水分子间的微观相互作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多,本文简单综述了离子液体和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根据离子液体的氢键酸性和氢键碱性等参数预测离子液体吸水性的方法.随后,讨论了用二维相关光谱技术研究离子液体的吸湿过程的进展,认为该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分别受不同的分子间作用力控制.根据相律,憎水性离子液体的水溶液可以用来调节相对湿度,而且鉴于醋酸根离子液体具有强的吸水性,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吸水剂来使用.  相似文献   

10.
张正斌 《科学通报》1964,9(5):435-435
亚铊和硫氰酸根的络合反应已有不少研究但结果分歧较大(参阅表1)。其原因大致有:(1)有些实验配位体浓度不够大;(2)有些突验未使溶液的离子强度恒定。有的实验用硝酸钠维持离子强度而忽略了亚铊与硝酸根间的络合反应。Davis和 Nair 等分别用电导法和溶度法证明硝酸亚铊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中的空气离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大自然中空气离子的产生与消失的原因与机制,阐明了空气离子的性质、生物学作用以及空气离子在各种自然与人为环境下的分布情况.并提出了用空气离子浓度作为大气污染质量评价的指标,为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探索大自然中空气离子的奥秘以及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空气离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彬 《科学通报》1985,30(3):186-186
引言稀土元素是硅酸盐等基质的良好激活剂。由于硅酸盐基质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所以很早就有人对硅酸盐为基质的发光材料进行研制。最近又报道了稀土离子激活的稀土硅酸盐发光材料的合成。激活剂Eu~(3 )离子在单一碱土金属硅酸盐中的发光,在文献中曾有报道,Jenkins和Mckeag曾研究过Eu~(3 )离子在MeO—SiO_2中的发光行为。然而,Eu~(3 )  相似文献   

13.
决定电位离子吸附的一种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宏韬 《科学通报》1982,27(23):1441-1441
本文给出决定电位离子吸附的一种理论模型,其要点有四: (1)处于任一本身离子溶液中的M(Z_M~ )A(Z_A~-)型固相物质。其表面由于决定电位离子的吸附而形成一带电层——决定电位层。 (2)吸附在决定电位层的离子是具有特定能量的决定电位离子,此能量称决定电位吸附能。  相似文献   

14.
黄旭日 《科学通报》1994,39(2):136-136
本文考虑了与稀土化合物磁性有关的各种相互作用,分析了稀土化合物Y_(1-x)Er_xCo_(5 x)的磁化强度等实验数据.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稀土化合物Y_(1-x)Er_xCo_(5 x)的对称性是D_(6h),稀土离子Er为中心离子,过渡金属离子为Co为配位体.与磁性有关的哈密顿可表为下式  相似文献   

15.
李子荣 《科学通报》1983,28(13):781-781
Rb_4Cu_(16)I_7Cl_(13)是目前已知的室温离子电导率最高的快离子导体。继日本高桥武彦(1979)和美国S.Geller(1979)(他们的组分相当接近,但分子式略有不同,分别为Rb_4Cu_(16)I_7Cl_(13)和RbCu_4I_2Cl_3)之后,陈立泉等同志已用纯度较低的国产原料成功地合成了Rb_4Cu_(16)I_7Cl_(13),其室温离子电导率为0.29Ω~(-1)·cm~(-1)。从实际应用和基础研究的角度来考虑,对这种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氪气含量氯化钠水溶液中的多泡声致发光光谱, 对其连续谱背景上出现的310 nm处的氢氧根离子光谱和589 nm处的钠原子光谱进行重点观察与比较. 发现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钠原子光谱强度明显高于氢氧根离子光谱强度, 并且其对实验条件的改变更加敏感. 而氪气含量、氯化钠水溶液浓度及驱动声压也在一定范围内对光谱强度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管波  胡炜  张堂林  段明  李德亮  汪亚平  朱作言 《科学通报》2010,55(29):2823-2827
在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中氨氮对鱼类是有毒的. 利用静水更新式生物测试研究了非离子态氨对转基因鲤鱼和对照鱼的96 h急性毒性实验和21 d慢性毒性实验. 通过96 h非离子态氨急性毒性实验发现, 转基因鲤鱼的非离子态氨氮24, 48, 72和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 (2.64, 2.44, 2.28和2.16 mg/L)分别比对照鲤鱼相应的24, 48, 72和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 (2.70, 2.64, 2.52和2.33 mg/L)略低, 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在不同非离子态氨氮(3.86, 3.29和2.09 mg/L)胁迫下, 转基因鲤鱼的半数致死时间(LT50) (1.41, 7.91和117.42 h)分别显著性短于对照鱼的半数致死时间(2.53, 14.06和150.44 h). 21 d非离子态氨慢性毒性实验发现, 在不同非离子态氨氮浓度(0.91 ± 0.12, 0.48 ± 0.06和0.12 ± 0.01 mg/L)胁迫下, 转基因鲤鱼的死亡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鲤鱼. 上述研究表明, 转基因鲤鱼对氨氮胁迫的耐受能力比对照鲤鱼差, 为客观评价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潜在生态风险, 并为今后确定转GH基因鱼集约化养殖的密度和制定养殖水体氨氮安全指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数.  相似文献   

18.
章正熙  高旭辉杨立 《科学通报》2005,50(15):1584-1588
选择亲水型甲基烷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和憎水型甲基烷基咪唑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两个系列的离子液体作为电解液, 系统研究了纯离子液体及离子液体/混合有机溶剂EC-DMC-DEC(111, 质量比)体系的电化学性能. 实验发现 对于纯离子液体, 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298 ~ 323 K), 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 在更广的温度范围内, 四氟硼酸盐系列离子液体符合VTF方程, 而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系列有偏差. 两个系列的离子液体的电化学窗口都在4 V左右. 对于离子液体/有机溶剂混合体系, 随着浓度的增加, 电导率有一最大值出现.  相似文献   

19.
侯碧辉 《科学通报》1994,39(13):1174-1174
电子自旋共振(ESR)是研究晶体中点缺陷和化合物中离子价态的实验方法之一.ESR实验研究发现ZrO_2纳米晶中的点缺陷与材料制备的方法和工艺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ZrO_2多晶和微晶是白色的,Zr~(4+)和O~(2-)都是非磁性离子,自旋量子数s均为零,因而没有ESR信号.但用柠檬酸盐爆炸分解方法制备的纳米晶(粒径为9.2nm)是深灰色的,并测到了色心的ESR信号,这是由于爆炸分解法制备的纳米晶是在极短促的瞬间生成的,晶粒中有许多色心点缺  相似文献   

20.
林梅梅 《科学通报》1981,26(23):1420-1420
钇-钙-铟-锗石榴石型铁氧体(Y-Ca-In-GeIG)是一种饱和磁化强度较低,铁磁共振线宽很窄的微波铁氧体,它是从钇石榴石型铁氧体(YIG)经离子代换而得到的,其磁性与阳离子在四面体(d)、八面体(a)和十二面体(c)晶位上的分布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受到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两方面的重视。本文从穆斯堡尔效应研究了Fe离子的分布,并由此探讨了离子分布与磁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