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新民 《科学通报》1995,40(19):1778-1778
在温和条件下能快速切断核酸的人工酶有许多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如作为模拟的限制性内切酶并发展到新的抗癌药物,因此,长期以来人们致力于研究具有高效率及高选择性的人工酶.关于稀土对核酸断裂作用的研究尚不多,而稀土对环核苷酸的催化水解作用只有Sumaoka等曾报道Ce~(3+)对3’,5’-环腺嘌呤单核苷酸(cAMP)有快速的水解作用,稀土对不同环核苷酸的催化水解作用尚未见报道.3’,5’-环腺嘌呤单核苷酸与3’,5’-环鸟嘌呤单核苷酸(cGMP)具有调节细胞应答及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作用,且细胞内不同环核苷酸的变化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有关.本文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和核磁共振(NMR)研究了稀土对cAMP与cGMP的断裂作用,并深入探索了其机理,这对于寻找高效率及高选择性的核酸催化体系,阐明稀土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核酸酶P_1应用于5′-核苷酸生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中一 《科学通报》1980,25(14):654-654
近十年来,固定化酶因其在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工业生产中应用的现实可能性,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我们使用了迄今未见国外在固定化酶领域中使用的对,β-硫酸酯乙砜基苯胺[p,β-Sulphato ethylsulphonyl)aniline,简称SESA],将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的核酸酶P_1共价连接到蔗渣-芒秆纤维素上.于1976年取得了固定化酶中试生产5’-核苷酸的成功,提高酶的实际生产率20倍.1977年底又在工厂进行了生产试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证明了固定化核酸  相似文献   

3.
陆承勋 《科学通报》1989,34(21):1633-1633
在抗病毒剂的合成中,已知某些腺嘌呤核苷,如3-dezadennosine、3-deazanisteromysin、Neplonocin及非环状腺嘌呤核苷类似物,(S)-9-(2,3)-双羟丙基腺嘌呤核苷(s-DHPA)都具有抗DNA及RNA抗病毒的生物活性。 约十年前,我们发现羧酸的N-羟基-5-降冰片烯-2,3-双甲酰亚胺(HONB)活泼脂是一个具有优异的选择性的N-酰基化试剂,它只能与脂肪胺,而不与芳香胺起反应;它只能与羟胺的胺基,而不与羟基起反应。  相似文献   

4.
宗建超 《科学通报》1991,36(5):398-398
硫代磷酸型寡聚脱氧核苷酸(S-ODN)是一类DNA类似物.它除具有天然DNA的一些生物学性质(如杂交、水溶性、激活RNaseH和让细胞吞饮吸收)之外,还抗核酸内、外切酶的水解,是近年来颇受注意的反义DNA类似物.  相似文献   

5.
沈思祥 《科学通报》1966,11(3):134-134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实验结果证明,核酸结构的改变,可以引起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其中用亚硝酸处理核酸,或以碱基对抗物取代反相应的天然碱基等实验工作,更为突出。前文我们已经报导,2-硫尿嘧啶(TU)加入到含无机磷的培养液中后,可以抑制大肠杆菌(PB-8)中碱性磷酸酯酶的产生。本文将进一步简要报导,大肠杆菌在含TU的培养液中合成碱性磷酸酯酶(TU-酶),在某些性质上,与正常条件下合成的酶的差别。材料和方法全部实验,都用大肠杆菌B的突变珠PB-8(卽无机磷不抑制该菌株中碱性磷酸酯  相似文献   

6.
葡萄球菌核酸酶(SNase A,EC3.1.4.7)由14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16.807ku),不含巯基和二硫键,它水解DNA和RNA的磷酸酯键并释放出3’-磷酸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SNase A最初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得到,随后这个酶的基因被克隆并在若干表达体系中进行表达.它的晶体结构已在高分辨率测得,结构表明它唯一的色氨酸残基(W140)包埋在一个疏水环境中.SNase A一直作为研究酶学、蛋白质热力学稳定性以及肽链折叠动力学的  相似文献   

