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偶氮苯双席夫碱的合成及其热色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对硝基苯甲醛为原料在氮气的保护下,用金属镁与甲醇还原得到了偶氮双醛,然后再与胺作用,得到了7个偶氮双席夫碱的化合物并应用物理方法进行了表征,通过加热显微观察,它们都具有热色性,其中4个具可逆热色性,并且它们的可逆热色性温度在160-200℃,偶氮双席夫碱的热色化合物的熔点峰及变色峰也通过DSC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
热色性迟后现象在固相体系中已有过研究,但在液相体系中尚未见诸报道,为此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镧系元素离子La(Ⅲ)和Gd(Ⅲ)的二甲酚橙螯合物水溶液在N,N-二甲基甲酰胺影响下的热色性迟后现象,研究表明,DMF对镧系元素离子La(Ⅲ),Gd(Ⅲ)的二甲酚橙螯合物水溶液的热色性迟后现象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热、湿、气及溶质耦合迁移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连续介质力学出发,应用Whitaker提出的局部体积平均法,建立了一个描述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热、湿、气及溶质耦合迁移的多场数学模型,以揭示非饱和土壤内复杂的传输机理.此模型中考虑了植物根系对水分、热量、气体和溶质的吸收或排放,同时在边界条件中反映了植物冠层对土壤表面遮阳的影响.因此,该模型相对于已有的其他模型来说,所包含的物理机制更加完备,并且它还具有可解性.  相似文献   

4.
以对氨基苯乙酮为配体与NiCl2·6H2O合成出具有可逆热色性的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远红外光谱以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对产物及其热色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镧系元素离子Ce(Ⅲ)、Pr(Ⅲ)的二甲酸橙(简称XO)螯合物在水溶液及在N、N──二甲基甲酰胺(简称DMF)影响下热致变色规律,比较了DMF对Ce(Ⅲ)-XO、Pr(Ⅲ)-XO螯合物的溶剂效应.研究表明,随着DMF比例增大,体系变色温度逐步下降,热色性逐渐明显,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镧系元素螯合物热变色机理.  相似文献   

6.
对大型四角切向喷燃锅炉中由于燃烧器四角布置带来的炉内燃烧不均匀性引起的炉膛出口烟温偏差大,以至引起锅炉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偏差较大的原因进行了数值研究,探讨了不同燃烧条件下一、二次风旋转方向、屏式过热器、二次风切圆直径等对烟温偏差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研究了不锈钢着色工艺的光亮性、均匀性、牢固性及重现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分析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实验表明:预处理是解决不锈钢着色的色膜均匀、光亮、牢固性的关键,而色膜的耐磨性则取决于正确的坚膜处理。色膜的重现性,除与上述各因素有关外,依据电位配色的原理,选择促使具有明显起色电位的添加剂至关重要。这样,不仅使不锈钢色调的重现性得到有效的控制,还提高了染色膜的质量,加速染色膜的形成速度,为不锈钢着色的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该工艺能获色泽有十几种,并可随意选择。膜层并具良好的耐磨损、抗污染、耐腐蚀不变色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二甲酚橙(XO)水溶液、Ln(Ⅲ)-XO水溶液及Cu(Ⅱ)-XO水溶液的热色性规律,提出了Ln(Ⅲ)-XO产生热色性的机理为配体的质子-去质子配位平衡:Ln_2H_6(XO)_2≒Ln_2H_4(XO)_2~(2-)+2H~+即配体(XO)酚羟基的解离平衡引起π电子体乐的变化而导致热色性。  相似文献   

9.
为方便地制备出质地均匀的热色性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铬混晶,提高产品质量,我们在实验室采用了凝胶-煅烧法。所得的产品有良好的热色性效应。该方法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镧系元素MTB螯合物的热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部分镧系元素[La(Ⅲ)、Pr(Ⅲ)、Ce(Ⅲ)]与甲基百里酚蓝(MTB)生成的络合物的热致变色性,寻找其配比及最佳变色的pH值,实验表明:这类螯合物具有较明显的热色性,最佳pH值为4.3 ̄4.5。  相似文献   

11.
从盐酸氨基脲出发,经与水杨醛缩合,再与氯化铜配合等步骤,生成了席夫碱的配合物。目标化合物经IR、远红外光谱以及元素分析确证了分子结构,并通过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测定了其变色的温度范围。升温时,在50~110℃有变色峰出现;降温时,在45~85℃出现变色峰。与目测法结果相符,证明该化合物是一新型可逆热致变色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
以溴甲酚紫为发色剂,镧系稀土金属离子(La3+、Ce3+和Nd3+等)为显色剂,在固化的溶剂环境下,制得一系列镧系复配物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利用DSC检测热变色过程的可逆性及其能量变化,分析了显色剂的种类及用量、双显色剂的配比、溶剂的种类及用量对镧系复配物热致变色性能的影响。FTIR和UV—Vis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的热致变色机理为溴甲酚紫的内酯环结构与醌式结构之间的相互转变,即分子间的电子得失。,  相似文献   

