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安乐死是一个有争议的社会问题,对它的讨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安乐死的道德和立法问题上.本文就安乐死的道德问题展开论述,从生与死的辨证关系、人的生命权利.道德评价标准三个方面为安乐死提供伦理辩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介绍了安乐死的概念以及其所引起的争议的基础上,认为实施安乐死无论从公民的死亡权利、病人的自主同意还是从刑法的目的来看都应不属于犯罪,提出了安乐死非犯罪化的条件,同时指出了安乐死非犯罪化所面临的难题和立法必要性,提出对安乐死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安乐死立法的对比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林 《海峡科学》2008,(4):88-88,94
从20世纪30年代起,西方国家就有人开始要求在法律上允许安乐死,并由此引发了安乐死应否合法化的大论战. 1 国际上安乐死立法情况 二战以后,赞成安乐死的观点开始呈上升趋势,有关安乐死的民间运动和立法运动也日益增多.1993年,全世界第一个提倡自愿安乐死的团体在英国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4.
徐林 《海峡科学》2007,(12):70-72
安乐死是个十分复杂的话题,它涉及伦理、道德、传统观念、舆论、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理论上,人们对“安乐死”问题的探讨来源于人们对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的关注,来源于人们对生命尊严的关注。在实践中“安乐死”法化也同样面临着难题,“安乐死”合法化可能带来非常多的社会问题。目前世界上只有荷兰等很小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允许安乐死,并且这些国家对实施安乐死这种行为规定了十分严格的程序。今年“两会”期间—个28岁的肌无力患者李燕写了份《安乐死申请》,再次引起了全国对安乐死立法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5.
论文基于江西省司法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651名相关人员展开了有关安乐死法律问题的问卷调查,围绕"是否赞同安乐死""实施安乐死立法的理由""安乐死立法的障碍"及"安乐死立法可行性"四个主题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并由此提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安乐死逐渐被世界各国认可,并且上升为法律制度,对个人的生命质量予以最高保障。我国也逐渐认识并接受了安乐死,但要出台安乐死法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随着人们认知水平及精神追求的提高,安乐死立法势在必行。但安乐死事关生死,所以必须严格限制安乐死的实施条件和适用对象。  相似文献   

7.
论安乐死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个非常敏感,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医学、风俗、伦理、法律、道义等各个方面,对安乐死的关注是对生命的另一个角度的关注方式;安乐死在我国合法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世界这个大的人文环境中,安乐死的观念最终也会被我国所接纳。关于安乐死的问题,不但要在理论上、价值观念上进行探讨,更要在实践中建立严格、完善的实施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立法的呼声日趋高涨。本文对安乐死立法的主要内容,首要法律前提和必要法律前提以及与此相关的法律要求,安乐死执行者的法律限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安乐死早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它一直备受法学界、医学界、伦理界、人类学界、宗教界等关注,安乐死在法学界的争议也是异常激烈.在我国的法学界,安乐死同样引发了众多刑法学家和民法学家的争议.但从现实来看,安乐死在我国有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安乐死”从1988年七届人大会议上就已被提上议案,而更让人记忆犹新的是2007年,28岁的银川女孩李燕由于身患重病27年,双腿瘫痪,生活无法自理,通过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帮她提交“安乐死申请”议案,安乐死一下子轰动全国。但过了二十余年,我国仍未对其进行任何立法,那究其原因到底为何呢?本文从安乐死的基本理论性质方面予以论述这一众说纷纭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首例"安乐死"案的出现,安乐死已然成为理论界长期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安乐死现状的分析和阐述,结合国外安乐死立法情况,从而论证安乐死合法化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所谓“安乐死”,是指对于患有绝症,濒临死亡的病人,在患者真诚委托的前提下,为减少病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痛苦,由医生采取一定措施提前结束病人的生命,使其安乐死去的行为.围绕实施“安乐死”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问题,分歧较大.国外对此研究较早,大体存在肯定与否定两种观点.从目前情况看,肯定“安乐死”的观点占上风.据此,国外刑法学界要求“安乐死”合法化的呼声很高.但迄今为上,几乎所有国家的刑法都还没有在立法上肯定“安乐死”为合法行为.相反,大多数国家的刑  相似文献   

13.
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他们的生命存在与安全意识、对自我生命的体验水平及对安乐死的认可程度显著低于汉族学生。女生的自我生命体验水平、对自杀行为及安乐死的反对程度明显高于男生;来自农村学生对安乐死的反对程度显著高于来自乡镇的学生;留守儿童的自我生命体验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来自单亲家庭学生的自我生命体验水平,对自杀的反对程度显著低于来自非单亲家庭学生;仫佬族高中生在自我生命体验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级显著好于1年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文献、法社会学及法理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析"安乐死"在我国合法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合目前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对于我国"安乐死"立法的建议,以期对安乐死的早日合法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唐代立法语言作了一定的探讨:一是唐代立法简介;二是诏律语言文本结构的特点,三是唐律法律术语及语句的特点;四是唐律语言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陈静 《当代地方科技》2011,(2):10-10,73
法律没有给一个人完全自由处分自己生命的权利,但如果一个人完全依照自由意思结束生命,如自杀,并不会受到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安乐死并不是一个人完全自由处理自己生命的过程,安乐死的发生必定牵涉到第三方,所以,它引发的问题是多重的。参与的第三方行为应该如何界定?这是我们讨论"安乐死"合法与否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一部正式颁布施行的法律文本往往是解读一个历史时代最原始、最真实的文化载体与文化密码。若欲真正理解法律文本的内涵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表现,则必须厘清立法原因。南京政府1930年婚姻法立法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清末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二,收回治外法权的需要;第三,女子解放运动的思潮与实践的压力;第四,国民党党纲党章的要求;第五,20世纪初期国际亲属法立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安乐死在我国当前的研究,已不是一个隐问题,从三十多年前第一个案例的出现到现在相关理论逐渐成熟,我国的安乐死研究已经走过漫长的摸索阶段,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对死亡概念的鉴定,到具体的案例中出现的伦理和法律的争议,再到安乐死对于现实所引发的各种思考,将我国的安乐死研究渐渐的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对我国近三十年来的安乐死研究做一个总体的梳理和把握,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与国外的相关刑事立法相比较,我国《刑法》第330条关于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立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一是犯罪对象仅仅限于甲类传染病,范围过窄,导致法条虚置;二是对该罪客体、主体的规定不科学;三是将传播传染病主观要件仅仅局限在过失上。为了抗制“非典”或类似于“非典”的传染病爆发时相伴随的犯罪,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相关刑事立法对《刑法》第330条的内容通过立法加以修订。  相似文献   

20.
“安乐死”,顾名思义就是医生为了免除绝症患者的痛苦而采用某种方法使病危者在无痛苦中安然死去。围绕是否倡导“安乐死”这个问题,政治界、法律界、医学界争议颇大。笔者认为,倡导“安乐死”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符合社会发展和人道主义的观点。必须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法律上的保护。 实施“安乐死”是否会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答案是否定的。相反,它将有益于医学科学的发展。目前的一种观点认为:只要病人有心跳,呼吸,就要不惜代价进行抢救,在抢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