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医院建筑设计应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要,这就要求建筑师从医院建筑的功能、环境、空间、庭院、绿化入手,重视心理设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注重体现人性化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
张伟 《科技信息》2010,(20):353-353
随着城市街旁绿地的出现,相继一些问题也日趋明显,其中最为典型的问题就是缺乏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青少年等这类特殊人群的不同环境心理及场所需求,使城市公共空间现状环境中的"人性化"这一重要问题的体现显得单一与薄弱.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我国现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广场人性化情况的调查和分析,针对我国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应用人类工效学,对于适合人的空间尺度和空间层次的研究,整体系统的分析法,重点对于中国典型城市的分析模拟,与周边环境和地域的整合,公共空间环境的研究,运用现代设计中的整体分析法和系统功能分析法,设想对于城市广场不合理的情况进行改造,使之更能满足人们需求,让中国城市的广场景观设计规划更加具有内涵和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和与自然共生的医院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医疗设施的载体当代医院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从以人为本和与自然共生的设计思想出发,详细论述了医院空间环境的人性化与家庭化的设计;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注重医院空间环境创造中的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满足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以及医院建筑空间与自然结合;达到节能、节地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用地的日益紧张,城市地下空间逐渐得到开发利用。而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必须考虑人性化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以及文化情感需求。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人的各种需求,分析人的需求与行为、环境的关系,在设计师注重细节以及情感的传达,实现人、空间、城市三者的结合。本文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人的需求、行为与环境三者的关系,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应如何体现人性化,满足人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杜焕芬 《甘肃科技》2007,23(7):178-179
随着对医院模式转变的思考和探索,就医及对医院环境功能价值的重新认识,我国医院设计的观念也在更新,提出了以病人为核心,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的主张。医院的"家庭化""园林化""人情味"逐渐成为现代医院设计的热点。文章通过对医院空间环境的要求,论述良好的空间环境设计在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新的规划设计角度探讨现代综合医院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系统规划作为标识导向系统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详细从多角度阐述了合理的系统规划,将空间环境与平面设计的规划有机结合,不断完善,为医院标识导向系统的人性化、信息化、规范化的发展向前迈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8.
关于医疗建筑中人性化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阐述了医疗建筑中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并从医院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功能与形式的人性化体现、各职能科室的人性化布置3个方面时医疗建筑人性化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又将生活层次推向另一个境界。除了居住空间的功能和品味外,我们希望住宅的设计能更体贴和善解人意。而这体贴和善解人意不外乎期望能够更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另外,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气候异常,能源枯竭等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因而,探索实现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住宅建筑在在设计中更能达到人性化的要求,同时节约能源.减少环境的污染,是当前住宅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孙晓鲲 《科技资讯》2014,12(22):58-59
目前,我国的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尚未摆脱以车为本的思维模式,也缺乏对人的理解与尊重,忽视了作为城市主体的人对城市交通环境的需求.基于寒地城市慢行变通空间的特殊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如何在结合自然本底、人文传统以及“人本关怀”的人性化理念下,赋予慢行交通空间锻炼、休闲以及游憩等多种功能.通过慢行专用道以及无障碍设施,将交通空间的整治、抵御寒地气候的人性化设计、以及人性化的特色景观空间打造相结合,以实现从“车性”回归“人性”的慢行交通空间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模型管理是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的核心.从空间分析模型的分析入手,讨论广域环境下空间分析模型的表示方法和实现方法,通过对空间模型库的组织和管理的设计,能够使一个模型库系统适应不同的区域环境下的要求,从而使模型能够与子区域对应,提高模型的重要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以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杭州市锅子弄34号历史建筑的三维重建为例,用CAD、3DS Max等建模软件构建建筑主体以及附属建筑、周边植被环境等的三维模型,在SuperMap Object 6R开发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依托SuperMap的RealSpace GIS技术实现在大场景空间环境和室内空间环境下的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开放空间是小城镇中富有活力的空间节点,是人们日常休闲、集散、举办活动的重要场所。以凤阳县鼓楼广场为例,采用文献资料分析、观察、询问等调查方法,从广场的功能定位、尺度空间、微气候环境、边缘空间、多元性、道路交通6个方面入手,探索提升广场空间合理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环境监测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环境是航天器的运行环境,直接关系到航天员和航天器的安全。监测、研究和预报空间环境,是保障航天员、航天器安全的一项重要手段。国内外载人航天工程逐步开展了辐射剂量、带电粒子、轨道大气、等离子体、空间碎片等空间环境参数探测。结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和阶段,着重介绍了中国神舟飞船、目标飞行器的空间环境探测研究情况,提出了后续空间站空间环境探测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霜  沈淑红  季湘荣  陈宇 《江西科学》2006,24(6):459-462
阐述了高温天气对城市园林绿地的危害.并简要分析了城市高温灾害的成因。提出应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加强养护管理等方面提高城市园林绿地抵抗高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部分气象条件的北京市域空间布局规划方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环境对于城市密集地区的人居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工作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需加强对城市及局地气象环境问题的综合研究。结合城市尺度边界层大气数值模式对北京市域空间布局规划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选取人体舒适度、热岛强度、混合层高度、逆温强度和小风区面积五个评估指标,利用标准综合指数法对六个北京市域空间布局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应用评估方法,对冬、夏季综合考虑后,结果表明,六个规划方案中方案三空间布局最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UCAV认知导航对地形空间环境感知信息的表征,提出了一种基于IHDR树的位置细胞构建方法。利用SURF算法提取环境中高鲁棒性的特征点,以特征点描述矢量及其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组合为路标信息,生成训练样本,以IHDR建树原则对路标信息双重聚类,然后将聚类后的叶子节点作为表征对应地形空间环境的位置细胞,完成位置细胞的构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构建的位置细胞能有效表征地形空间环境,对一定噪声干扰下的地形空间环境也具有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UCAV认知导航对地形空间环境感知信息的表征,提出了一种基于IHDR树的位置细胞构建方法。利用SURF算法提取环境中高鲁棒性的特征点,以特征点描述矢量及其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组合为路标信息,生成训练样本,以IHDR建树原则对路标信息双重聚类,然后将聚类后的叶子节点作为表征对应地形空间环境的位置细胞,完成位置细胞的构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构建的位置细胞能有效表征地形空间环境,对一定噪声干扰下的地形空间环境也具有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9.
The cyber-physical space is a spatial environment that integrates the cyber and physical worlds to provide an intelligent environment for users to conduct their day-to-day activities. Mobile users and mobile objects are ubiquitous in this space, thereby exerting tremendous pressure on its security model. This model must ensure that both cyber and physical objects are always handled securely in this dynamic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systematic solution to be able to specify security policies of the cyber-physical space and ensure that security requirements hold in these policies. We first formulate a topology configuration model to capture the top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yber and physical worlds. Then, based on this model, a Topology-Aware CyberPhysical Access Control model(TA-CPAC) is proposed, which can ensure the security of the cyber and physical worlds at the same time by adjusting permission assignment dynamically. Then, the topology configuration and TA-CPAC models are formalized by bigraphs and Bigraph Reactive System(BRS), respectively, allowing us to use model checking to rationalize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evolution of topological configurations on the satisfaction of security requirements. Finally, a case study on a building automation access control system i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20.
对河南大学新老校区的外部空间环境活力进行比较研究,认为高校校园是一个物质-精神复合体,而建筑、树木、草坪、水景和小品等是影响校园外部空间环境活力的重要要素.在新校区建设中,应借鉴老校区的环境特征,摒弃其不足,通过环境整治和细化设计等手段增加其外部空间环境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