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不同地区的盾叶薯蓣根茎及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生育期、种茎质地及根茎含水量3个因素与根茎产量和质量(皂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对于无性繁殖植株,花前期过长不利于根茎的增长和皂素的合成;(2)种根茎皂素含量高,则子根茎的皂素含量也高;(3)一年生无性繁殖植株的根茎含水量与干姜皂素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根茎重量相关不显著.有性繁殖植株的根茎含水量与干姜皂素含量达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单株皂素含量也达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快捷准确的测定薯蓣植物中皂素含量的方法,用以指导皂素生产原料收购及皂素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方法: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皂素标准品溶液,高氯酸显色后在410nm处测定各溶液紫外吸收度,以浓度对吸收度求出曲线方程。结果:皂素的紫外吸收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曲线方程:Y=0.0216X-0.0008,在4—45μg/ml浓度范围内曲线相关系数为1.000。我们用该方法对叉蕊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F.),小花薯蓣(Dioscorea parviflora Ting.)和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三种植物进行了皂素含量测定,含量分别为2.00%、2.17%、2.29%。测定结果与传统的质量分析法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进行皂素含量测定简单易行,线性及重现性良好,可以取代传统的质量分析法作为皂素生产过程中含量测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报道盾叶薯蓣形成毛状根诱导的方法及不同毛状根系间生长速率与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盾叶薯蓣的幼叶和茎段难被R1601、A4和LBA9402等发根农杆菌菌株诱导出毛状根,但愈伤组织则比较容易;34%的被R1601菌株感染、并在添加200μmol/L乙酰丁香酮的共培养基上培养3d的愈伤可以在30d内形成毛状根;不同的毛状根系在生长速率与薯蓣皂甙元含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药用薯蓣高皂素新种质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盾叶薯蓣的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培养获得了试管苗和微块茎.取带绿色芽点的微块茎或愈伤组织置于0.05%或0.02%的秋水仙碱诱变处理24~72h,经过培养筛选获得了大量的变异试管苗,诱变率达57.4%.细胞学鉴定后获得了染色体数目为2n=4z=48(z=12)的同源四倍体盾叶薯蓣新材料.该材料的生长势强,块茎粗大,在相同生长条件下其幼嫩块茎的皂素含量比对照提高了20%,是高皂素药用薯蓣新种质,将在医药种质资源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四倍体盾叶薯蓣无菌短枝生根困难,采用微块茎为繁殖体,其生根率达100%,并有较高的移栽成活率,所以,诱导微块茎是四倍体盾叶薯蓣快速繁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云南大理地区薯蓣野生和栽培品的含量,为薯蓣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析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野生品种的皂素含量略高于栽培品种,春季采挖的药材皂素含量略高于秋季采挖的药材。结论:薯蓣野生和栽培品中皂素含量无明显差异,人工栽培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组培盾叶薯蓣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重金属离子Cd2+、Hg2+、Cr6+污染对组培盾叶薯蓣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重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组培盾叶薯蓣叶绿素含量随重金属浓度增加而增加.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增加,组培盾叶薯蓣叶绿素含量降低,其抑制效应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三种金属离子对组培盾叶薯蓣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强弱顺序依次为:Cd2+、Cr6+、Hg2+、Cd2+-Hg2+-Cr6+互作、Hg2+-Cr6+互作、Cd2+-Cr6+互作、Cd2+-Hg2+互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硝酸铈对盾叶薯蓣快速繁殖的影响,采用以盾叶薯蓣茎段为外植体,在其愈伤诱导培养基、丛生芽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e3+.结果表明,含Ce3+为5 mg/L的培养基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含Ce3+1 mg/L的培养基丛生芽诱导率最高;1~15 mg/L的Ce3+对盾叶薯蓣组培苗生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 mg/L的Ce3+显示出最强的促进效应.可以认为,一定浓度Ce3+对诱导愈伤组织生长、丛生芽萌发及不定根生长有促进作用,但高浓度的Ce3+均对其呈现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应用显微技术组织化学定位观察,研究了盾叶薯蓣皂甙在花叶盾叶薯蓣营养器官中的积累分布状态以及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之间的薯蓣皂甙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薯蓣皂甙主要分布在营养器官的成熟组织薄壁细胞中,表皮也有少量分布,维管束木质部中无皂甙分布;根状茎中皂甙积累最多,叶和地上茎中皂甙积累较少,须根最少;盾叶薯蓣在营养生长期,花果期,枯萎期的发育过程中,地上部分营养器官皂甙含量呈现出低一高一低的变化趋势,二年生的地下茎适合在秋冬季采收,其药材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分析表明MS、1/2MS培养基对盾叶薯蓣组培苗生根影响差异不显著.