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国际问题和一切国际现象,绝对离开不了现代哲学上的方法论.可是我们运用这种方法论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明了国际现实变动发展底一般法则,使我们概念地认识国际关系和国际情势,最主要的是在依据高级的逻辑规律,和认识的具体范畴,具象地去观察,分析估量一切国际现象流变开展底动向,找出每一个事变每一种形势的具体的法则和因果关系.前面我们已经解说过物本论的矛盾逻辑和历史的物本  相似文献   

2.
在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一切的国际现象是以诸社会底物质生活过程做基础的,所以特别把物本论确定为研究底出发点.然而同时又已指出,我们所需要的,乃是历史的物本论,这就是跟机械的直观的物本论对立的一种新方法论——也可说是一种新历史观.因为国际现象不但应该看作贯串着物质的必然性的社会现象,同时还应该理解为带着流变性和发展性的历史现象.社会的物质生活关系在不绝地变动着,发展着,反映在国家和国家底关系当中,就演成互相联结互相矛盾的国际动象.唯有最正确地反映历史发展法则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才能够帮助我们发见潜伏在国际现象中底规律性.因此我们在这里要解决的急要问题,是怎样将那和动的逻辑相结合的历史观——历史的物本论具体地应用到国际问题底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國際現象中的依據和條件每一个人只要稍稍留心国际时事,就可以看出,各种的国际现象是不断地在交互作用,交互影响的.在国际的经济,政治,外交,法律,文化等要素之间,在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和集团之间,新旧两个世界之间,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以至于各国劳动大众及各个弱小民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作用.考察各方面的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并且注意到它们底转变与发展,这是研究国际问题最起码的一椿事.但是如果我们就以此为满足,不能深入到国际现象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国际问题的意义和任务曾经有过一个极悠久的时期,我们底祖先是把一个天子统治或几个帝王分治的疆土看做整个的天下;在现在看来,这种狭小的世界观诚然是很可笑的;但是倘使我们一直到今天,仍旧是生活在闭锁的和世界隔绝的古国里,要跳出古人所想像的『天下』圈子,差不多是不可能的.人类历史底巨流终于在十三四世纪以后把中国这个孤寂的碱水湖和世界底文化海洋沟通了.然而直到百年前,我们底先辈依然是把本国认作至尊的『华夏,』把外人看做化外的『夷狄.』这种可笑的偏见到头是给外寇的炮火逐渐震碎了,外洋资本主义底强力压在中国民族身上,使许多一向鄙视夷狄的权贵与士大夫也不得不讲求『洋务.』可是在当时除却极少数的外交家和政论家注意到所谓『世界大势』之外,一般在朝在野的官民对于国际情势仍旧是莫知莫觉的.这到了最近几年光景可就两样了,不但许多最觉悟最清醒的民众对于当前的国际局面必得付与极大的关心,就连那些最顽固最迂腐的份子也不能不常常谈到『中外大势所趋』了.这件事正是说明,今日的中国已经和世界融成了一片,国际上每一种势力每一个风波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底命连,使一切人的生活和意识不能不感受到强烈的或微弱的震荡和刺戟,在别一方面,中国一切重大的事变也可以震动国际生活底波流,使世界不得不承认中国在这个地球上所处的地位底重要.随着国  相似文献   

5.
合理选择经济活动区位全面提高我国环境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闻 《甘肃科技》2004,20(1):12-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仍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使经济建设和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同时又使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更为尖锐。如何很好地发展环境这一生产力,既能使经济快速发展,又能使环境得到更好地保护,现从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谈起,提出提高我国环境国际竞争力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社会的变动往往引起语言与社会的矛盾,这一矛盾表现为名与实的矛盾。名与实的矛盾是新词新语得以产生的基础。”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观念、新发明、新事物不断涌现。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最为敏感,它要不断创造新词语去反映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也要不断淘汰旧词旧义或变更词义使用范围、褒贬色彩等。随着我国跨文化交际在国际上日渐频繁,以迎合国际交往之必需,外来词语不断地渗入到我们的社会用语之中,给本民族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也给现今修辞学研究赋予了新的任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就改革开放20年来出现的部分新词新语从三个方面作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社会的变动往往引起语言与社会的矛盾,这一矛盾表现为名与实的矛盾。名与实的矛盾是新词新语得以产生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观念、新发明、新事物不断涌现。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最为敏感,它要不断创造新词语去反映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也要不断淘汰旧词旧义或变更词义使用范围、褒贬色彩等。随着我国跨化交际在国际上日渐频繁,以迎合国际交往之必需,外来词语不断地渗入到我们的社会用语之中,给本民族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也给现今修辞学研究赋予了新的任务。本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就改革开放20年来出现的部分新词新语从三个方面作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许晓峰 《科技资讯》2014,12(21):215-215
新世纪以来,国际体育移民日渐兴重.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构主义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全球化、关系网络、“地点”这三个阐释视角,对国际体育移民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问题研究界随着全社会大气候的变化,从思想禁锢、教条、禁忌、框框颇多的状态中逐步解放出来,又通过争论不断有所突破,从而使国际问题的观察和研究工作较之20年前在一系列重要国际问题上,看法有了极大的演变和突破。具体表现为:一、对时代主题的看法。20年前我们坚持列宁在本世纪初提出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的论述,而今天的共识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大千世界的变化是快速、复杂、深刻的,而人类的认知过程与思维方式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只能是一个不断趋近于真理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突破狭隘、僵化、陈旧思维方式的束缚,更全面、准确地把握世界变化的脉动,是从事国际问题研究、也是做出正确战略决策的重要前提。世界发展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变",常变常新,人类认知相对于世界变化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然而,风起于青萍之末,任何重大的战略变化都会有初始的细微  相似文献   

