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意象主义是西方现代诗歌的开端。而意象主义创始人庞德关于"意象(Image)"的定义的翻译在中国却有多个版本。本文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赵毅衡、裘小龙和郑敏的译文逐一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译文都不准确。之后本文结合庞德的诗学主张,对于"意象(Image)"定义的原文进行分析,提出了比较正确的译文。之后,本文根据这一定义,分析了庞德的意象诗作《地铁车站》。最后,本文认为庞德对于意象的这一定义并无太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意象主义是西方现代诗歌的开端。而意象主义创始人庞德关于“意象(Image)”的定义的翻译在中国却有多个版本。本文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赵毅衡、裘小龙和郑敏的译文逐一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译文都不准确。之后本文结合庞德的诗学主张,对于“意象(Image)”定义的原文进行分析,提出了比较正确的译文。之后,本文根据这一定义,分析了庞德的意象诗作《地铁车站》。最后,本文认为庞德对于意象的这一定义并无太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意象主义是西方现代诗歌的开端.而意象主义创始人庞德关于"意象(Image)"的定义的翻译在中国却有多个版本.本文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赵毅衡、裘小龙和郑敏的译文逐一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译文都不准确.之后本文结合庞德的诗学主张,对于"意象(Image)"定义的原文进行分析,提出了比较正确的译文.之后,本文根据这一定义,分析了庞德的意象诗作《地铁车站》.最后,本文认为庞德对于意象的这一定义并无太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I Have a Dream的节选文及其名家汉译、学习者译文为语料,以系统语法的概念功能体系为研究框架,在探讨节选原文和名家译文如何实现概念功能最大程度一致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学习者译文与名家译文,分析学习者译文在再现原文概念功能上的得失,检验了功能语言学在翻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译自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第二册最后一课。个人在讲授本课书中见过吉林大学外文系译文,多处确给人有益启发,值得学习,但全篇看来总觉该译文实难很好地为我教学所用。为了较有效地借助汉译让学生尽可能深切理解和正确把握原文,个人重译了这篇课文。另外,本译文最后四段基本上用了《高级英语》教师用书给“课文段落汉译”练习的答案,唯多处与答案译文亦不尽相同;这里多处作了个人对原文粗浅理解的译文处理。限于个人水平,又复资料短缺,自信本译文一定不无多处差错或不当之处,敬希诸老师并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学习日语以来,便时不时地感觉到:中日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转换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汉译日"比起"日译汉"来说要难得多.在不断的翻译实践中,笔者意识到"汉译日"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两点.其一:词汇的选择问题--因受汉字词汇①的牵绊,难以选择恰当自然的日语词汇.其二:语序的变换问题--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要保持原文的语序而使得译文不自然."汉译日"时,经常会受汉字词的干扰、将原文中的汉字词汇直接挪用至译文;或者是拘泥于原文的词性(也就是说名词译成名词、形容词译成形容词等等)、使得译文汉文训读②腔调严重不自然.前者,有必要把汉字词汇适当替换掉.特别是和语词汇以及惯用句的使用可以让"汉译日"译文更加自然.后者,与其译成名词、形容词中心句,倒不如译成动词、副词中心句,更加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相似文献   

7.
在同俄罗斯人进行交往中 ,常常需要用俄文做书面介绍 ,为使译文准确无误 ,要从俄语自身的特点出发 ,运用翻译技巧对原文做必要的处理 :译文的词汇运用、译文的语法特点、汉译俄中翻译技巧方面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同俄罗斯人进行交往中,常常需要用俄文做书面介绍,为使译文准确无误,要从俄语自身的特点出发,运用翻译技巧对原文做必要的处理:译文的词汇运用、译文的语法特点、汉译俄中翻译技巧方面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和语境观分析了满文谚语汉译文错误理解或偏差理解的原因,发现原文明示信息在译文中失去明示功能及译文明示信息激活不了译语读者的百科知识,是导致翻译中的关联缺失的根本因素,影响了译语读者的理解。为此翻译时要关注关联的重构,为译语读者搭建源语与译文的关联桥梁。  相似文献   

10.
"怎么"型反问句须同时具有间接性、否定性、语境性这3种特点。其语用功能包括:表情功能、呼唤功能、断言功能。汉译英中"怎么"型反问句的处理策略是:译文的语用功能、译文的形式和译文的语气应尽量与原文一致。  相似文献   

11.
伊兹拉.庞德是美国二十世纪初现代派诗人的代表,意象派诗歌的领袖人物,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新和探索。人们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意象派诗歌的技巧以及他对儒家思想的探索。我们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研究庞德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可以为研究庞德对女性的看法提供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钟敏谊 《科技信息》2011,(3):I0201-I0202
外国文学的研究、翻译和借鉴都受到本土意识的影响。这是由中山大学区鉷教授提出的本土意识论的观点。美国诗人庞德是意象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可以说标志反传统的美国现代主义诗歌就是由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开始的。本文尝试通过讨论庞德的本土意识从而在文学研究和发展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节奏在汉语诗歌和英语诗歌的音节、词汇、韵律等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节奏”这一角度来探讨汉语诗歌和英语诗歌的差异,以及英诗节奏对现代汉语格律诗歌的影响,对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汉诗和英诗会有助益。  相似文献   

14.
闵敏 《科技信息》2012,(13):252-253
意象派是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它是当时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本文从诗歌创作背景、诗歌意象、韵律节奏以及内在意蕴等角度分析了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及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名作《在地铁车站》和《红色手推车》,让我们再次重温这两首意象派名诗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5.
象征主义文学意象派诗歌与中国诗歌意象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象征主义文学及其分支意象派诗歌的创作特点的阐述和对中国古代文学对于意与象阐释的分析 ,比较了中西方意象派诗歌的联系与不同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展现出的叙史方法和诗歌观念,既强调诗歌的本体要求,又关注现代经验对诗歌行程的裹挟,富于创见地打破了习常的线性、平面编排诗歌历史的套路,深入揭示了隐含在破坏期、建设期、分化期等阶段背后的重大诗学问题该书以“诗形”、“诗质”贯穿新诗演变的问题史,这种以历时性为经、以共时性为纬的研究方法,使之成为近年来新诗研究中具有超越性和独创性意义的一部重要论著。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诗教”思想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对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2001年秋季开始启用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新版教材同样也不例外。只有很好地了解这一点,才能够更深入地开展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构成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诗人寄托感情的载体,更是我国深厚的文化传统的体现。要正确翻译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就必须深入到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去。  相似文献   

19.
古代六言诗应产生于民间,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格律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高丽著名诗人李齐贤到四川峨嵋山进香期间所写的《眉州》诗,运用了多处中国文化和文人的典故,显示了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体现了他的中国文化情结。但李齐贤提及诸位文人.也是为了衬托、类比高丽的三位著名文人,盛赞他们的才学;同时诗歌也表达了李齐贤对祖国和亲人的牵挂和思念,这些又体现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