但MS培养基更有利于提高盾叶薯蓣组培苗根系生长质量。同时试验发现活性碳对盾叶薯蓣组培苗根的诱导具明显抑制作用,这与当前一些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结果持相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建立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产地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的含量.色谱柱为HiQsil C18柱(250 mm×4.6 mm,10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3∶67),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室温.Alltech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载气为氮气,流速为2.5mL/min,漂移管温度为100℃,压力为0.45 Mpa.结果表明:薯蓣皂苷在0.35~3.48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76,平均回收率为103.2%,RSD为1.61%(n=6).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盾叶薯蓣药材中薯蓣皂苷的分析及质量检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发酵转化黄姜生成薯蓣皂苷元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到一株能高效转化薯蓣皂苷生成薯蓣皂苷元的菌株,并进行液体发酵转化,HPLC检测发酵前后薯蓣皂苷及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变化,表明经菌株的转化作用后,黄姜中的薯蓣皂苷生成薯蓣皂苷元.本研究对发酵条件包括培养基成份,底物浓度,装量,接种量,转速进行优化,并找到充分利用黄姜的生态环保的预处理方法,建立了一种高效清洁的薯蓣皂苷元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2.
硫酸浸泡法提取薯蓣皂苷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传统工艺等方法的不足,介绍了从黄姜中提取薯蓣皂苷元新方法—硫酸浸泡法,并探索了硫酸浸泡黄姜提取薯蓣皂苷元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稀硫酸浸泡黄姜粉末数天,再加热酸解,采用单影响因素,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探讨,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常温状态下用1.5 mol/L硫酸浸泡8 d,然后加热酸解2.5 h,提取率为1.258%,比传统工艺提高了15.9%。该方法操作简便、投资少、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苗药冷水花提取物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对冷水花全草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段萃取,采用小鼠急性耳廓肿法、棉球肉芽肿法研究抗炎活性,采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研究镇痛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具有较强的抗炎和镇痛活性,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急性耳廓肿、小鼠棉球肉芽肿及热板、冰醋酸所致小鼠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盾叶薯蓣中薯蓣皂甙元的提取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述了从盾叶薯蓣中提取薯蓣皂甙元的意义,对薯蓣皂甙元的化学结构、性质、提取和测定方法及应用领域进行了评述,概括了盾叶薯蓣中薯蓣皂甙元的提取与分离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奥斯特实验出发,结合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变化》一书中的观点,阐述奥斯特实验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姜中黄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黄姜中黄色素的初步提取、 提纯方法, 以及光、热、金属离子、pH 值对黄姜色素的影响. 发现该色素在紫外区有强吸收峰,对自然光及热稳定性好, 适合于中性环境, Fe3+, Cu2+,Hg2+对该色素具有增色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盐析法对小刺猴头菌寡糖进行纯化,在pH值、硫酸铵饱和度和溶液浓度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粗多糖中的蛋白去除率为指标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得出利用硫酸铵盐析法去除寡糖中杂蛋白的工艺条件为:pH值为5.91,硫酸铵饱和度为57%,溶液浓度为4%。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对如何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解决多种生产要素的最佳配合问题,即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多种要素配合,一直未能完美地解决。笔者在从事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比较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并给出了求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生产要素最适投入量的一般计算公式,这些以总收益为主线的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使运用多变量的何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解决多种生产要素最佳配合方法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