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软法”(soft law)是早已经存在的现象,但是一直以来受到传统法概念的影响,学术界关于软法是否是法产生了质疑。到了上世纪70年代以后,对软法的研究才进入到公法领域。起初也只是有一些国际法学者在研究,但随着公共治理模式的拓宽,软法的研究已经扩展到宪法行政法领域。本文通过对软法的研究,从软法的概念、特征、软法是不是法以及软法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对软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软法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大量出现。并呈现不断发展、增长的势头,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自由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在环境保护领域软法也根据自身的特性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和国际的一些软法法律规范的分析,来简单阐述下软法在环境保护领域中不同于硬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软法包括了现行有关高等教育管理法律法规中的软法条款,大学章程是最具典型意义的软法。可从制定高校创新团队章程、高校动态联盟章程以及教师"网络群体"管理规范三个方面来创立高校虚拟组织的软法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CFG 桩处治公路软土路基模型,分析桩间距、桩长和桩身模量与公路软基顶面最大沉降量的关系,提出公路软基均衡沉降控制标准。结果表明,路基顶面最大沉降量随着CFG 桩桩间距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着桩长和桩身模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对公路软基顶面最大沉降量影响最大的是CFG 桩的桩间距,将桩间距作为CFG 桩处治公路软基沉降控制标准;提出了不同CFG 桩桩间距组合的公路软基均衡沉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5.
流动床离子交换法是近年来我国正在推广应用的锅炉软水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降低盐耗,提高软水质量的特点。本文简明扼要地介绍和推广流动床离子交换法软水处理技术在宝庆化工厂应用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运用新兴的软法研究理论,对同样近几年在行政许可领域不断推广的告知承诺制度作肤浅分析,意图为告知承诺制度的完善和理论创新作自己的分析,并呈现软法研究的新视角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室模型试验.研究软岩巷道的矿压显现特征和规律.探索用改变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状态的方法.即松裂爆破法解决软岩巷道维护问题。试验证明:松裂爆破法可有效地维护软岩巷道.对软岩巷道等的维护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施工中遇到的各种软弱地基,分析如何运用强夯法进行软基处理。详细阐述了强夯法在处理软基时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应该采取的施工控制措施,及质量控制方法,主要为今后应用强夯法处理软弱地基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全球治理的本质逻辑是国际规则的治理。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法治建设面临治理效力有限、治理体系构建缓慢、沿线国家治理水平不一等客观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以国际条约为治理核心的国际硬法治理模式的效力。而软法规则自身所具有的灵活、开放、创新等特点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所提倡的创新发展理念相契合。为了不断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法治化,应当通过加强硬法规制的约束力、提升软法治理的张力、促进软法的硬法化三条路径,实现软法与硬法互补的规则之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用应变控制式直剪仪测试软岩单试件直剪试验的原理、方法,以一个软岩标准试件测定在不同压力下剪切屈服强度,绘制抗剪屈服强度曲线,用最小二乘法或解析法求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并在试验基础上把单试件法和多试件法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数值非常接近,因此是软岩单试件直剪试验方法的可靠性和应用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为软岩单试件直剪试验提供简便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软法”的概念,分析了其兴起的原因及其在公共治理领域中实施的困境,提出相应的措施:“软法”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价值目标,遵循宪法精神与法制原则,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际环境法产生重要作用的几个国际组织宣言和决议的述评,分析了它们相应的法律意义,指出虽然国际法院规约没有预见国际组织宣言和决议作为新的国际法渊源,但在国际环境法领域中它们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环境保护的共同信念。这些“软法”为各国制定和发展本国国内环境法提供了可借鉴的原则和规则,为各国在不能得到条约正式考虑方面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模糊软集的交、并、补运算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然后针对模糊软集参数集不相同的情况进行分析,给出模糊软集的两种不同理解方式,并提出了弱模糊软集和强模糊软集的概念。