7.
孙淑声 《科学通报》1983,28(4):220-220
前文报道了稀土-铬天青S(CAS)-5-硝基邻菲啰啉(5-N-Phen)-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四元体系的显色反应,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稀土-漂兰6B(ECB)-5-硝基邻菲啰啉-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体系的显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ECB体系比CAS体系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ε)最高可达1.96×10~5(Er),按双波长求出的8最高可达2.55×  相似文献   

8.
1970年ldart等人报道了Sc(C_6H_5)_3、Y(C_6H_5)_3、LiLa(C_6H_5)和LiPr(C_6H_5)_4等稀土苯基衍生物的合成,近年来又相继报道了二(环戊二烯基)稀土苯基配合物。本文将报道一种新型的阴离子型环戊二烯基稀土苯基衍生物[Li·3DME][(η~5—C_5H_5)_3NdC_6H_5]  相似文献   

9.
裘慕绥 《科学通报》1993,38(6):546-546
反义核酸(Antisense RNA and DNA)对病毒引起疾病(包括AIDS)作用的研究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较好结果,现已成为一门独特的新领域——抗病毒化学治疗(antiviralchemotherapy)。文献[1]报道了反义寡聚核苷酸,互补于反转录病毒RNA基因 5′端引物tRNA区序列的片段,和均聚体寡聚脱氧胞嘧啶核苷酸(homooligo dC_(14) )对小鼠腹水瘤病毒SRS(M-MuLV反转录病毒之一种)的抑制效果很好,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3T3)的生长抑制达到90%。本文报道进一步用均聚体寡聚脱氧胞嘧啶核苷酸研究对反转录病毒感染后的整体动物(小鼠)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所用核酸量到较适浓度时其抗病毒疗效达到80%,此时所  相似文献   

10.
任吉民 《科学通报》1995,40(13):1191-1191
随着稀土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它们不可避免地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因而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研究稀土的生物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关于稀土与细胞作用的研究已有诸多报道,本文报道用~(133)Cs NMR方法研究La~(3+)对Cs~+跨膜进入红细胞的影响.对于物质跨膜传输的研究,首先需要合适的手段将被传输物质在膜两侧的分布区分开.在碱金属离子中,仅~(133)Cs~+在不引入顺磁位移试剂情况下,细胞内外NMR信号能确切区分,并且在体系中无K~+时,Cs~+有类似于K~+的功能,故~(133)Cs是研究稀土离子与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永明 《科学通报》1995,40(22):2060-2060
研究分子间的特异作用(即分子识别)是当前仿生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β环糊精(β-CD)是7个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构成的环状寡聚糖,可以作为受体通过其憎水穴腔与许多有机物(作为底物)形成包结复合物,这种结合是以对底物分子的形状、体积及极性大小的选择性实现的,因而它在模拟酶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生物体系中,分子间的专  相似文献   

