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修辞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与语言学、文学、心理学等相邻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与语法学、逻辑学及语用学更是有着一种既相互联系又互有重要区别的复杂关系。为此,试图对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及语用学的关系进行一次系统地梳理,以期厘清它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各具特性的关系,从而确立修辞学进一步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童山东的《修辞学的理论与方法》明确提出了“修辞研究的现代化”问题,而且对“现代化的内涵及修辞研究现代化的途径作了具体阐述。童著运用新的方法研究修辞学,也表现出修辞学研究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3.
汉语修辞学在修辞的定义、修辞现象的划分、确定修辞话语的标准等几个问题上已经有着许多合理的认识。但由于或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各种汉语修辞学著作在这些问题的表述上总是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理清其中原委,有利于我们正确学习和研究汉语修辞学。  相似文献   

4.
修辞学是一门探讨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本质、形式和规律的科学,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特征和规律的科学。三者虽属不同的学科领域,但彼此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修辞学为主线,以美学理论为基础,以逻辑学为武器,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美学理念解读修辞学,可以探究修辞在逻辑、关学中的实用价值,提高修辞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春秋战国和古希腊罗马为例,深入分析和比较了中西古典修辞学的异同。其共同点主要有三,一是源远流长,二是实践性强,三是特重口语修辞。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学科地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发展道路等四个方面。这种比较对于认识中西修辞研究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先秦是中国古代判词的初创时期;汉代是判词语体的过渡时期;唐宋是中国古代判词的发展时期;明清则是中国古代判词的成熟时期。对这样一个资料丰富、沿革清晰、体例完整的判词的语体发展流程进行研究,对于当前修辞学、语体学的研究,对于法律修辞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孙艺辉 《山西科技》2012,(3):31-32,37
科技进步对法律演变一直起着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法律内容、司法手段、法律观念及表现方法、传播途径与使用方式方面的影响。研究科技对法律的影响,协调科技进步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修辞学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全文共三部分:一、修辞和修辞学,修辞史和修辞学史;二、修辞学的学科性质和修辞学史的研究;三、中国修辞学史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为了区别于泛修辞观下的修辞学,我们将立足于语言运用的修辞学称之为核心修辞学。核心修辞学是在传统修辞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修辞学。它既研究修辞文本,也研究修辞行为;既研究语篇修辞,也研究会话修辞;既研究书面语修辞,也研究口语修辞;既研究有痕迹修辞,也研究无痕迹修辞;既研究积极修辞,也研究消极修辞。  相似文献   

10.
就当代中西修辞学各自的发展态势及其在认识观念上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清楚地了解这两种不同源流的修辞学,更好地借鉴当代西方修辞学的经验,促进中国修辞学在新世纪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1.
法律修辞方法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方法,在谋篇布局的基础上,以寻找言说关键词进行说服的思维活动。由于法律修辞方法主要是“把法律作为修辞”以此进行说服,因而法治意识形态的属性比较明显。只要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把法律作为修辞”,那么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法律就有了话语权。然而,由于法律修辞方法以说服、信服为目标,因而不能刚性地依据逻辑的推论,或片面地以权力进行压服。法律修辞方法所寻求的,是以形式法治为主,并附之以实质法治的方法;旨在思维的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与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比较,目前进行的法治意识形态建构,主要是矫正片面的权力思维或实质主义思维的弊端,理顺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的关系。在权力政治言辞过剩的情况下,倡导“把法律作为修辞”的说服方法。这对法治意识形态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律语言文本结构以条为基本单位,条款式表述是法律修辞之特质。法律条款式表述,往往以主题词为核心形成一个主旨突出、语义贯通的主题语链(topicchain)。条的构段,要注意设款的匀称,款与款之间在语义上和形式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图尔敏是逻辑学实践转向的重要理论先驱之一。他所倡导的论证逻辑理论或实质逻辑既从法律论辩实践中来,又到法律论辩实践中去。《论证的使用》(1958)虽然发起了对符号逻辑范式统治的挑战,但主要是从理论上论证逻辑(形式证明)和修辞学(不诚实的说服)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分析实质论证的中介方法。叙述了体现图尔敏逻辑思想的一般论证理论的论证域或论坛。  相似文献   

14.
《折狱新语》是我国现存明代唯一的判词专集,所收判词虽属实用文书,却极富文学性,如它善于建构形象、多用积极修辞、风格幽默风趣等,但又不以牺牲实用文体的清晰逻辑和实用功能为代价,而是在丰赡的文学性和法律逻辑性之间实现了平衡。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本科层次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系统的法学知识,培养模式的各个要素也是通过法学知识而组织起来的,是一种"知识导向"的模式。这一模式虽有其优势,但是不利于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学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就必须变"知识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践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要改进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强化"双能型"法学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国家司法考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论袁枚《子不语》的语言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袁枚《子不语》语言的基本风格:平实、简约、诙谐;分析了《子不语》中语言材料的运用方式和修辞特征在平实、简约、诙谐方面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子不语》用语通俗平易、不事雕琢、简洁凝练、诙谐幽默的特点,认为其语言运用平实中见奇巧,言简而意赅,诙谐中见讥嘲揶揄,体现了作者较为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也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个众多学科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阐述隐喻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说明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而且是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介绍了学者们对隐喻的分类,并且列举了隐喻在日常、广告、影视、文学和网语中的应用,指出扩展对隐喻的研究对于创新人们的思维和拓宽人们的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法学教育的教学单向化、一体化及学科中心化等特点,已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多层次、个性化及适应能力强的要求.法律诊所教育超越传统教育的课堂局限性,通过向学生提供全真的实践环境使其获得真实的角色体验并培养良好的司法技巧,是法学教育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但作为一项舶来模式,诊所教育在我国的本土化仍存在诸多障碍,在教学模式的移植过程中必须保持足够的审慎.  相似文献   

19.
在《婚姻家庭法学》案例教学中,教材、司法考试题、媒体报道素材、法律文书、学生询问等都是很好的案例来源。教师应按照一致性、新颖性、贴近性的原则进行案例选择,在具体适用案例教学法时灵活运用设问引导、分析讨论、承前启后、多元结合等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20.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是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的制度创新。要充分认识提高依法执政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法制意识,自觉维护法律权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