在这两种解释下采用相同的方法来构造交、并、补算子,并定义新的包含关系,使得在这两种解释下通过交、并运算能够实现信息粒子的泛化与细化。同时给出新的解释下交、并、补运算的性质,证明这两种解释下的交、并、补运算都满足De Morgan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上海地区饱和软土的动三轴试验成果,通过对累积变形影响因素及累积变形发展规律的分析,引入等效循环动应力水平的概念,建立能综合考虑列车荷载循环次数、静偏应力和和动偏应力的耦合作用、固结方式等影响因素的软粘土循环累积变形模型.结合试验成果对模型进行验证,确定不同试验条件下模型中的试验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多种因素对软土循环累积变形规律的影响;此模型仅适用于软土正常固结且循环应力比小于临界循环应力比的情况;为提高模型计算和预测的精度,用室内试验确定模型中的试验系数时,应采用与现场实际相符的加载和固结条件.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规律监测及FLAC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粉喷水泥搅拌桩法,试验研究了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的变形特性,对路基关键部位的竖向沉降进行了现场监测,得到了软土路基的变形的初步规律。现场试验表明,粉喷水泥搅拌桩法适宜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可用于增加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减少路基沉降量。基于软土粘塑性蠕变本构模型理论,应用FLAC-3D软件完成了浙江某高速公路路基的的蠕变沉降规律的计算机模拟。FLAC-3D计算得到的竖向沉降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计算表明,粘塑性蠕变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软土路基变形问题,可将该模型用于软土路基沉降计算及预测预报,为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极软厚煤层综采面超前支撑压力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极软厚煤层围岩控制问题,以河南神火集团梁北矿11151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为依据.采用Flac 5.0数值计算软件模拟分析了煤层采高和煤体强度对工作面超前支撑压力和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现场实测了梁北矿11151极软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超前支撑压力的分布规律,实测与数值计算结果相吻合.研究表明:在极软厚煤层大采高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围岩变形严重,煤壁破裂区和塑性区显著增大,影响范围和应力值增大,在工作面安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煤壁片帮的控制,加大工作面超前支护范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已成为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瓶颈.依据软岩三轴压缩的分级加载蠕变试验曲线的规律与时效特征,建立了高应力下泥质粉砂岩Burgers粘弹性流变模型,并依据粘弹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推导了该模型的一维蠕变本构方程,进而借助非线性回归分析辨识了模型参数.采用FLAC3D软件数值模拟预应力锚杆与锚索预紧力对高应力软岩巷道蠕变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锚杆与锚索预紧力的提高,巷道围岩的位移量逐渐减小,锚杆预紧力大于100 kN且锚索预紧力大于900 kN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王洼矿区软岩回采巷道破坏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巷道的表面变形和深部围岩变形规律进行了监测,分析了王洼矿区软岩回采巷道围岩变形与破坏机理。监测表明:煤层开采深度较大,围岩变形情况复杂,因现有的锚网支护条件下围岩不能保持平衡,难进入稳定状态,满足不了该条件下的围岩变形,采用锚棚联合支护后最终进入稳定。原支护主要是没有考虑到软岩全煤巷道裂隙发育,锚固长度对锚固支护的有效性差的特点,采用锚棚联合支护或加长锚固能够有效控制巷道的变形和破坏。  相似文献   

19.
深层搅拌法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层搅拌法是一种加固深厚饱和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它通过专用机械就地制作水泥与软土混合的柔性桩,从而加固了原有的软土地基,提高了地基承载力。论文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给出了具体的实例分析、施工工艺并对此做了试验,对结果进行了预测,最后得出结论:深层搅拌法在加固地基中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变质软岩填料路堤湿化变形规律,通过室内大比例尺路堤湿化变形模型试验,分析了秦岭山区糜棱岩化条带状粉砂质千枚岩湿化与时间的变形规律及湿化前后的变形量,并预测现场9.6m高的变质软岩填料路堤最大湿化沉降量;基于湿化变形的基本原理,编写了采用单线法进行路堤湿化变形有限元分析程序,并对变质软岩填料路堤进行湿化变形有限元分析,进一步与室内模型试验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预估现场高为9.6m变质软岩填料路堤最大湿化沉降量为6.3cm,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关于路基工后沉降量小于10cm的要求。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较吻合,对秦岭山区软岩路基的设计、施工与质量控制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