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平板-异形柱节点冲切试验很少以及现行规范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进行了5个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T形柱节点试件和1个钢筋混凝土平板-T形柱节点试件的冲切性能对比试验.阐述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T形柱节点的冲切受力性能和破坏特征,研究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变化特点以及抗冲切箍筋、板暗梁面筋的应力变化特点,并将其受力性能与具有相同板厚和相同板面平均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平板-T形柱节点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施加预压应力对平板-异形柱节点冲切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应的钢筋混凝土平板-T形柱节点试件相比,施加一定预压应力的试件具有相当的延性和较好的抗冲切受力性能;增加预压应力可提高节点的冲切承载力.最后采用ACI 318 - 02, Eurocode 2和GB 50010 - 2002所推荐的计算公式对上述节点的冲切承载力进行了验算,提出规范公式均适用于计算平板-异形柱节点冲切承载力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6个足尺PC(预应力混凝土)平板-T形柱节点试件在竖直荷载作用下的冲切性能试验.其中,5个试件的平板中配有无粘结预应力筋,1个对比试件的平板中配普通钢筋.通过试验阐述了节点试件的破坏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试件都产生弯曲冲切复合破坏特征;当接近极限荷载时,预应力筋的应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未达到其极限强度;在保持一定的延性的条件下,平板中的预压应力可提高节点的冲切承载力和刚度.文中还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临界截面的形状和节点弯曲破坏的位置,最后采用美国ACI规范和我国规范所推荐的计算公式对上述节点的冲切承载力进行了验算.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6个十字形柱-板柱连接(其中3个未配置、3个配置了抗冲切锚栓或箍筋)和2个对比方柱-板柱连接的冲切试验,研究了异形柱-板柱连接的冲切受力特性,同时将锚栓和箍筋的抗冲切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方柱-板柱连接试件相比,在柱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异形柱-板柱连接试件具有较高的抗冲切承载力.抗冲切钢筋可以有效地提高板的冲切承载力和延性.在改善延性方面,锚栓比箍筋更有效.另外,将国外几个主要规范ACI318、BS8110及MC90关于非矩形荷载面冲切临界截面周长的规定进行了比较,从试验结果看,规范ACI318的取法更合理.  相似文献   

4.
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普通板柱节点和配置抗冲切钢筋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板柱节点在竖向荷载和不平衡弯矩共同作用下等效竖向荷载设计值的计算方法,简化了复杂受力条件下板柱节点的设计.试验研究表明,抗冲切锚栓是有效的抗冲切钢筋类型,不但能提高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而且能改善板柱节点的延性.抗冲切锚栓的布置方式包括正交布置和径向布置,且抗冲切锚栓应在柱周边区域均匀分布.本文给出了板柱节点抗冲切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并给出抗冲切锚栓的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同时给出了板柱节点配置抗冲切锚栓的算例,验证了抗冲切锚栓的设计方法,可用于板柱节点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抗冲切元件和板厚对空心楼盖板柱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在柱周围楼盖局部实心和布置暗梁的前提下,对6个节点试件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与计算分析.对比研究了6个试件的破坏机制、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应变分布,基于屈服线理论提出了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空心楼盖板柱节点具有冲切破坏和弯曲破坏的双重破坏特征,并以弯曲破坏为主.增加板厚和配置抗冲切元件均可提高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和刚度.与增加板厚和弯起钢筋相比,配置型钢剪力架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提高效果更为明显.节点设计时,可优先选择配置型钢剪力架参与节点抗剪.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综合考虑了抗冲切元件、楼板配筋率和空心率的影响,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6个无粘结预应力砼(PC)平板-T形柱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基础上.描述了各试件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性,分析对比了T形柱截面参数和不平衡弯矩加载方向对该节点刚度、承栽能力退化和耗能能力、变形恢复能力的影响,并对该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节点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T形柱腹板长度c1对节点的抗震性能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性能,考虑型钢布钢形式、板纵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板厚及型钢含钢率等参数变化,设计制作了12个1/5缩尺试件.通过竖向单调加载试验,研究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分析荷载-挠度曲线、极限抗冲切承载力、延性系数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板柱节点具有明显的延性破坏特征,其极限抗冲切承载力、延性性能及耗能能力普遍优于钢筋混凝土试件.并且随着型钢布置数量、板纵筋配钢率、混凝土强度、板厚及型钢含钢率的增加,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借鉴现有规范推导出了型钢混凝土板柱节点的极限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板厚、肋宽、配筋率对空心板冲切性能的影响,对9个空心板柱节点试件进行了抗冲切试验,得到不同条件下空心板柱结构节点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板底位移以及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数据.采用数据对比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板厚、孔径、肋宽和配筋率对冲切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空心板柱结构节点的冲切破坏形式为脆性破坏;初始裂缝发生在顺管向加载柱板底外边缘和板底边之间;顺管向和垂直管向的冲切角度分别为50°~60°和30°~45°,即顺管向的冲切角大于垂直管向的冲切角;增大肋宽、板厚和板底配筋率可以提高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新型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中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个新型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中柱节点的模型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并评价了不同配筋方式对其破坏形态、滞回特征及延性等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其构造方式能够满足"强柱弱板"的抗震设计原则;在柱上板带配置抗冲切箍筋能有效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无论是否配有抗冲切箍筋,弯曲破坏时节点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均优于发生冲切破坏的节点.  相似文献   

10.
