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四个问题,与命运抗争的一生;“无题”诗,政治诗,艺术风格。关于李商隐生平的文章已经很多,但很少突出他“以才抗命”的特点,作者认为“无题”大多为恋情诗,主要应是抒写与女冠宋华阳,洛阳里柳枝及婚前恋念妻子王氏之作,李商隐是继杜甫,白居易之后,反映现实最为深刻的诗人,他的诗呈现一种沉博绝丽,阴柔姜艳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的大学者,他在出使日本期间,论述了其在古籍西归中的重大贡献,使中日两国有识之士重新认识到在日的中国古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清末民初的著名书家,杨守敬在清代碑学和帖学的兴衰中,站在历史的高峰上观察时变,客观、全面地对待碑帖,以中和持平的观点,提出“碑帖并重”的思想,主张“合之两美,离之两伤”,从而促使晚清碑帖两大流派的合流。  相似文献   

4.
中国木雕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时期就有关于木雕的最早记载,如在殷商时期设有“六工”;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立体圆雕;秦汉时期的屏风和木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鼎盛时期的明清建筑木雕,包括后期清末民初木雕逐渐走向衰落以及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和青睐,中国木雕经历了一个漫长艰辛的发展过程,纵然有起有落。可木雕的艺术魅力仍然不得不让世人为之折服。  相似文献   

5.
刘咸(1896──1932年,)字鉴泉,别号有斋.四川双流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目录学家、哲学家、书法家和书学理论家。刘成灯生在清末一个对四川文化颇有影响的书香之家.其祖父刘沉,字止唐,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生活于清道光、咸丰年间,著书数十种,自成一家,门徒遍于巴蜀,影响达于海外。其父刘相支;字子维,继志讲学,生徒益众,直到是毛不辍.其堂兄刘咸菜,字豫波,为成都民国时代的“五老七贤”之刘咸诉幼年早意,有“神重”之誉.五岁时,每日观察鸡群,仿《史记》作《鸡史人九岁时日览家中藏书数十册…  相似文献   

6.
白话文运动是中国现代性在语言上的集中体现。“文”指书面语,“话”为口头表达,在清季民初的历史语境下“国语”则更多地带有了国族认同的意义。目前为止,从国语想象层面对其进行爬梳的文章尚不多见。文章在国语想象的视域下,再次梳理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中的“文”“话”之争,以探讨中国现代性道路上的反复与尝试。  相似文献   

7.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的大学者 ,他在出使日本期间 ,论述了其在古籍西归中的重大贡献 ,使中日两国有识之士重新认识到在日的中国古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享誉中外的国学大师、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著名书法家、书论家。他有多部书论专著传世,提出书家须有“品高”、“学富”的重要理论。他在担任清朝驻日本外交官四年中,日本许多著名的书家都投到他门下受业,其理论和实践引发了日本书法的现代化,被日本书坛尊宗为“日本现代书道化之父”,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日本文化史上彪炳千秋。  相似文献   

9.
西陲文化院是张怡荪在抗战期间组建的私立藏文化研究机构。清末民初以来,西部边疆危机促使国人关注“西陲”、研究“西陲”;外人在中国边疆研究中的领先地位,激发了国内学人“于世界学术界争一立脚地”的民族意识。在此背景下,张怡荪受陈寅恪等学者的影响,树立编纂藏汉辞典、“为后来者搭下一座桥梁”之心愿。1937年,在四川省政府的支持下,张怡荪在成都正式成立西陲文化院,启动了《藏汉大辞典》的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剧烈变动,思想文化界也异常活跃。在此背景下的诸子学研究呈现出复兴局面,其中墨学研究处于一波历史罕见的高潮期。对此曾有学者指称墨学受到学界甚至一般民众的广泛追捧,出现了家传户颂的情形,几如往日之读经。在这样的盛况下,墨学研究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参与群体空前广泛,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实用主义色彩浓厚,“以西解中”之法风行,研究领域日益专门化与系统化。  相似文献   

