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过硫酸钾与硫代硫酸钠组成KPS—Na2S2O3氧化还原z引发体系,首次研究了丙烯酸乙酯(EA)一醋酸乙烯酯(VAC)与玉米淀粉的乳液共接枝反应规律,IR、SEM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当[KPS]=6×10-3M,[VAC]=1.5×10-1M,[EA]=2×10-2M,S:L=4:100,CE=0.6g/100ml,60℃,反应6h时,可以得到最佳的G%及E%值,文献中未见有与本文相同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在无乳化剂条件下,加入少量的阳离子单体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溴化铵(DBMEA),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作用下,合成了一系列粒子分散均一、表面干净的功能型阳离子共聚物乳液.深入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共聚单体浓度、离子强度、ST/BA主单体配比对粒径(DW)、粒子数目(NP)及表面电荷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以上各因素来控制胶乳粒子的粒径、粒子数目和粒子表面电荷密度,通过DSC分析了胶膜的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无皂条件下,利用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作引发剂,探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丁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溴化铵(St/BA/DMBMEAB)三元阳离子共聚物乳液制备的合理条件,通过电镜观察到粒子形态规则、大小均一.功能性单体DMBMEAB是以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和正溴丁烷为原料,选择乙腈作溶剂合成的,制取的最终产品纯度高、收率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和丙烯酸丁酯(BA).用铈离子引发将其与罗布麻纤维接枝共聚。结果表明:当[Ce4+]为10×10-2mol/L、[H+]为8×10-2mol/L、[Mo]为12×10-2mol/L、40℃反应3小时可得最大接枝率。在本文实验条件下,单体反应活性顺序为MA>BA>EA。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具有桥环侧基的丙烯酸异冰片基氧烷基酯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测试了聚合物的光、热、硬度等性能。得到了氧烷基为氧乙基、氧丙基、氧丁基的聚合反应动力学方程分别为:Rp=k[BPL]^0.5[IBOEA]^1.0,p=K[BOP]^0.5[IBOPA]^1.0,Rp=k[BPO]^0.5[IBOBA]^1.0;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87.95KJ/mol,88.62kJ/mol,101.1  相似文献   

6.
以过硫酸钾(KPS)-亚硫酸氢钠(NaBS)为引发体系,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甲基丙烯酸(MAA)为接枝单体,制得了具有亲水性与疏水性接枝支链交联明胶.用红外光谱确证了产物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当[KPS]=[NaBS]=6×10-3M,[MMA]=6×10-1M,Gelx-g-PMAA=4g,SL=4100,60℃反应5小时,接枝率G%及接枝效率E%均出现最大值.研究了此类两亲性接枝交联明胶的溶胀行为.  相似文献   

7.
醋酸乙烯酯与丙烯酸甲酯的种子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对丙烯酸甲酯(MA)的乳液聚合进行了研究,得出在MA/H2O重量比为0.5时,60℃下合成粒径分布均匀的聚丙烯酸甲酯(PMA)种子乳液的最佳配方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APS)和(NaHCO3)的浓度分别为11.6、1.72和4.69mmol/L.然后以PMA乳液为种子,以油溶性偶氮二异丁腈(AIBA)为引发剂,分别进行不溶胀与溶胀条件下醋酸乙烯酯(VA)的种子乳液聚合,并以磷钨酸为染色剂,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胶粒形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BOA)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PSt/P(BA-BOA)〔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丁酯-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核壳型复合乳液.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液粒子的微观状态,采用粒度分析仪测定了乳液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对乳液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聚合方式、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次加料法和半连续滴加法制备了含氮聚硅氧烷(PHMS)/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酰胺(AM)复合聚合物乳液,探讨了乳液成核机理,考察了PHMS、AM用量、加料主试对乳液粒大小及其流变形的影响,发现该聚合机理以胶束成核为主,PHMS用量增加,乳液粘度,乳液粒子尺寸增大,AM用量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常温下(25℃)AlCl3/SbCl3复合引发体系的α-蒎烯聚合反应.结果表明,控制一定的引发剂浓度、[Sb]/[Al]比等条件,即使温度高达室温仍可获得较高摩尔质量的固态树脂.[AlCl3]=21.3mmol/L,[Sb]/[Al]=1时,聚合产物Mn可达到810,二聚体含量仅为7%.复合引发体系的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复合引发剂两组分相互作用产生了本质不同于Lewis阳离子引发剂活性种的新活性种.  相似文献   

11.
水/Span85-Tween60/环己烷微乳液及纳米复合微粒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为检测手段,研究确定了水/Span85-Tween60/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的适宜条件如乳化剂含量、HLB值和溶水量值;进而在其中进行丙烯酰胺(AM)聚合反应和AgC1、ZnS沉淀反应,制备了AgC1/PAM、ZnS/PAM纳米复合微粒,并采用航向电镜(TEM)观察了给米微粒的形貌。  相似文献   

