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的一个同学现在成了画家,但他原先是研究数学的。当年做教师,水平不高,在校园里生活得很被动,对未来没抱什么希望。他自小喜欢画画,这个兴趣一直伴随着他的业余时间。当教师后结识了一些美术界的朋友,那些朋友劝说他追求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他就辞职了。凭着工作数年的积累,他背着画夹走南闯北,过着一种近似流浪的生活。3年后,他结束流浪,专心致力于绘画。这期间他很贫困,一边卖画,一边靠朋友们的接济生活。和许多文艺界的人士不同的是,他基本上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朋友圈子很小;甚至,他连美术界的新潮流、新动向都不甚关心,只是凭着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正>那一年,余秋雨在上海戏剧学院当院长。他有些"另类",他倡导学生要有个性,敢于发现自己的独立见解,为此学生都很喜欢和拥护他。一次一位教务处的干部在一次汇报会上,重点汇报了一些学生上课对于一些老师不太尊重,当老师讲得不太好时,要么睡觉,要么就玩手机、交头接耳;还有的学生对于老师的一些观点不同意,当场就提出来,让一些老师很  相似文献   

3.
<正>他出生时,母亲便难产,家里人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长到两岁,还是不招人喜欢,因为他的形体上大下小,有点畸形,硕大的脑袋压得他走路都摇摇晃晃。长到三岁时,他还不会说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又过了大半年时间,他总算能开口说话了,却说得很不流利,每句话都必须吃力地思考后才能说出来。上学后,老师给他的评价是:"智力低下,反应迟钝,有时还不守纪律。"同学们也不愿和有些另类的他交往。老师对他父亲说:"你儿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谁也没想到,这个被老师预言不  相似文献   

4.
有个年轻的伐木工人,在一家伐木厂找到了工作,工作条件挺好,报酬也不低。老板给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他很珍惜,下决心要好好干。第一天,他砍了18棵树。老板高兴地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的更加起劲,但是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竭尽全力,可是仅砍了10棵树。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子?”年轻工人悔悟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竟忘记了抽出时间磨斧子!”伐木需要磨斧子,工作需要什么呢?有一天深…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坐票     
朋友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说,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朋友,从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重点中学从事教学工作。他工作干得不错.学生欢迎他,领导重视他,有人私下为他预测光明的前途。但是,朋友是个很自负的人,他看到很多同学小有成就,而自己要在三尺讲台上站一辈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交了停薪留职报告,毅然南下。他先是在一家电器厂就职,很快就做到了人事主管。虽然这项工作不需要什么技术,主要是管资料,招工人,但他很快发现,厂里各部门之间关系复杂而微妙,小团体小帮派林立,让他这个主管十分为难,往往要花费很多心思,一不小心,就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于是他离开了电器厂,又到城建局当秘书,工作很轻松,工资也比以前高了。可是很快他就烦了,因为他天天要写一些演讲稿、总结什么的,都是他自己不愿意写的东西。这与他一贯写的小说、散文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他觉得自己在这儿不但没有什么发展,而且失去了几乎所有的自信。后来他又到另一个单位干速记工作,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生活条件好了,读书的心思却越来越淡了。书房很宽敞,书橱很漂亮,而在翻开书页的同时也就走了神。记得10多年前上大学的时候,宿舍熄灯之后,读书的心火依然旺盛,便跑到了卫生间里就着那昏黄的灯光,一直读到天亮,不觉得困,也不觉得累。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强迫着自己做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一种  相似文献   

8.
深夜,一位中国人走进德国某小镇的车站理发室.那理发师热情地接待了他,却不愿意为他理发.理由是,这里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理发,这是规定.中国人委婉地提出建议,说反正现在店里也没有其他顾客,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理发师更恭敬了,说虽然是夜里也没有别的人,我们也得遵守规则.无奈之中,中国人走到售票窗前,要了一张离这儿最近的那一站的车票.当他拿着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室时,理发师很遗憾地对他说,如果您只是为了理发才买这张车票的话,那么真的很抱歉,我还是不能为您服务.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4,(3):45-45
正在别人眼里,张先生一直很善侃,不管在哪里,只要有他在肯定热闹。他也是一个闲不住嘴的人,一会不说话就憋得难受,常常大半夜给朋友打电话聊天。不久前,他却因为抑郁症住进了医院。周围的人知道后都傻了眼,这么爱说话的人居然也会得抑郁症?我们通常认为,抑郁的表现就是孤僻、不爱说话。可是日前,心理学家发现:像张先生这样话  相似文献   

