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北京城市水体为媒介,在高温热浪条件下,研究温度和碱度两个变化因子对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温度和碱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其最适温度为35℃,且添加10mmol/L的碱度条件下生长较好;蛋白核小球藻对高温的耐受能力不如铜绿微囊藻,其最适温度为30℃,且低温时低碱度水平促进生长,随着温度的升高,需要同时提高水体的碱度才能保证蛋白核小球藻的旺盛繁殖,否则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受多种因素影响,滇池外海北部水域为蓝藻富集区。调查研究了蓝藻生物量季节性变动规律,对区域原水(不过滤)和净水(过滤了藻类)中N和P含量的变化也进行了监测。目的是研究蓝藻季节性消长对水体N和P含量的影响。结合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4—11月,为蓝藻水华爆发的时段,其中以5—9月最为严重。通过分析,水体N和P随蓝藻生物量呈现相应变动规律,水体叶绿素和TN,TP之间都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 和0.952 。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分析,蓝藻和水体中N∶P比值没有固定性,表明蓝藻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化学计量特征,而蓝藻的季节性变动也没有导致本区域水体具化学计量特性。通过分析滇池水体N∶P比值与蓝藻生物量变化之间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08,表明富营养化水体中N∶P比率对蓝藻生物量直接影响不大。因此,只有通过降低水体中N和P的浓度,才能控制蓝藻的爆发。  相似文献   

3.
同工酶及其在爬行动物系统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指出同工酶技术是研究生物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通过对生物同工酶的研究,可了解物种的进化及分类关系.并对同工酶概念的产生及其发展,以及在爬行动物单性种的起源、种群的分化和种间进化研究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对绿藻(ChlorelaElipsoidea)的生长速率与光照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引入均衡生长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型曲线与实验点能够很好地拟合,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抽穗期叶片SOD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交水稻威优35、威优49及其父本从始穗第4天开始分别对其S0D酶液进行聚丙稀酰胺电泳,每4天测定一次.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26窄早、测49均可检出5条活性酶带,即酶带1至酶带4以及酶带6,而威优35、威优49在不同时期的检测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6.
作者自1980年6月至1992年11月,在河南省46个县市进行了多次藻类标本采集,共得标本近2000号。经初步鉴定,得到丝状绿藻10属,17个种和2个变种,均为河南省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7.
逆温对水稻幼苗SOD和CAT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幼苗在逆温下SOD和CAT活性平行地变化,40℃下处理,10h以内活性渐升.40℃下处理6h后恢复培养,或在4℃下处理不同时间,W6154S和华03的反应有差别.逆温下2种酶的同工酶都出现新酶带.  相似文献   

8.
漳泽水库的绿藻植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漳泽水库的绿藻植物谢树莲张瑜娥*李晓红*(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太原030006)CHLOROPHYTAOFTHEZHANGZERESERVOIRXieShulianZhangYueLiXiaohong(DepartmentofLifeScience,...  相似文献   

9.
花生DNA导入大豆的后代POD SOD活性及其同工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花生DNA导入大豆中,得到变异后代D3.取结荚期大豆、花生和D4的不同器官为测试材料,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同工酶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导入后代D4种皮的SOD、POD活性明显增高,种子活性降低;其同工酶在凝胶上的分布及染色活性均表现出与受体和供体不同的特征,有的酶带明显来自花生DNA.  相似文献   

10.
对杂交水稻威优35、威优49及其父本从始穗第4天开始分别对其SOD酶液进行聚丙稀酰胺电泳,每4天测定一次。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26窄早、测49均可检出5条活性酶带,即酶带1至酶带4以及酶带6,而威优35、威优49在不同时期的检测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1.
藜科12种盐生植物S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藜科10属12种盐生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了活性测定和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盐生植物的SOD活性均较高,普遍高于中生植物;幼嫩组织和生长量大的器官中的SOD活性高于衰老组织和生长量小的器官;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供试藜科植物的SOD同工酶主要集中在B区和C区,且相对活性较高,B9带为多数植物共有,活性最高,并根据SOD谱带的相似性进行了聚类分析,初步探讨了各属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广泛存在与一切生物机体内,通过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发生歧化反应,减轻或消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对机体的损害。本文介绍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基本类型和SOD在医药、食品、农业、化妆品等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文章综述了SOD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外周胞质SOD与细胞外SOD的生理功能及其亚细胞定位以及SOD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4种辣椒为材料,分析在不同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镉离子胁迫下,4种辣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镉离子能显著影响酶活性的变化,不同镉离子浓度胁迫下不同材料酶活性变化不同, SOD酶活性最高为对照组的1.4倍(1号品种,100 mg/L胁迫3 d),酶活性最低的为对照组的60%(2号品种,150 mg/L胁迫6 d);镉离子还能影响同工酶酶谱,不同胁迫时间和浓度对同工酶的影响不同,对1号材料的影响最为显著,能诱导出2条SOD同工酶新谱带.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DEAE-Cellulose-52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dex G-150分子筛柱层析分离纯化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子实体超氧化物歧化酶.纯化了31倍,回收率为10.51%,纯酶比活力为5 512.6 u/mg,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5 ℃,最适pH值为8.0,酶在25 ℃以下比较稳定,亚基分子质量为21 kD,全酶分子质量为43 kD, 该酶由2个相同的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16.
牛血超氧化物歧化酶(bovine superoxide dismutase)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红细胞连续分离、热变性以及超滤技术应用在牛血SOD生产制备中,使SOD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实现牛血SOD生产工业化,实现表明,冷冻血球和新鲜血球在酶的收率、纯度以及比活等方面无明显差别;热变性、超滤、丙酮沉淀等各工艺步骤酶的活性以及收率基本稳定;通过重组SOD技术使失去铜锌离子失活的酶蛋白恢复酶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水稻幼苗S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水稻幼苗的均含有6种SOD同工酶,其中5种为Cu.Zn-SOD,一种为Mn-SOD,未发现Fe-SOD.Cu.Zn-SOD活性占SOD总活性的90%左右,Mn-SOD占10%左右,品种间同酶类型,酶活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花生大豆种子中SOD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大豆种子中的SOD粗提液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NBT活性染色,结果表明,花生种子有6条SOD同工酶谱带,其中1条为Mn-SOD,其余为Cu,Zn-SOD.大豆种子有8条SOD同工酶谱带,其中3条为Mn-SOD,其余为Cu,Zn-SOD.不同pH值对SOD活性有一定的影响,pH=1.0时,Mn-SOD同工酶谱带消失;pH=12.0时,全部SOD同工酶谱带消失.变性剂DTT、SDS和β-巯基乙醇对SOD同工酶有较大影响,SDS使Mn-SOD谱带丢失,DTT、β-巯基乙醇使全部SOD同工酶谱带消失.  相似文献   

19.
超氧化物岐化酶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强度的静磁场作用于超氧化物歧化酶溶液后,通过测定其活性表明,SOD的活力随磁感应强度和作用时间不同而波动性升高并最终趋于稳定。200mT磁场作用2h,SOD对自氧化的抑制率增加17%《实验还首次发现SOD的磁效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20.
东方弧菌SOD的分离纯化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东方弧菌518菌株的细胞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先以硫酸铵分级沉淀取得粗酶,再经DE-52,DEAE-纤维素柱层析,并以5-500mmol/L磷酸钾缓冲液作线性梯度洗脱,再次分级沉淀而获纯化的SOD,呈棕黄色,其分子量为38000道尔顿,为二聚体,亚基分子量为18500道尔顿,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其金属辅基为Fe^+++。该酶反应最适温度为25℃,室温下溶液中很易失活。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