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庄子《逍遥游》篇的分析,认为《逍遥游》是庄子梦幻般自由理想的最大体现,无所待的自由理想是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子的自由理想和传统道德中的诸如知德、修身以及平等的思想有着行为上的交叠,并不包括放纵主义的自由,庄子的自由理想境界和传统道德价值有着一定意义上的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无待逍遥游”的三方面问题:(1)《逍遥游》所写的追求自由的故事的寓意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有待逍遥游的自由有很大的局限,算不上是真正的自由。这是庄子之所以提出无待逍遥游的原因之一。(2)无待逍遥游的含义和性质分析。认为无待逍遥游的自由在现实世界里是根本不存在的,只存在于虚构的精神世界里。(3)逍遥游个体形象的意蕴分析。希望对庄子逍遥游思想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庄子·逍遥游》篇涉及到两种自由观念,“无待逍遥游”的自由观和“有待逍遥游”的自由观,庄子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郭象注《庄子》采用六经注我法,对于庄子的这两种自由观念都加以肯定,进而建构了他的一家学说:“适性逍遥游”的自由观。本文从三方面对“适性逍遥游”的自由观展开具体分析:首先说明郭象的基本哲学观,即以“玄冥”、“独化...  相似文献   

4.
庄周是战国时的思想家、哲学家和著名散文家,是道家思想的创立者。《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周的代表作。“逍遥游”就是使精神超越时、空的束缚,无拘无束游于无穷而获得绝对自由的意思。《逍遥游》旨在宣传虚无主义,宣传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妙文,被推为老庄散文的代表作。《逍遥游》思想上反复阐述人生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艺术上则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浪漫主义的笔法,运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清人林云铭如此评论《逍遥游》":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未续,以为复而未复,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梳理了自魏晋以来注家对庄子“逍遥游”和小大之辩关系的阐释,分析了《逍遥游》一文是如何从小大之辩来论述逍遥之境的,并且结合《齐物论》和《秋水》中关于小和大关系的论述,得出了庄子的小大之辩存在两个层次的意义:在表层上,庄子是承认小和大之间的区别的;而在本质的层面,庄子认为小和大是一致的,并不存在所谓崇大抑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庄子在《逍遥游》中,不仅表现出了自身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而且体现了他反对社会对个人的异化的思想。人们一旦汲汲于追求功名利禄,就会"丧己于物",被这些世俗价值所束缚。有着自身发展的目的的人,被抽象为单一的手段,这是人的本质的进一步丧失。  相似文献   

8.
人类不同于自然界,却身处于自然界之中,受自然界必然性的制约,与此同时人类想脱离自然世界的限制,向往理想世界的自由愿景又未实现,但是这注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成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性矛盾。人类所进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是对自由与必然矛盾关系的解决,哲学活动也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要寻求自由与必然矛盾问题的解决之道,马克思的实践论辩证法哲学从实践方面、认识方面、历史方面都对自由进行了建构。  相似文献   

9.
《庄子》论“孝”,内容不多,然思想惊艳,并形成了一个带有本末式和类回环式特征的理论结构.分析《庄子》关于“孝”的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传统道家在伦理问题上的理论复杂性,对我们当今的道德实践也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对无限有限的认识庄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充分而详尽地评述了无限和有限问题的哲学家。在《庄子》第一篇《逍遥游》中,他提出了苍天是不是无限的问题,“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接着他从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邪。”(同上)从而肯定了天上的河汉是没有止境没有边际的。他认为物量的大小是无穷的,时间的长河也是没有止境的,“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秋水》)他批评有的人看不到事物本身的无限性,而以有限的眼光看待无限,“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  相似文献   

