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海 《青年科学》2011,(4):21-21
黑洞,就像是宇宙中的一个“怪物”,包括光子在内的任何物体都无法逃脱它的引力“魔掌”。黑洞,单单从这个名字看,就让人感觉神秘,黑洞究竟什么样?  相似文献   

2.
3.
恒星是靠着核燃烧提供的量来保持它内部压力的,晚期恒星因热核反应产生引力坍缩现象而形成黑洞,这是经典的黑洞模型,它被描述为只进不出(光线也在内)的无底深渊。如果物质掉干电池黑洞,则宇宙中物质的熵就会减少,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宇宙的总熵应包括两部分;黑洞的熵和黑洞外物质的熵,这样修正,可使热力学第二定律更具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强黑洞(原生黑洞)的物理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早期宇宙暴胀、相变中产生的“强黑洞(即原生黑洞)”的能量密度和温度等物理性质,认为它是由核子发生连续相变后由大量超微夸克组成的具有统计热平衡性质的高温、超高密物态.对“强黑洞”的寿命、爆炸持续时间和能量发射率的计算结果表明,它可能是超高能宇宙γ暴的最佳对应天体.文中也指出了现时核子与宇宙早期核子物理性质的显著区别,从而解释了宇观天体-微观粒子的质量、半径统一计算公式中出现的不相容性规律.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Brans-Dicke(BD)黑洞的视界及其温度。结果表明,BD黑洞存在着2个不同的奇异视界,其视界温度均为非有限值。由此,提出宇宙监督原理的一种热力学表述:在视界上,绝对温度为零或趋于无穷大均是不允许的。  相似文献   

6.
《广西科学》2010,(4):291-291
黑洞的重力很大,会吸附一切物质。进入黑洞后,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从黑洞的边界之内逃逸出来。随着被吸入的物体的温度不断升高,会产生核与电子分离的高温等离子体。黑洞吸附物质会产生X射线,X射线反过来又会刺激其中的大量化学元素发射出具有独特线条(颜色)的X射线。分析这些线条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更多有关黑洞附近等离子体的密度、速度和组成成分等信息。  相似文献   

7.
电磁加速黑洞的视界温度与宇宙监督假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荷电荷磁直线加速黑洞时空中得到了Dirac粒子的动力学方程在视界附近的渐近解,详细研究了这类黑洞在视界附近的温度函数,给出了宇宙监督假设的一种等价表述。  相似文献   

8.
缩小变换黑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知道,“黑洞”是一个天文学名词。这种天体引力极大,任何物质在经过它附近时都会被吸进去。有趣的是,数学领域中也有“黑洞”。一些正整数经过有限次重排、计算,其计算结果固定为一个值。  相似文献   

10.
1960年之前,关于广义相对论的所有研究几乎全部都是关注在解特殊坐标系当中的爱因斯坦方程,其中人们强加了对称性的假设。那时对于发现一个爱因斯坦方程的收敛解都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成就,而其物理意义却在其次。然而一种特殊的更加几何的方法在60年代初期被Roger Penrose和其他一些科学家提出,Roger Penrose引入了一种全局的概念,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他如何以此推出了时空奇点,这些不再依赖于对称性假设。Steven Hawking发展了Roger Penmse的壬单论并将其应用于宇宙学。  相似文献   

11.
浩瀚宇宙,奇妙无穷。我们观测宇宙,能够发现许许多多在地球上无法实现的极端状态,宇宙中物质的密度就是如此。在宇宙中.有非常小的密度,也有近乎无限大的密度。那普通的星际空间,几乎就是真空.每立方厘米空间内大约只有1个氢原子。宇宙中还有星际云、分子云等等.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像地球一类的行星,它们的平均密度大约是每立方厘米5克;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Brans─Dicke(BD)黑洞的视界及其温度。结果表明,BD黑洞存在着2个不同的奇异视界,其视界温度均为非有限值。由此,提出宇宙监督原理的一种热力学表述:在视界上,绝对温度为零或趋于无穷大均是不允许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世界》2006,(2):19-19
星系中心的大质量黑洞历来都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但是天文学家却从未亲眼目睹它们大快朵牙颐时的样子。如今,天文望远镜终于向我们展示了动荡星系中心的一个“大吃大喝”的黑洞的景象——从最近距离观测到一个气态螺旋被黑洞吞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刘胤 《青年科学》2009,(10):12-13
黑洞是我们宇宙中最奇怪、最神秘的物体,它们像宇宙中的真空吸尘器,能吞没靠近它们的任何东西,不论是大头针还是体积是太阳1亿倍的星体,黑洞都能吞没。它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在时空中穿梭。宇宙中人类所认知的星体有2000亿个,天文学家相信在宇宙中有无数个黑洞,通过对黑洞深处的研究将揭开宇宙形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用宇宙演化的自由流阻尼标度理论,计算了宇宙及恒星级黑洞的最小质量、视界和密度,与实验观测较好相符。算得天鹅X-1视界的下限。指出Planck粒子不仅给出了字观天体和微观粒子的相互联系,而且四种相互作用强度,也可用Planck粒子作出统一解释,并与实验很好相符。  相似文献   

16.
彭学绍 《科技潮》1998,(9):49-51
黑洞的发现 200年前,丹麦科学家罗麦发现光也有一个有限的速度。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发现。光速有限的发现,说明了引力对光的效应。在罗麦发现的基础上,1783年,英国人约翰·米歌尔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个质量很大并很致密的恒星,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引力场,即使是光也不能从它的引力场逃逸。1798年,拉普拉斯根据引力理论也预言宇宙存在着类似后来被称为黑洞(Blackhole)的天体。 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  相似文献   

17.
18.
轴对称动态黑洞的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讨论了一种轴对称动态黑洞的性质.这种黑洞的事件视界、表观视界和类时极限面均不再重合.当黑洞质量减小时,外能层变厚,辐射温度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Lawrence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乔治·卓别林(GeorgeChapline)日前表示,宇宙中并不存在着所谓的"黑洞",并认为人们通常所指的黑洞神秘物质实际上是"黑能(dark-energy)星体"。长期以来,黑洞已经成为了科幻小说中的重要材料之一。不少人认为,天文学家可通过间接方式来观察到黑洞的存在,而巨型恒星死亡后就会形成黑洞。但卓别林认为,恒星死亡只会形成"黑能"物质。  相似文献   

20.
据宇宙演化的自由流阻尼标度理论,计算了最小宇宙、最小黑洞的质量、半径(即视界)和密度、所得结果与观测数据较好相符。且四种相互作用强度都可用Planck粒子统一表达,所得结果与实验很好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