11.
国际商法是随着国际商事关系的出现而产生并发展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近代以来,随着国际商事关系发展的国际性、协调性、安全生和便利性趋势,国际商法的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不久的将来,国际商法将更加"全球化",国际商事规范将更加统一化,国际商法的领域将更加广泛化.  相似文献   

12.
读者通讯     
编者先生:读过了贵刊四卷二期平心先生「国际问题研究法」的第二讲发生了一点疑问,希望能在通信栏内赐给一个答复.在『物本论的国际现象观』一节内平心先生说,『为什么意大利要调动几十万大军,……根本的理由是在于:一方面因为意大利国内经济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别方面因为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极度强化,这样就破坏了国际的均势.』平心先生既然说『破坏了国际的均势』必然地承认国际间有所谓『均势』底存在了,但是正确的物本论不应该用『均势』而应该用矛盾来解释的,因为『均势』只是现象不是本质.『均势』是均衡论者的主张,而均衡论的错误不是早已被清算过了么?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在《安娜·卡列尼娜》小说中体现为心灵矛盾运动及其转化,及人物思想感情不断否定的过程,也体现为人物心理发展的必然逻辑如何通过偶然事件和细节印象以表现,偶然事件与细节印象又如何反过来推动心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国际恐怖主义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恐怖主义是冷战后困扰国际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恐怖主义势力急剧扩张,世界恐怖组织越来越多,对整个世界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既有其生存的社会基础,也有其发展的外部环境。所以,只有全世界动员起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才有可能铲除恐怖主义这颗“毒瘤”,为世界各国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现在,有一种看法已经属于国际上带有普遍性的认识,这就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全世界总的发展状况,一个国家内部某一领域的发展又离不开其他领域的发展状况、这两种联系还相互产生影响。西方有的学者用“横向依赖”和“纵向依赖”以及这两种依赖的相互作用来概括这种现象。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内改革的同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改革当中又都注意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以至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革新的配套,说明这两种联系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体现。有的苏联学者指出了世界变化和各国社会变动的关系,说世界上的变动愈快愈大,各国内部发生社会变动的概率也就愈高。事实也正是如此。现在世界形势正在发  相似文献   

16.
<正>霸权兴替成为过时、失效的原则当前国际局势正在经历深刻演变,不仅国际权力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国际关系的性质也已显示出许多新的特征,国际体系已经进入重大变迁的历史阶段。在国际变局中,全球政治中如资本扩张、霸权主导、地缘竞争等旧有逻辑仍然在发挥作用,但一些新的影响要素也不断充实进来,其影响力越来越变得不可忽视,如科技的突破性进展、全球性问题的凸  相似文献   

17.
弗协调逻辑是能够容纳矛盾但是从矛盾却不能推出一切的逻辑理论.弗协调逻辑在理论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但古代中国的思想家也特别善长于弗协调思维.作为一门学科,弗协调逻辑是在现代才创立发展起来的,先驱人物是卢卡西维茨和瓦西列夫,创立者是雅斯可夫斯基和科斯塔.弗协调逻辑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展览会是企业进行产品推广的重要平台,但也不可忽视其为企业带来了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现实中,参展商品商标被抢注、专利被抢先申请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企业未能及时申请知识产权的情况,通过对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知识产权法律关于国际展览会知识产权优先权相关规定的探究,可以帮助企业分别应用不同的策略解决上述问题,维护好自身的权益。一、国际展览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参加国际展览会已  相似文献   

19.
“自相矛盾”通常是形式逻辑所不能允许的,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于具有矛盾关系和区对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如果违区这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对象既予以肯定,又予以否定,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例如:这几周的军训是多么紧张呀,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普通逻辑》认为这句话有自相矛盾的毛病,一般逻辑教科书也持同一观点.理由是断定了A与O(或E与I)同真.这显然违反了矛盾规律的要求。然而,我们应看到语言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它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无不与语境、…  相似文献   

20.
国际恐怖主义是冷战后困扰国际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恐怖主义势力急剧扩张,世界恐怖组织越来越多,对整个世界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既有其生存的社会基础,也有其发展的外部环境。所以,只有全世界动员起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才有可能铲除恐怖主义这颗“毒瘤”,为世界各国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