配双钩筋板柱连接的抗冲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型抗冲切钢筋-双钩筋,并通过试验证明其良好的抗冲切性能,在对5个配双钩筋板柱连接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了与分析之后,讨论了双钩筋直径,肢数及布置对试件抗冲切承载力的影响,并根据试验资料进行了承载力计算公式,此外还提出了双钩筋在板中的合理布置与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圆形冲切板的强度与变形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验证,圆形混凝土板在冲切破坏之前发生的变形主要是弯曲变形,该变形反映了板在各个受力阶段的抗弯性能,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冲切锥面上的应力分布和板面钢筋的抗冲切能力.建立了考虑受弯变形的板冲切破坏机构,提出板的极限强度由冲切锥抗冲切力和板在冲切时的抗弯能力组成.并对圆形冲切板的挠度分阶段进行了计算.对冲切板强度和变形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新型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借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提出了该节点抗冲切的计算公式和设计建议.该节点保持平板楼盖的连续性,在柱头附近局部加厚楼板形成柱托板,并在托板内设置环向钢筋,避免节点区因钢管不连通而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13.
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剪力环节点冲切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节点的试验结果,受力性能和变形性能,探讨了剪力环尺寸和刚度,预应力混凝土及主筋是否穿过核心区对冲切性能的影响,同时给出了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筋混凝土桥面板冲切破坏机理的研究中, 多数国家规范用冲切强度计算公式均未将保护层厚度作为计算参数。为揭示钢筋混凝土桥面板抗拉侧保护层厚度对其静力冲切强度的影响规律, 采用中国规范用公式、Matsui 公式及自行推导公式, 对16 块不同保护层厚度的钢筋混凝土板试件的理论强度进行计算, 通过比对3 个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差异, 分析了保护层厚度对混凝土板的作用机理, 并对自行前期推导的计算公式进行评价、完善, 提出新的采用保护层作用系数的计算方法。算例的比较结果表明, 新提出的钢筋混凝土板冲切强度计算公式适用范围较广且精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 ,得到钢筋砼冲切板的荷载—变形曲线及板面挠度分布图 ,认为板在冲切破坏之前发生的变形主要是弯曲变形 ,并以此为依据 ,建立了考虑砼冲切板弯曲变形的新的冲切破坏机构 .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方形冲切板挠度的实用计算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混凝土简支方板的冲切试验,得到冲切板在破坏前各受力阶段的板面变形分布和中心点荷载—挠度曲线,在分析荷载—挠度曲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冲切板挠度的实用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曲线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从过去的试验数据和数值模拟分析可以看出,无梁楼盖在板柱节点处的破坏形态通常表现为冲切破坏。基于其破坏形式的分析,该结构类型的冲切承载力可分为弯切承载力和剪切承载力。承载力的类型取决于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和配筋率。计算无梁楼盖在板柱节点处的承载力的常规方法是采用单独的板柱节点,但由于压缩薄膜效应的存在,实际的承载力比常规方法计算的值要大。为了准确计算该处的极限冲切承载力,本文建立了基于压缩薄膜效应的计算模型。通过与多组试验模型对比发现,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供结构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