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亮蓝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高压汞灯为紫外光源,研究了水溶液中亮蓝染料的半导体光催化降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TiO2在500℃煅烧后所形成的锐钛型产物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效果。纳米TiO2的用量是影响亮蓝降解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其最适宜的用量为1.0kg/m3。亮蓝的初始浓度越高,降解率越低。在亮蓝初始浓度为12.62mmol/m3,纳米TiO2的用量为1.0kg/m3时,经光照40min后亮蓝的降解率可达99%以上,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亮蓝降解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
 多孔TiO2是迄今最有效的光催化剂,具有安全、稳定、无二次污染等特点。但多孔TiO2使用的最大问题是悬浮体系难以回收。将多孔TiO2固定于载体上,制成负载型光催化反应器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以100μm钛珠为原材料,在真空条件下烧结制备多孔钛,采用微弧氧化(MAO)的方法,以磷酸钠溶液为电解液,在多孔钛基体上制备了TiO2涂层;并用XRD、SEM和Raman手段对TiO2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O2涂层的晶型为锐钛矿,形貌呈现典型的微弧氧化多孔结构,孔径尺寸为1—2μm。紫外光照射条件下测量了TiO2涂层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能力,发现在紫外线照射90min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3.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涂料固载及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为粘合剂,脂肪族聚异氰酸酯为交联剂,用制备涂料的方法固载纳米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剂。在粘合剂质量分数为42%,交联剂质量分数为7%,且—OH 基与—NCO的摩尔比接近1,纳米TiO2质量分数为5%的优化条件下,制得纳米TiO2光催化涂料。测定了以该涂料制备的光催化反应器的使用性能。结果表明,该涂料性能稳定,对难降解的青霉素制药废水的催化降解效果优良,以该涂料固载的纳米TiO2的光催化活性接近于分散态的纳米TiO2。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分别制备了未掺杂、La3+和Ni2+单掺与共掺的TiO2粉末,通过XRD、SEM、UV-visible吸收等对样品的晶型、微观形貌、光吸收和对亚甲基蓝的光降解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La3+和Ni2+的掺杂抑制了TiO2的相变和晶粒的增长,纯TiO2的粒径主要分布为20~30nm,掺杂La3+和Ni2+后样品的晶粒尺寸在9~20nm之间。掺杂后各样品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吸收能力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强。与未掺杂TiO2的吸收带边相比,La3+掺杂TiO2的吸收带边蓝移,Ni2+掺杂和共掺TiO2的吸收带边分别红移了约40和35nm。La3+单掺和La3+-Ni2+共掺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从而提高了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无机硫酸钛溶液为前驱体,甲酰胺为pH值调节剂,本文采用简单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多孔的TiO2粉末。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氮吸附脱附(N2 Adsorption/Desorption)等方法对合成的TiO2粉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TiO2粉末具有高的热稳定性,450—750℃的温度范围内焙烧后为单一的锐钛矿相结构,且850℃焙烧后主要相为锐钛矿相。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TiO2粉末的晶粒长大,比表面积减少。550℃焙烧后的TiO2粉末是由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nm的颗粒聚集而成,其比表面积约为219.70m2·g-1,并且具有独特的双孔结构。  相似文献   

6.
TiO2多孔性薄膜的制备及其环境净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以聚乙二醇(PEG)为造孔剂,不锈钢丝网为金属基底,制备了TiO2多孔性薄膜。通过IR,SEM,BET,Raman光谱等测试方法对TiO2多孔性薄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得到的TiO2薄膜具有锐钛矿晶型和多孔性结构。TiO2多孔性薄膜的光催化性能与煅烧温度和镀膜次数密切相关。450℃热处理、镀膜4次的TiO2多孔性薄膜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其对气相甲醛的降解率比普通TiO2薄膜高28.8%,在TiO2多孔性薄膜连续使用4次后,甲醛的降解率仍维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7.