10.
“他与很多私生子的情绪相似,渴望了解过去,但是心情很压抑……当时并不清楚他是想被外界认可是希特勒的儿子,还是想抹掉这一切。”  相似文献   

11.
日用品“赤膊”出售一位朋友出国归来,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他在德国科隆考察后,准备买几件衬衫带回国后送亲友。他看到商店里衣架上挂满各式各样的衬衫,挑选颜色及试穿都很方便,很快就选好了三件。可是,当他付完款时,营业小姐交给他的却是没有任何包装的“赤膊”衬衫。“这怎么拿啊?!能不能给个袋,包装一下?”那小姐彬彬有礼地说:“先生,请您再付两份钱!一份是包装袋的钱,一份是等价的袋子的垃圾处理费。”国外对商品包装造成的污染环境是十分重视的———商品需要包装,只是考虑在运输途中不损坏商品。国外商店卖牙膏也很实用,一个…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07,(23):24-25
他在日记中写道——不知道该怎么说,我这个烦恼从小就有,可能别人不觉得这是问题,甚至还会很自豪,可我却不这样想。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非常愿意玩弄我的小鸡鸡,因为很多人都说它很大很漂亮。那时我还不懂事,却感到小  相似文献   

13.
那天,他有些闷闷不乐。就在刚才的亲友聚会上,客人们当着他的面,夸姐姐钢琴弹得好,哥哥的画也很不错,三岁的小妹妹则像天使一样漂亮。那么他呢?个子不够高,学习不够好,似乎只能默默无闻躲在角落里,被所有人的遗忘。这时,皮特叔叔从厨房走了出来,因为厨艺特别精湛,身为被主人夫妇特邀来的嘉宾,他不负众望,烹调出了一桌让客人赞不绝口的菜肴。"小家伙,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皮特叔叔注意到了角落里的他。"我很笨,什么也不会……"他难为情地说。皮特叔叔摇摇头,盛了一盘颜色漂亮的水果沙拉,哈哈大笑着说:"上帝很公平,他从来不会让人陷入真  相似文献   

14.
儿子的心愿     
有一天,一个男子下班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晚了, 他很疲倦很烦躁。他发现年仅5岁的儿子正在门口等他。  相似文献   

15.
在别人眼里,张先生一直很善侃,不管在哪里,只要有他在肯定热闹。他也是一个闲不住嘴的人,一会不说话就憋得难受,常常大半夜给朋友打电话聊天。不久前,他却因为抑郁症住进了医院。周围的人知道后都傻了眼,这么爱说话的人居然也会得抑郁症?我们通常认为,抑郁的表现就是孤僻、不爱说话。可是日前,心理学家发现:像张先生这样话太多也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过分爱说话的人往往由于内心焦  相似文献   

16.
在某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法布尔手里提着一盏小灯走出了他的“荒石园”。已经65岁的法布尔心中很不宁静。《昆虫记》已经出到第6册,从1879年以来,每三年完成一册。他的事业现在有了累累果实。九年前他得到过法国学士院最高荣誉的布其·得尔蒙奖,但是贫困仍然与他形影相随。  相似文献   

17.
男性怕别人知道他对女性的关注,所以故示冷淡 朋友的妻子告诉我说,她的丈夫是个很了不起的男人,在家中无论她说了多少抱怨的话,他都会微笑而耐心地听完,但在单位里,待她就判若两人。 尤其是打电话到单位里,对答的态度一点也不亲切,"其实我并不想妨碍他的工作,但是有时确实有急事,不得不打电话和他商量,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用那种冷淡且不高兴的态度,而不以  相似文献   

18.
斯库特尔长得很漂亮,虎头虎脑的,人见火爱.他的腿修长而有力,能跟着汽车一口气跑出几公里,还能挨着墙壁做倒立,常逗得家人哈哈大笑.可惜,一场意外的疾病瞬间将他击倒,医生贝齐不得不忍痛为他做截肢手术,为了让他能够自由行走,贝齐还为他特别设计安装了一个滑轮状的假腿. 假腿让斯库特尔很不习惯,他常常因此跌倒在地,可是,他没有哭,没有喊痛,没有发脾气,甚至没有一点沮丧,他一次次地跌倒,又一次次地站起来,反反复复,从不认输.没过多久,他就和假腿成了好朋发,又可以和以前一样行走自如了.  相似文献   

19.
旁观者     
有一群人到山上去打猎,其中一个人不小心掉进很深的坑里,他的右手和双脚都摔断了,只剩一只左手还能动弹。坑非常深,四壁又很陡峭,幸好,坑壁上长了一些草,于是他就用左手撑住坑壁,嘴巴咬草,慢慢地往上攀援。起初坑上面的人们看不清坑里的情形,只能大声为他加油,等到看清他身处险境、只用嘴巴咬着小草的时候,他们就纷纷议论起来:“哎呀,像他这样一定爬不上来!”“这些小草根本不可能承担住他身体的重量。”“他一死,家里的老母亲和妻子可怎么办呀?”这个人听得忍无可忍,张开嘴大叫:“你们都给我闭嘴!”就在他张开嘴的一刹那,他再一次掉到了坑…  相似文献   

20.
朋敏 《科学大观园》2011,(11):58-58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的校园里,一个19岁的青年匆匆吃过晚饭,就回到宿舍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因为他很有数学天赋,导师很欣赏他,所以总是对他额外照顾,对他的要求也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