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分布的褶鮡属鱼类为对象,详细介绍其物种组成及分布区域。在综合历史文献和作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仅科学地解释褶鮡属鱼类的形态特征与生境之间的适应关系,还客观地阐述该类群分布特点、起源及生活特性。同时,讨论了褶鮡属鱼类资源保护面临的胁迫因素。作者认为胁迫因素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水利工程、外来物种入侵、竭泽而渔等,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及建议。某一水系鱼类区系组成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每个物种皆是该鱼类区系组成的一份子。褶鮡不可能单独地生活于自然环境中,它们与江河自然环境、与其他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生存状况和承受的生存压力在鱼类其他类群中也同样存在,所以有效保护江河鱼类资源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2008年8月在西藏境内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时,采到澜沧江西藏芒康县江段的彭氏爬鳅(Balitora pengiHuang),这是西藏境内首次记录的平鳍鳅科(Homalopteridae)鱼类。采集到的两尾彭氏爬鳅标本特征如下:体稍长,前部较平扁,后部渐显侧扁。口下位,中等大,呈弧形。吻端圆钝,边缘较薄。唇较薄。口前具吻沟和吻褶。吻褶发达,吻褶分3叶,中叶较大,叶间有吻须2对,外侧1对较长,口角须1对,唇具有明显乳突。眼小,侧上位。侧线完全,自体侧中部平直的延伸到尾鳍基部。背鳍短,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部为近,腹鳍起点显著在背鳍起点之前。臀鳍末端压倒后缘不及尾鳍基部。偶鳍宽大平展,末端圆钝,鳍基部具肉质鳍柄。腹鳍左右分开,不连成吸盘。尾鳍叉形,下叶较长,其长度约等于头长。标本保存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平鳍鳅科鱼类已知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云南等省区,彭氏爬鳅主要分布于澜沧江水系支流流沙河南,此次在西藏境内采到彭氏爬鳅,使西藏自治区成为平鳍鳅科鱼类新的省级分布区,并增加了彭氏爬鳅在西藏境内澜沧江上游的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3.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详细观察了黄石爬鮡(Euchiloglanis kishinouyei)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黄石爬鮡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1)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及肛门共5部分组成,肠道系数(肠道长度与鱼体全长的比值)为0.52±0.05,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口咽腔及食道粘膜层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内含杯状细胞、棒状细胞及味蕾;胃呈“V”形,粘膜层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胃腺在贲门部及盲囊部丰富,幽门部缺失;肠由前肠、中肠、后肠等3部分组成,肠道由前向后粘膜皱褶数量依次减少,粘膜皱褶及粘膜上皮柱状细胞高度依次降低,杯状细胞数量逐渐增多,肌肉层逐渐增厚。2)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组成,肝脏分两叶,胰腺弥散分布于肝脏和肠系膜上,胆囊呈椭圆形,体积较大。黄石爬鮡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吸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河南的鬼伞科真菌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采集的标本,经鉴定,整理河南境内生长分布的鬼伞科的大型真菌资源种类有12种,分别隶属鬼伞属、小脆柄菇属和斑褶菇属。  相似文献   

5.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鱼类区系和资源状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6年~2007年4次调查结果,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共分布25种鱼类.其中土著鱼类16种,由裂腹鱼亚科、条鳅亚科及鮡科3个类群组成,属典型的高原鱼类区系.高原裸鲤、兰格湖裸鲤和黄斑褶鮡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干支流新纪录种.渔获物主要是由拉萨裸裂尻鱼、双须叶须鱼、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巨须裂腹鱼等组成,构成鱼类产量的9...  相似文献   

6.
青石爬鮡头骨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石爬鮡的头骨形态作了描述.结果表明,其头骨不仅具有鲶形目鱼类的共有特征,而且具有一些高度特化的特征,如头骨极为平扁,腭骨、颌骨特化并高度发达,鳃弓的基-下鳃区骨化程度很低,大部分为结缔组织.这些特化是与其山溪激流生活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7.
在岷江汶川、茂县江段,进行了石爬鮡属鱼类繁殖生物学野外调查研究。石爬鮡常生活在水流湍急的山涧溪流中,属急流产卵鱼类。繁殖季节为6-7月,繁殖水温15-18℃。雄鱼具有特殊的生殖器官,表现为发达的、延伸于体内并可伸缩的生殖乳突,行体内授精方式。雌鱼生殖腺为封闭卵巢1个。成熟卵的受精和产出是非同步的。  相似文献   

8.
在黑斑原鮡 Glyptosternum maculatum(Regan)(鲇形目,鮡科)体内发现一个特殊器官——腹腔外肝,即该鱼除在腹腔内具有正常肝脏外,在皮肤与体壁肌肉之间还有一与腹腔内肝脏连接的附属组织(腹腔外肝).腹腔外肝的组织学结构与腹腔内肝脏完全一样,LDH,EST, MDH和ADH同工酶带无差异,表明这一特殊器官确为肝脏组织.深入研究黑斑原鮡腹腔外肝可为研究鮡科鱼类的系统发生和进化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
在黑斑原鮡 Glyptosternum maculatum (Regan)(鲇形目,鮡科)体内发现一个特殊器官——腹腔外肝,即该鱼除在腹腔内具有正常肝脏外,在皮肤与体壁肌肉之间还有一与腹腔内肝脏连接的附属组织(腹腔外肝).腹腔外肝的组织学结构与腹腔内肝脏完全一样,LDH,EST,MDH和ADH同工酶带无差异,表明这一特殊器官确为肝脏组织.深入研究黑斑原鮡腹腔外肝可为研究鮡科鱼类的系统发生和进化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林虎属(Alsophylax)是壁虎科(Gekkonidae)中的北方沙生蜥蜴,在我国曾有过3种——隐耳林虎A.pipiens,西域林虎A.przewalskii,西藏林虎A.tibetanus记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省、自治区。1977年7月10日,笔者于新疆进行爬行动物调查时,在天山北部精河县东40公里处捕得1尾雌性林虎,经鉴定确定为棘尾林虎Alsophylax spinicauda(Strauch,1887),是我国首先发现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