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形态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学人对于人的存在的诗性之思的结晶,这种"游"的精神实质与中国传统体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体育从身体与精神两个层面极大地发挥了中国古典美学中"游"的美学精神,对现代体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延续的基础和动力,是中国人五千年传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对中国特色外交思想、外交战略和外交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是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文化源泉。"天人合一"的独特宇宙观决定了中国人重整体思维的基本特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合"文化在中国外交中表现为对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倡导与践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不仅赢得了世人的关注与尊重,也唤醒了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重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大势下,中国要完成从有形的"中国制造"到无形的"中国创造"的跨越式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设计的创新,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于工业产品设计中又是一个创新的渠道,使"中国创造"更具特色、更具民族性。  相似文献   

4.
"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对中国文人绘画的创作及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清"美的推崇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普遍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5.
王丽 《科技信息》2009,(6):138-138
房屋拆迁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是拆迁行为合法性的基本标准和价值基点,但我国法律法规中没有对公共利益作出哪怕只言片语的解释,导致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对公共利益的滥用。"重庆钉子户"事件的发生引起了我们对公共利益认定的思考,本文通过对"重庆钉子户"事件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归纳出我国公共利益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嵇康是魏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面对虚伪的世俗礼法,他愤激而发,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主张,唱出了这一时代叛逆精神的最强音。而另一方面,在他的诗歌、辩文和家书中,却又表现出他对人间世事的关心,对儒家伦理的遵从与捍卫。这种矛盾心理不仅来自他独特的存在体验,更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孔孟的浸润,老庄的濡染。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新华  胡凯 《科技信息》2010,(27):199-199,206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道家思想的勇退"出世"、释家思想"行出世之道,怀入世之心"以及中国"和"文化的生命关系思想,对现代生命教育有重大启示。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人生的学问。本文主要从儒道释生命哲学和"和"文化生命关系两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方孔先生在"传统中国法分析"中对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法律文化传统进行相当深入的批评。指出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存在着"不客观、不实在、不合群、乱伦"等一系列与现代法治格格不入的特点,人治传统浓厚而法治传统阙如。但是"中华法系"应该是一个具有多元内核的,儒道法诸子百家各种学说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具有本土化、原生性、开放性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芜湖市在连续4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之后,又成功争创了8个"国字号",即:芜湖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称号;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芜湖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相似文献   

10.
张静 《科技资讯》2010,(12):109-110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秉承"师法自然"的基本原则,造就了"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特点。试图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再现自然山水之美,从而使中国园林饱含人文精神的意境。以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为研究背景,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以利于后人更好的继承传统,汲取古典园林精髓,创造出新一代的园林。  相似文献   

11.
白驹施彦端一些真实可靠的史料文物中,并无"中进士"、"字耐庵"、"著水浒"之类记载,而一些学者却以"著《水浒》惹大祸"来辩解其无;相距施彦端四五百年之后,居然出现上述内容,而一些学者却以朝廷无力"禁《水浒》"来辩解其有。这些,都未免有浮夸之嫌,实难以此论证"白驹施彦端进士,字耐庵,为〈水浒传〉作者"。  相似文献   

12.
明刊《水浒》的版画插图在插图形态上主要有上图下文的"全像"和整版全幅的"出像",《水浒叶子》为清代"绣像"《水浒》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出像"的图目较"全像"概括。"全像"的插图风格较为质朴通俗,"出像"的风格体现出明显的雅化倾向,《水浒叶子》的风格更趋向文人化。"全像"的图文关系极为紧密;"出像"图与文的位置较为疏离,但图文关系仍密不可分;《水浒叶子》的图像虽从文字独立出来,但受文字的影响痕迹依然很深。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应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针对当代职校学生耐久跑素质不断下降的现状,应采取一些积极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耐久跑能力。  相似文献   

14.
《流别集》“为世所重”的主要是其所附之“论”而非“集”本身;《隋书》“辞赋转繁”乃举“辞赋”以概其凡,而“继轨”“取则”者与《流别集》之间,其体例亦非丝丝入扣。这与《南齐书·文学列传·论》所云与该列传所载有异略同,故以之说《流别集》有所失照。就今存佚文考察,《流别论》分为论“体”与解说作品两个部分。《文章志》乃独立于《流别集》之外的传录体书目。故考察《流别集》对《文选》的影响,不当涉及《文章志》。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纵观《桃花扇》全剧,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表现出轻“情”重“节”、抑“情”扬“节”的特点。可以说,《桃花扇》一剧是以“情”为主线,以“节”为旨归。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中既有时代原因,也受当时社会思潮、作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点儿”和“有点儿”是意义相近但用法有所不同的一组词。前贤对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作过研究,本文用大量例句结合现代理论对“一点儿”只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的原因加以解释,并对“有点儿”在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时只能用否定词“不”而不能用“没”的原因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8.
《老子》中“有生于无”的命题,郭店竹简本作“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部分学者据此认为,老子只有有无平等的观念而不主张无先于有。对老子思想的整体把握,以及从哲学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角度来论证,无先于有的观念并不能轻易地从老子那里剔除。“无”与“道”在形上层面同一,因而较“有”优先,有无的对等关系只在形下的经验世界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史”到“全球史”的演变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的结果,也是史学研究不断扩展并克服自身发展危机的必然产物。“全球史”克服了“世界史”存在的弊端,为史学发展增添了新思维、新内容和新方法。“全球史”可以视为广义“世界史”的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巂""雋"二字字形相近,但两个字形又是记录汉语中不同音义结合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巂""雋"两形体产生混用问题。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知识,对这两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辨,得出"巂""雋"二字因为在楷书阶段形体相近,造成音义的转移。传世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应当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