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暗纹东方育苗期饵料不同投喂量与成活率的关系表明,苗期相互残食是其行为特征.鱼苗饱食时残食减轻,饥饿时残食加重.鱼苗个体大小差异不显著时残食减轻,差异显著时残食加重.喂食人工饵料的驯化完成后,残食现象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2.
暗纹东方鲀育苗期饵料不同投喂量与成活率的关系表明,苗期相互残食是其行为特征.鱼苗饱食时残食减轻,饥饿时残食加重.鱼苗个体大小差异不显著时残食减轻,差异显著时残食加重.喂食人工饵料的驯化完成后,残食现象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粒状鱼苗饵料的加工方法有两种: 一是饵料粉混以粘结剂再喷水成形;二是饵料粉喷以溶有粘结剂的水成形。这两种加工方法的缺点是成形饵料的物性难于控制。粘结剂用量多了,颗粒硬度增大,使用时沉降过快,摄食率不高;减少粘结剂用量又达不到粒径要求。 采用本文介绍的粒状鱼苗饵料加工方法,饵料的沉降速度、粒径及硬度均可控制。加工技术的关键在于使用了乳化油,其他原料和工艺与传统的加工方法相似。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鲍鱼苗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性,以夜间20:00 ̄23:00摄食活动最强,鱼苗间互相残杀现象严重,饥饿时尤甚,经统计分析,鲶鱼苗的生长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全长与日龄之间呈直线关系,体重与日龄之间呈幂函数关系,且在不同温度时回归方程不同,开口摄食前体重为负增长,鲶在鱼苗阶段就与成鱼的体型基本相似,两者无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饵料系列对漠斑牙鲆苗种培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不同饵料系列对漠斑牙鲆苗种成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32.0万粒的受精卵经57 d培育,共获得全长2.7~5.5 cm的鱼苗16.6万尾.在仔鱼开口后自始至终加投配合饵料的饵料系列组(B组)的成活率比在35日龄才开始驯化配合饵料的饵料系列组(A组)的成活率高.初孵仔鱼至变态伏底时A、B组的成活率分别为58.9%和88.7%,从变态伏底始至出苗时全长平均为3.84 cm的A、B组幼鱼的成活率分别为79.0%和83.6%,从初孵仔鱼至出苗时的A、B组的总成活率分别为46.5%和72.4%,而两组的生长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李南  刘玲 《应用科技》1999,(4):29-30
鳜鱼.俗称娃鱼、季花鱼,是淡水名贵鱼类。随着国内外市场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增加,天然资源枯竭,供求矛盾日趋突出,人工养殖势在必行。锁自终生以活鱼虾为饵料,是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营水质清新的微流水域,常潜伏于湖泊。河沟等浅水区的水底石穴或草丛中,当领龟鱼苗刚孵出能水平游动时,即能吞食与其个体相仿的鱼苗,长到4-5mm,以小虾为贪,体长lOom以上,以虾和鲫鱼等小鱼为食。人工饲养可驯化喂一些死基虾,银鱼生长较快,当年可达SO-100g,翌年达Soog左右,第三年长到l-15kg,2-3龄性成熟,属多次产孵鱼类,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7.
一、稚鳖的饲养1.稚鳖的驯食刚孵化出来的稚鳖,十分稚嫩,待其卵黄囊刚一消失就要对它进行驯食,使之尽快能适应摄食商品饲料.具体做法是:先在水盆内放一定量的水,然后把开口的配合饵料与水均匀地搅和成水和饵料的混合液,再把未经驯食的稚鳖放入盆内,使其闻到配合饵料的香味,对该种饵料留下记忆.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个小时.之后,再将稚鳖按每平方米150只的密度收入一平方米左右的白铁盒内,白铁盒中铺有3~4cm厚的经消毒处理的细沙并注入清水,水位控制在8cm左右(即在沙上还留有5cm的水).在盆中放一块倾斜的木板作为食台,在食台上放上用手握成的面团样饵料条或饵料块.这样,在水盆中养2—3天,等到稚鳖已能集中吃食后,就可放入稚鳖池中养殖,完成整个驯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用“升索牌”牙鲆专用饵料作为残饵、以静水法培养法研究了氨氮在水-残饵界面的迁移速度.结果表明,在5,10,20和30 ℃时的迁移速度分别是0.289 8±0.057 2,R=-0.01 6±0.000 4t+0.285 5±0.030 2,0.269 1±0.149 0和0.241 5±0.080 5μmol·g-1·h-1.该残饵的鱼当量为0.04~0.54尾牙鲆.即对于牙鲆而言,如果投喂的饵料为“升索牌”饲料,那么残饵使养殖容量降低的比率为0.04~0.54(m/(cc)-α),平均为0.23±0.14(m/(cc)-α).  相似文献   

9.
斑腿泛树蛙蝌蚪几种饵料的比较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藻类、蛋黄、水Sou和鳗鱼饵料为饵料饲喂斑腿泛树蛙蝌蚪,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斑腿泛树蛙喜食鳗鱼饵料,且生长率高。认为鳗鱼饵料是斑腿泛树蛙蝌蚪较为适宜的一种饵料。  相似文献   