12.
详细讨论了在一次加料法制备含氢聚硅氧烷(PHMS)/丙烯酸丁酯(BA)复合乳液中,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及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转化率和乳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MS/BA复合乳液的表观活化能和聚合速率方程分别为:Ea=132.77KJ/mol,(I为引发剂,E为乳化剂)该乳液呈假塑性流体特征,随PHMS、功能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用量增加,乳液粘度增加;乳化剂用量增加,反应温度升高,粘度降低.选择适当的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可在较高的反应速率下,制得转化率高、性能稳定PHMS/BA复合乳液.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含酰胺基单体乳化剂4─(11─甲基丙烯酰胺十一烷酰胺)苯磺酸钠[SMAUBS]和乳化剂4─(十一烷酰胺)苯磺酸钠[SUABS]研究了乳化剂的表面活性。测定了SMAUBS、SUAB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14.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对丙烯酸甲酯(MA)的乳液聚合进行了研究,得出在MA/H2O重量比为0.5时,60℃下合成粒径分布均匀的聚合烯酸甲酯(PMA)种子乳液的最佳配方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APS)和(NaHCO3)的浓度分别为11.6、1.72和4.69mmol/L。然后以PMA乳液为种子,以油溶性偶氮二异丁腈(AIBA)为引发剂,分别进行不溶胀与溶胀条件下醋酸乙烯酯(VA)的种  相似文献   

15.
水合二氟化钴脱水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非等温热分析方法研究了水合二氟化钴脱水反应动力学。实验数据经Freeman-Carroll法及Coats-0Redfern法处理,获得脱水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a/dt=A.exp(-E/RT).(1-α),反应级数n=1.0,活化能E=106.4KJ/mol,频率因子A=2.998*10^11S^-1,ET HADNISIF CF RC YID SM GJ FJTFB  相似文献   

16.
首次用难溶于水的ABNI为引发剂,合成了特性粘数[η]为9.5dl/g的聚(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研究了单体纯度,单体浓度、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并对PDMC进行了IR、1HNMR、DSC分析,其中IR、DSC图谱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用批量法合成了聚苯乙烯(PS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酸丁酯(PBA)均聚乳液,以及P(BA-St)和P(BA-MMA)共聚乳液.实验发现极性相近的PBA和PMMA乳液可以很好地混合,而极性相差较大的PBA和PSt乳液则必须在PSt乳液中补加乳化剂后方能混合均匀.对乳液最低成膜温度(MFT)、胶膜硬度及耐水性的研究表明:质量比为11的PBA/PMMA共混胶膜和P(BA-MMA)共聚胶膜的连续相组成相近;而对于同样组成的PBA/PSt共混胶膜,分散在连续相中的PSt所占比例明显高于P(BA-St)共聚胶膜;PBA/PSt共混胶乳的使用性能不仅取决于其组成,还取决于成膜温度和使用温度  相似文献   

18.
偶氮二异丁腈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一种新的Y型乳化剂12-丁酰氧基-9-十八烯酸(BOA),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含量高达20%的微乳液,并以油溶性引发剂偶氧二异丁腈(AIBN)引发其聚合。实验表明,与单体含量较低的微乳液聚合相比,MMA在其含量较高的微乳液中聚合时表现出一些明显不同的特征,如在聚合初期,聚合主要在大粒子内进行。MMA的 聚合与非极性单体的微乳液聚合相比也比较特殊,其聚合速度和聚合物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单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丙烯酸丁酯(BA)、α-甲基苯乙烯(α-MS)和丙烯腈(AN)为单体,在合成PBA/P(α-MS-AN)核-壳结构乳液聚合过程中,乳化剂的性质,用量对聚合反应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性乳化剂MS-1具有较高聚合速度,同时具有较好的乳液稳定性,在聚合后的乳液中加入Op-10,可提高乳胶的化学机械稳定性。此外,通过DSC测定Tg,进一步验证了该结构不同于P(BA-α-MS-AN)的三无  相似文献   

20.
以两亲接枝共聚物--聚苯乙烯接枝聚氧乙烯(PS-g-PEO)和聚人酸甲酯接枝聚乙烯(PMMA-g-PEO)作为乳化剂,选用合适的方法测试了丙烯酰胺(AM)在胶束和液滴中的分配系数-考察了两亲支共聚物的浓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分配系数与两亲接枝共聚物的浓度成正比关系,PS-g-PEO作乳化剂时,ηPS-g-PEO+0.176cE^0.985,而PMMA-g-PEO作乳化剂时,ηPMM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