TiO2微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Ti(SO4)2为原料,在水和正丙醇混合溶剂中制备TiO2粒子,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制备条件(反应物浓度、溶剂、空间分散剂、反应时间、温度等)对产物粒子颗粒大小的影响,采用TEM、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所得产品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TiO2水合粒子为均匀的球形粒子,经热处理后的粉体为锐钛矿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水溶性TiO2干凝胶,利用交联聚丙烯酸(PAA)强吸水性和三维网状结构特点,将TiO2溶胶粒子固载到聚丙烯酸高分子链上,经过水热处理原位生长制备PAA/TiO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研究PAA/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以甲基橙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PAA/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2粒子被固载到PAA高分子链上,PAA吸水膨胀后扩展至整个反应空间,有效地增加了纳米TiO2与有机污染物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光催化降解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晶型 TiO2 的光催化反应体系中羟基自由基(·OH)的产生情况,表明在H2O2存在条件下,金红石型 TiO2 经可见光激发可持续稳定产生·OH,而以锐钛矿型 TiO2 作光催化剂时,则检测不到·OH的生成。光催化结果表明,在H2O2存在条件下,苯酚可被 TiO2 可见光催化降解;往反应体系加入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或甲醇)时,明显降低了金红石型 TiO2 的降解效率,但对锐钛矿型 TiO2 的影响较弱。以金红石型 TiO2 作光催化剂时,苯酚的降解反应主要发生在溶液中;而以锐钛矿型 TiO2 作光催化剂时,则苯酚的降解反应主要发生在催化剂的表面。  相似文献   

10.
 TiO2光催化剂具有禁带宽度较大、光生电子-空穴易复合等缺点,因而国内外关于TiO2光催化剂的改性研究很多。本文综述了贵金属沉积、元素掺杂(金属离子掺杂、非金属掺杂、共掺杂)、复合半导体、表面光敏化、表面酸化等TiO2光催化剂改性方法及原理。其中,非金属掺杂和共掺杂改性可使TiO2光响应波长红移,同时保留TiO2对紫外光的响应,从而实现良好的处理效果叠加。最后展望了TiO2光催化剂改性研究的未来研究方向,即兼顾生产成本,保持TiO2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并提高其回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多孔化学固沙砖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化学固沙中固结层被风沙掩埋和掏蚀等缺点,提出以沙子为骨料,水玻璃为胶黏剂,在最优条件下制备出强度可达4 MPa的多孔固沙砖辅助化学固沙,并且联合植物固沙从根本上治理沙漠化的以沙治沙新观点.还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水玻璃和AlCl3固化液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以废玻璃为原材料, 制备表面修饰多孔微晶玻璃(Thio-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modified porous glassceramics, TAMPG), 实现对水溶液中钯(II)的高效吸附分离。通过在废玻璃制成的多孔微晶玻璃上负载有机配体2-噻吩甲醛、2-巯基苯并咪唑和2-巯基苯并噻唑, 得到新型吸附剂TAMPG-1, TAMPG-2和TAMPG-3, 同时对钯(II)吸附过程的pH 值、温度、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由于原材料廉价易得, 吸附性能良好, 可循环使用, 同时具备优良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所以表面修饰多孔微晶玻璃既可以高效地分离钯(II), 也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微乳液法合成纳米二氧化硅粒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 Triton X- 1 0 0 /正辛醇 /环己烷 /水 (或氨水 )微乳液 ,研究了该微乳液系统稳定相行为与制备条件的关系 .在该微乳液系统稳定的条件下 ,由正硅酸乙酯受控水解反应制备 Si O2 纳米粒子 ,反应后处理简便 ,制得粒子尺度较均一的球形疏松无定型纳米 Si O2 粒子 .Si O2 粒子粒径尺寸可通过调节水与表面活度剂分子数之比 m、水与正硅酸乙酯分子数之比 n控制 .探讨了影响 Si O2 纳米粒子形貌、粒径分布的因素及制备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密闭式不锈钢反应釜和开口式回流玻璃反应器,在多孔管状支撑体表面水热合成NaY型分子筛膜.探讨了硅铝溶胶老化时间、合成温度及时间、支撑体等成膜条件对分子筛膜性能的影响,对合成膜进行了XRD和SEM表征.与鼓风烘箱加热的不锈钢反应釜相比,采用油浴加热的玻璃反应器的反应时间更短;同时,形成分子筛膜的渗透性能受支撑体材质的影响很大.在优化的合成条件下,膜对水/有机物混合物具有较好的分离选择性.莫来石支撑体上形成的NaY型分子筛膜应用于75℃、水/乙醇(质量比为10/90)和水/异丙醇(质量比为10/90)体系的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分别高达2.97 kg·m-2·h-1和305,2.45 kg·m-2.h-1和920.而不锈钢支撑体上制备的分子筛膜的渗透通量均为莫来石支撑体上合成膜的1.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利用粉煤灰制备轻质多孔陶粒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高岭土、生石灰和玻璃粉为辅助原料,采用微波发泡法制备了水处理用多孔陶粒.研究了不同配方和不同烧结温度等对陶粒气孔率、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制造高气孔率的多孔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多孔陶粒的显气孔率为60%,闭气孔率为10%,抗压强度为9.5 MPa.  相似文献   

16.