10.
在池塘中直接养殖轮虫,是解决鱼苗开口饲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鱼苗成活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现将其技术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1、排水清塘:轮虫是依靠底泥中的休眠卵重新萌发的。据测定在养鱼的肥水池塘的底泥中,平均每平方米有轮虫休眠卵几百万~1000多万个,它们是翌年轮虫发生的“种子”。排水能增加底泥中休眠卵的受热量,  相似文献   

11.
于2003年4~5月开展了(鱼免)鱼幼鱼对配合饲料的气味、颜色、质地等若干性状的选择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鱼免)鱼幼鱼对不同气味的饵料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对重腥味饵料的摄食率最高;喜食软性饵料;对饵料的颜色几乎没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于2003年4—5月开展了鲩鱼幼鱼对配合饲料的气味、颜色、质地等若干性状的选择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鲵鱼幼鱼对不同气味的饵料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对重腥味饵料的摄食率最高;喜食软性饵料;对饵料的颜色几乎没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2012-2013年在浙江宁波市象山港湾苗种有限公司育苗场,以野捕岱衢洋大黄鱼驯养繁育的后代性成熟鱼2 260尾为亲本,通过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3)催产,共获得受精卵1.58×108粒,在水温23~24℃、盐度22~24、pH 8.0~8.3、光照1 000~1 500 lx条件下,共孵化出仔鱼苗1.13×108尾。鱼苗培育以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为系列饵料,在水温22~24℃、盐度22~24、pH 7.9~8.3、光照1 000~3 000 lx条件下,经过42~47 d得到全长2.5~3.0 cm鱼苗3.21×107尾,成活率为28.4%。育苗过程中应注意亲鱼的培育、饵料系列的转换与搭配、水质的管理以及密度的控制等技术关键。本试验结果为今后岱衢洋大黄鱼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于2003年4~5月开展了(鱼免)鱼幼鱼对配合饲料的气味、颜色、质地等若干性状的选择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鱼免)鱼幼鱼对不同气味的饵料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对重腥味饵料的摄食率最高;喜食软性饵料;对饵料的颜色几乎没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鱼苗开口饵料的试制(简报)钱龙1王咏星2王剑1(1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所2生物工程部)Trial┐ProduceOpenFryMouthsForageQianLong1WangYongxing2WangJian1(1ProductionandCons...  相似文献   

16.
炎炎夏季到来之际,鱼类的代谢率、活动量大大增强,因此,正确把握好鱼塘的投饵施肥,至关重要。(1)投饵的三原则匀:投喂饵料应撤均匀,使池塘中每一处的鱼都能吃到饲料,以防鱼体吃食不均。好:饵料必须质优、新鲜、营养全面、适口。最好投喂全价饲料。足:投喂量要充足,使鱼吃好吃饱,以利于长发育,防止出现大小规格不一状况。(2)投饵的“四定”方法定时:上午9-10时,下午3-4时投饵,分两次技喂。定位:投饵应有固定食场、饵料台,这样,既节约了饵料,又便于了解鱼吃食和健康状况。定质:饵料营养全面、新鲜、清洁、适口。定…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浮游生物是鱼类生长发育过程,尤其是早期阶段赖以生存的基础,据记载,草鱼苗7~9毫米时主要依轮虫为食,10毫米以上才以溞类为主?做阌?—22毫米以浮游动物为食,24毫米后浮游植物明显增加,一直到30毫米转入以浮游植物为主的生活。为了探讨人为控制水域浮游生物的演替,并摸索经济有效大量增殖轮虫与藻类的方法,作了一些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盐碱地池塘用“三合二”清塘,拖用有机肥和酸性化肥调整池水PH值,培育浮游生物后,投放水花鱼苗来培育夏花鱼苗的生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E-酶的变化和棉苗抗寒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棉苗抗寒力以抵抗晚霜危害,用给棉苗喷施化学药品的方法在光、暗条件下研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E-酶的变化和棉苗抗寒力的关系。发现棉苗在5℃黑暗下:脱落酸组E-酶活性低,伤害重;添加胆固醇后,E-酶活性提高,伤害减轻.棉苗在27℃下:脱落酸加光各组,E-酶活性高于相应的具有胆固醇的各组,伤害加重。添加胆固醇后,E-酶活性相对降低,伤害减轻;在脱落酸加光各组和胆固醇加脱落酸加光各组,随着光强度降低,叶绿素a/b比值均降低,但E-酶活性在前者降低,棉苗伤害加重,在后者升高,棉苗伤害减轻。光强度的变化在二者中起着相反的调节作用。500lx加脱落酸加胆固醇处理的棉苗健壮无伤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1988、1989年利用酵母菌的、肥料培育轮虫,用来投喂鱼苗的生产研究结果,提出了试验依据、方法和数据,为改变鱼苗培育的生产现状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