13.
以前,室温下在较低pH值范围内络合滴定Cu~(2+)、Co~(2+)、Ni~(2+)等离子是不可能的,现在利用二甲酚橙金属螯合物水溶液的热色性,使这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应用苯甲醛及其衍生物与胺亚磷酸合成了10种N-烃基-N-苄叉基膦酸,并应用730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它们在一定温度下的颜色变化和吸收光谱。结果表明,氮上含有苄环的膦酸产物具有明显的热色效应,并且芳醛中含有硝基时产物的颜色加深。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内酯环类热敏染料的热变色性,通过分子设计和结构修饰,将显色性功能基团连接在内酯环荧烷母体上合成新型的热敏染料,达到同样的效果,并用紫外、红外等光谱探讨热变色机理,研究表明,低温时,内酯环呈开环的状态,具有共轭结构,显示一定的颜色,高温时,因溶剂化作用分子闭环,共轭结构消失而消色,该热敏染料表现出较好的热变色可逆性。  相似文献   

16.
 含有大量羟基的离子液体可以与镍(II)金属配合物发生配位反应,含有二者的溶液具有热致变色性质。这种新型的热致变色体系,只需要普通太阳光的热量就能驱动变色,具有变色灵敏、环境友好等特点。这种热致变色体系在与高分子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形成复合物后,仍然具有优良的热致变色特性,且这种复合物可以由不同的镍(II)金属配合物组成。另外,这种热致变色体系还可以通过引入额外的氯离子,使体系在温度低于0℃以下时有颜色变化响应,体系转变为冷致变色体系。本文介绍几种基于羟烷基咪唑类和基于季铵盐的深共熔溶剂类离子液体,分别与镍(II)金属配合物所组成的热致/冷致变色体系及相关基础研究和复合膜应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废弃电路板环氧树脂真空热解及产物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真空条件下,应用程序升温的管式炉反应器对废弃电路板中环氧树脂热解规律进行研究,考察不同的热解终温、升温速率、真空度(压力)及保温时间等各种因素对产物产率的影响.此外,利用傅里叶红外(FT-IR)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热解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产物产率的影响最大,升温速率、真空度及保温时间对热解产物产率也有重要影响.选择适当的热解温度(400~550 ℃)、升温速率(15~20 ℃/min)、真空度(压力15 kPa)及保温时间(30 min)有利于提高热解液体产品的产率;热解油的主要成分是酚类物质,其总含量为84.08%,其中,含溴化合物含量为15.34%.  相似文献   

18.
在30 MPa压力下对塔里木原油四组分进行封闭体系的热解实验,通过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别对原油四组分热解反应的气体产物及饱和分热解过程的液态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油四组分热解气体产物中C1组分产率明显高于C2~C5组分,气体产物中C1~C2组分的产率及气体总产率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温度高于450℃时,四组分总产气率的大小顺序为:沥青质饱和分芳香分胶质.随热解温度升高,饱和分中的主要组分C12~C18的反应程度加剧.在410℃时,饱和分热解以裂解反应为主,在大于490℃时,裂解和缩合反应程度都在增加,导致气相产物的产率提高及液相产物中主要组分向大分子烃类转移;且温度升高,液态产物分布的离散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使用FY-2G和Himawari-8卫星反演陆表温度产品,以天津境内津蓟高速和山西境内京昆高速有交通站观测的路段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卫星反演陆表温度产品在公路路面温度监测中的适用性及应用方法研究。卫星遥感陆表温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公路路面温度的日变化特征和逐日变化趋势,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使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卫星陆表温度的订正模型,并对实时卫星陆表温度产品进行滚动订正,大大降低了卫星反演陆表温度与实际路面温度之间的偏差。夏季时段平均绝对偏差由订正前的6.98℃降低至2.57℃,冬季时段由订正前的3.84℃降低至1.62℃。该方法在2017年5月18日京津冀周边地区一次高温过程路面温度的监测分析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低温煅烧硫酸钙晶须的水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M、FT-IR、XRD等测试方法对硫酸钙晶须水化产物的形貌、表面基团、物相组成及水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下煅烧的硫酸钙晶须水化产物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其水化能力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