PIV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瞬态、多点、无接触的流体力学测速方法。它能够在不干扰流场的情况下,实现对流场瞬时和全局测试。本次试验在现有PIV中添加微距镜头,对多孔介质某一孔隙的流动特征进行检测和分析研究。实验选用的多孔介质是由直径20 mm的水晶玻璃球随机堆积而成,孔隙率为0.5923,迂曲度为1.33,选用的流体为65%苯甲醇和35%无水乙醇混合液,其折射率须与多孔介质完全匹配。经过微距PIV实验,得到多孔介质某一孔隙内的流场矢量图。分析发现:低雷诺数时,流体流动受外界干扰随机扰动,方向出现波动性,随着雷诺数增加,惯性力增强,干扰和波动性被抑制,流动变得稳定规则,流线为直线;当雷诺数达到154.1时,开始出现局部流线弯曲,因而可以认为此时多孔介质进入流动转捩期,当雷诺数超过214.9时,流动进入完全湍流,全场流动转为不规则流动,同一雷诺数下不同区域流动大小方向不断发生变化,不同雷诺数下同一区域的流场也不相同。同时还发现,不稳定流动可能源于某些未被惯性抑制的随机流动。当雷诺数超过482.2后,横向流动或者旁路流使湍流流动愈益复杂,不同位置交替出现流体的聚团和剥离消散。这些为多孔介质内部流动转捩机制提供了深入认识和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在用辐射测温法研究多孔介质燃烧器中火焰温度分布时,因石英玻璃窗不能透过热象仪所能响应的火焰红外辐波段,而不能直接测出玻璃内侧的火焰温度。该文通过对石英玻璃(属半透明介质)内热传导与热辐射耦合,边界为对流换热的数值计算,研究了石英玻璃内、外表面分布的变化规律的相应关联式,从而由所测石英玻璃外表面温度分布推算出内侧多孔介质表面层的火焰分布,这种消除玻璃对测量影响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在湿式磨矿条件下,十二胺和油酸钠作为捕收剂时,锆球和铁球作为磨矿介质对典型硅酸盐矿物浮选的影响。通过对矿物表面动电位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分析磨矿介质对硅酸盐矿物浮选影响的机理。研究表明:十二胺作为捕收剂,低于最佳浮选pH值时,锆球湿磨锆英石、绿柱石、锂辉石和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均高于铁球湿磨,pH值继续升高,锆球湿磨和铁球湿磨这四种硅酸盐矿物的浮选回收率相近;在pH值2~12范围内,锆球湿磨和铁球湿磨长石的浮选回收率相近;油酸钠作为捕收剂,相同pH值条件下,锆球湿磨锆英石、绿柱石、锂辉石、长石和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大多低于铁球湿磨。检测结果表明:锆球湿磨时,低于最佳浮选pH值条件下,锆英石、绿柱石、锂辉石和石英表面电位低于铁球湿磨,因而十二胺作为捕收剂时这四种矿物的浮选回收率高于铁球湿磨;铁球湿磨时,油酸钠作为捕收剂,锆英石、绿柱石、锂辉石、长石和石英表面Fe含量明显增加,对这五种矿物起到活化作用,因而浮选回收率高于锆球湿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在玻璃片和玻璃纤维两种基体上制备了多孔TiO2薄膜,对甲基橙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TiO2镀层层数的增加,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增强;且相同条件下,以玻璃纤维为基体的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以玻璃片为基体的薄膜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正硅酸乙酯和市售硅溶胶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在不同催化条件下制备多孔SiO2减反射膜层,测算了膜层的光学性质及孔隙率,讨论了膜层孔隙构造方式对膜层牢度和耐受性等实用性能的影响.根据讨论结果,采用碱/酸分步催化并引入醇溶性树脂等助剂以改善膜层结构.在光伏玻璃工业辊涂镀膜设备上应用,镀膜光伏玻璃成品的有效透射比达93.7%,且镀膜面外观、膜层牢度及耐受性等皆复合目前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