12.
钱长涛 《科学通报》1988,33(24):1870-1870
我们曾报道三茂稀土-氢化钠体系能还原烯烃和催化烯烃异构化,并发现反应活性与三价稀土离子半径有关;在(C_5H_4CH_2CH_2CH_2C_5H_4)LnX·THF-NaH体系中,不同σ配体对还原烯烃也有明显影响。这里我们将报道L_2YCl·(THF)_n-NaH体系还原烯烃的结果,以及不同π配体和反应条件对该体系还原烯烃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生物质热解残渣为碳源,通过不同的方法分别制备了2种具有不同酸含量的碳磺酸催化剂:活性碳磺酸催化剂(A-SC)和碳磺酸催化剂(SC).对催化剂的化学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热化学催化果糖选择性制备5-甲基糠醛(5-MF)和糠醛(FF)化合物.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种类、温度以及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产物的选择性和收率的影响.当以A-SC为催化剂时,液体产物中主要含有5-MF(收率为10.9%)和FF(收率为13.7%);而以SC为催化剂时,产物则主要为FF(收率为24.6%).根据对产物分布的变化和中间产物的研究提出了由果糖选择性转化到5-MF和FF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4.
胡红雨 《科学通报》1994,39(18):1720-1720
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是分子量为28000的单链蛋白,一级结构共247个氨基酸残基,空间结构含大、小两个结构域,位于大小两结构域交界处的分子凹槽可能是底物瞟吟碱基的结合位点.刘望夷等发现TCS类似蓖麻毒蛋白(Ricin),也是RNA糖苷酶型的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 inactivating protein,RIP).其作用机制是RNA N-糖苷酶型,催化C-N糖苷键的裂解,释放一个腺嘌吟碱基.在本项研究中以单核苷酸5’-AMP等作为TCS的类似底物,用~1H NMR法研究TCS对这些类似底物的作用,发现TCS具有较弱的糖苷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潘杰 《科学通报》1992,37(7):653-653
5′-核苷酸酶(EC 3.1.3.5)催化5′-核苷单磷酸水解生成相应的核苷和正磷酸。该酶在人和动物组织细胞中主要分布在质膜上,在细胞分级分离研究中常被用作质膜的标志酶。然而该酶在植物细胞内的定位及其与抗冷性的关系,至今尚未见报道。低温会导致不抗冷植物细胞膜系统、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组分的异常;低温冷害对水稻线粒体膜的流动性的影响及ATP含量的变化也有过报道。本文以不同抗冷性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5′-核苷酸酶在水稻幼叶细胞中的定位及其活性在冷害中的变化,为阐明冷害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序昆 《科学通报》1988,33(21):1630-1630
稀土金属离子TCNQ~(?)化合物的研究还很少,仅初步报道了Ce~(3+)(TCNQ~(?))_3·6H_2O及Sm~(3+)(TCNQ~(?))_3·6H_2O的合成以及后一化合物的电阻率为2×10~4(ohm·cm)。本工作合成了11个稀土TCNQ化合物和5个大环配体的稀土TCNQ化合物,对它们的谱学性质和电性质进行了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徐友宣 《科学通报》1992,37(4):334-334
用萃取光度或萃取荧光法研究稀土-桑色素(Mor)络合物已有一些报道,认为只能在弱酸性条件下形成不太稳定的络合物。用电分析化学方法研究稀土-桑色素络合物尚未见报道。我们在乙二胺(en)-KCl底液中得到了该体系的络合吸附波,研究了过程的机理并用于测定发光材料中的钆。  相似文献   

18.
王生龙 《科学通报》1983,28(18):1116-1116
有关双烯烃在稀土催化剂作用下的聚合已发表了不少工作,但用这类催化剂聚合乙烯的研究,只有少数专利报道,且催化活性小,并需在较高的压力下聚合。本文介绍一个新的常温常压下聚合乙烯的催化体系LnCl_3-C_2H_5OH-(C_2H5),Al(Ln代表从La至Lu的稀土离子),并研究了影响催化活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刘新垣 《科学通报》1981,26(8):503-503
干扰素<简称IF>具有抗病毒,抗癌等许多重要功能。因而受到全世界的广泛重视。但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关于IF作用机制的解释很多,其中之一认为IF作用于细胞后,使一个合成酶(本文简称为Esi)的活力大大地增加,它以ATP为底物合成pppA_(2′)p_(5′)A_(2′)p_(5′)A(简称2-5P_3A_3>及其均聚物<2-5P_3A_n>,2-5P_3A_n又能激活一个核酸水解酶<简称为Eni>,它能水解病毒及  相似文献   

20.
慈云祥 《科学通报》1982,27(23):1433-1433
稀土—铬菁R(ECR)—邻菲哕啉(Phen)—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四元络合物显色反应已有报道,我们发现稀土与ECR、2,2'-联吡啶(dipy)、CTAB可以生成具有更高灵敏度的四元络合物. 由于CTAB对不同稀土络合物的增敏效应不一样,通过改变CTAB用量,使反应的选择性有了较大的改善。因此,我们对RE—ECR—dipy—CTAB四元络合物的形成条件及其有关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