11.
近代诗坛存在着两个联系紧密同时又有重要区另4的“闽派”:诗钟之“闽派”与同光体“闽派”。本文阐述了诗钟“闽派”之得名、影响、代表人物和同光体“闽派”得名之经过,并比较了两个闽派的异同点。诗钟之“闽派”乃清末名实相埒之名称,同光体是清末“有实无名”之闽派;诗钟之“闽派”的形成与得名都要早于同光体“闽派”。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用“砸锅”来比喻办事失败了。这个“锅”并非烧饭做菜之锅,而是来源于戏曲界的“两下锅”、“三下锅”等术语。清末民初,北方的京  相似文献   

13.
莫理循是一位活跃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中心舞台、影响颇大的外国人。在清末新政时期,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报道中国的改革,称其把衰弱的中国带入了一个新时代。他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在西方世界的形象,但作为一名“具有最佳英国殖民者特征”的外国人,他对新政的观察有着较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查继佐及其《罪惟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查继佐的生平 查继佐(1601——1676),浙江海宁人,原名继佑,十八岁始应县试时试册误书“佑”为“佐”,于是将错就错改名继佐。字伊璜,号东山,明亡后,隐姓名为左尹,号非人,一生用过十余个字号。 明兴以来,查氏,为中原望族,至其父辈,因不善治生家道中落。继佐五岁时,虽体弱多病,但聪明好学。家贫无力延师,其父查尔翰口授《四书》章句,继佐便能成诵无遗忘。其母沈氏工于诗文,教子有方,继佐读书每事求理,十余岁即留心格致之学。  相似文献   

15.
“振兴实业”是风行于清末民初的一股社会思潮,在福州也有诸多有识之士投身到实业,林炳章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分析,得出林炳章的实业认识及实践主要体现在实业与救国、实业与利权、实业与教育三个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周梦江先生一生坎坷,早年过着漂泊生活,但对学术研究有执着的追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永嘉学派研究专家.综观周先生对永嘉学派的研究,其贡献有三:1、开创了温州学者研究永嘉学派之先河,拓宽了温州古代地方史研究的范围;2、弘扬光大了永嘉学派的各种思想,奠定了永嘉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3、研究“事功”、应用“事功”,为当代温州经济发展寻求文化内源.周先生老当益壮,耕耘不止,其精神可佳,其人品可敬.  相似文献   

17.
何诹是清末民初享誉文坛的三位文言文小说大师之一,其代表作《碎琴楼》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何诹的生平事迹鲜为人知,对其作品研究也还是空白.本文述评了:一、何诹的家世和生平;二、何诹的主要著述;三、何诹的高尚人格.并期望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王丽萍 《创新科技》2014,(10):102-103
随着河南大平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在音乐、民俗、语言等方面的价值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但关于大平调的形成年代,学界观点并不统一。本文基于文献考证,经过比对梳理,认为河南大平调形成于嘉庆道光年间,繁荣于清末民初。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支柱。集中反映孝文化的《孝经》,强调以孝治国、以孝为“德之本”。历代统治者视“孝”为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中国孝文化是在不断变化中日趋合理的,有一些不合理的行孝方式方法受到淘汰,如割股疗疾已销声匿迹;靠父母之命以定终身已为自由恋爱所取代;三年之丧早已无人遵守。中国孝文化内涵丰富,其核心意义有四:一为孝是人人应尽的义务;二为执政者应以身示范,并为百姓行孝提供条件;三为孝是立身行道的守则;四为孝是成圣成贤的要道。“孝”的精神实质是“仁”,“孝”是“仁”的演绎与实践,“仁之实,事亲是也”;“孝”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与生命活力,以之治国则国治,以之齐家则家齐,以之修身则身修。  相似文献   

20.
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即:一生“三落三起”、“问心无愧”;一生功过“四六开”或“对半开”;“永远不要过分突出我个人”;“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由此可见,邓小平作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一个无产阶级政治家和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