11.
在仁义问题上,《庄子》或肯认,或批判,或整合,具有多重维度。以仁义为精神之末、应世之迹、治世之具和臣下之节等为依据,《庄子》对仁义持以肯认的态度。以仁义为道德之失、撄心乱性、禽贪者器、殉名害身等为依据,《庄子》对仁义持以批判的态度。以道德与仁义之间的本末、体用关系等为依据,通过建构一个本末式和回环式的理论结构。《庄子》做到了在自身理论基础上对儒家仁义思想的超越和含摄,从而将其或批判、或肯认的态度予以统一和整合。分析《庄子》的仁义观,有助于理解《庄子》和道家在仁义问题上的复杂性和统贯性,进而深化我们对儒、道之间互补性复杂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自由和平等的问题,是大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但在许多学生中却存在着许多模糊的认识,弄清楚社会主义的自由和平等的问题,对于加强高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由就一般意义讲是对必然的认识、利用和改造。必然又分自然必然和社会必然。当人们还没有认识必然的时候,人们受盲目必然性的支配,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奴隶。因此,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人们都没有自由。在生产实践中,人类不断改造自然,认识自然,把握自然的本质和规律,然后又以对自然必然性的认识为指导去改造自然、控制自然,使自然为人…  相似文献   

13.
自由作为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构成庄子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从内容上看,庄子标识的自由观念具体表现为行动自由、实践自由、精神自由、思想自由、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这些样式。对此我们应当全面把握,不能失之片面。  相似文献   

14.
庄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沾溉后人,非一代也。关于他的生平,却极少资料。即便他的思想,也是人言各殊,尤其近代之后的以西解庄,更是增添了许多迷惑。王充闾《逍遥游——庄子传》采取了很多实地调查,采集民间传说,广征文献,对于庄子生平的研究有新的进展,所作结论,大皆平实之言。对庄子思想的言说,也颇见功力,虽有一些隔膜之处,但亦难得了。  相似文献   

15.
二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庄子》的〈天下篇〉记录了一个关于物体的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古典思想:“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以往有些《庄子》的研究家把这一命题与芝诺的“飞箭不动”的命题相提并论,把它说成是形而上学的。我认为,庄子这一命题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所阐述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原理的古典概念。在笛卡尔的著作中,我们甚至可以找到和庄子完全相似的见解,笛卡尔认为,所谓运动不过是意味着和运动着的物体相接触的那些物体的不断更替。笛卡尔在这里提出一个关于物体运动和选择参考系之间的关系问题。高速行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关于自由与必然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关于自由与必然的思想是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思想遗产的结果。恩格斯在自由与必然问题上的新贡献主要有;承认客观必然性是自由的前提;认识客观必然性是自由的基础;运用客观必然性改造世界是自由的标志;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18.
《庄子》内容丰富,涉及先秦时期多种社会生活和文化事象。《庄子》中有大量的民俗词语,对其进行分类罗列和考察,有助于我们了解先秦时期的民俗文化,也有助于我们认识皖北地域文化和淮河流域民俗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9.
本篇是一篇安命论。本篇对于真人的三个层次的描写,即是对于人应如何存在的思考。“真人”一词是从“真知”一词推引而出,就好象《齐物论》中“成心”一词乃从“成形”一词所出一样,这是庄子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其中的逻辑是一种类比逻辑。天人关系这个概念,其含义是比较复杂的。它既涉及到本然状态与人为状态的关系,又涉及到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也还涉及到环境与个人的关系。正是在天人之辨这样一个不同于《逍遥游》抒发对于大自由的向往的新的理论基点上,庄子在《大宗师》篇中对其理想人格作了集中的阐述。在真人三解这一部分,庄子以对一种人格形象的描述,来阐述一种安命的处世态度,并且是在更深的层次──生命跨物种的周流──上进一步阐发了天人之辨。引人注目的是,这样集中地对理想人格形象作出描写,是《庄》书中前所未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庄子》“道”“德”观童坚强(92中③)《庄子》“道”的思想是道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庄子》道的思想时,发现其中“德”也自成一个体系,与道形成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首先,庄子提出德思想的原因。《庄子》道是“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