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黟县古代民居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徽派”民居建筑艺术中杰出的代表,它充分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中国古代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理想的追求。本文试从布局选址、建筑空间和建筑装饰等几个方面,对其建筑艺术特色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晋南黄河中游一带传统民居为背景,通过实地调研,结合个人近十年的当地生活体验,选取当地民居当中的门楼、庭院、土城龛等要素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挖掘与展示出深层文化心理对建筑型制的深远影响。事实证明,文化内涵越深厚,其建筑型制越耐人寻味,当代建筑师只有不忘其“根本”,才能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新建筑来。  相似文献   

3.
湘西民居建筑艺术,无疑是中国建筑中的瑰宝。本文通过对湘两民居建筑的形式美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以便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将湘西居民建筑与湘两现代民居住宅科学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湖南西部地区民居建筑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其中中国汉族传统民居在建筑文化遗产中又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重要构成;该文从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门窗、庭院、家具艺术元素方面阐述了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实用性、艺术性与文化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新农村建设和抗震救灾、农房重建、加固改造等工作中缺乏反映农村民居现状基础数据的问题,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68个行政村,对354户村镇民居建筑开展抗震性能的调研。运用分类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调研数据,研究不同结构形式村镇民居建筑的建造习惯与施工工艺,讨论民居建筑在正常使用时和地震后的典型破坏特征,评析中国既有村镇民居建筑抗震性能现状,指出村镇民居在抗震设计、构造、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提出一些提高村镇建筑抗震性能的措施和建议,为村镇民居建筑的建设、加固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科学合理地保护山地传统民居,弘扬民居文化,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方法】初步构建了由建筑环境、建筑群和建筑单体构成的理论系统;确立了个体、关系、重点和整体的识别原则;确定了位置、类型、结构和图形的识别方法,明确了信息识别的排序步骤。并以重庆市江津区中山镇龙塘村为例,对山地传统民居建筑景观信息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得出了民居建筑景观信息中所体现的特色地域文化。【结论】该研究思路与方法能够进一步促进传统民居建筑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有利于城乡统筹规划、民居保护、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等一系列工作。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建筑景观信息;景观信息识别
  相似文献   

7.
白族民居建筑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个性特点。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大理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因素,从白族民居建筑顺应自然、施法自然的特点着手,通过对白族民居建筑的框架结构、建筑材料、物理环境等方面的特征进行解析,呈现出白族民居建筑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对白族民居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阳 《工程与建设》2012,26(3):341-342
位于皖中地区的三河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也自成体系,有着丰富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刘同兴隆庄建筑空间分析,对三河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空间从具体和抽象的角度进行了解读,从特有的建筑空间关系中总结出三河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建筑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脉络,从而更直观的展现民族文化本质。本文以凉山彝族民居建筑文化为例进行分析,对其地域性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脉络进行浅析,从而做到以点带面的研究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的民居建筑,重点包括了村寨院落和居住建筑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建筑文化现象,分析了彝族传统民居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成因、彝族村寨的空间布局、彝族民居的色彩搭配特色,最后从空间形态和美学价值上认知当今彝族村寨中的建筑。通过对其分析,提出学习传统民居自然张力与环境融合的生态观念的倡导,应用在设计中就是要因地制宜,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黄跃昊 《甘肃科技》2015,31(1):117-118
对拉卜楞寺僧舍及甘南藏族民居分别进行简洁阐述,对两者之间的建筑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拉卜楞寺僧舍的建筑形式源于当地民居,但是由于僧舍这一特殊的建筑类型,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与当地的民居形式一致,而是在其基础之上改进、变通,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