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动物的友谊     
无论低等动物,还是高等动物。经常发现两种动物之间有“共生”、“共楼”现象,也就是它们彼此依赖生存.按人类来讲,也就是存在着“友谊”。这种“友谊”观象也带给我们人类以感悟.动物都如此,我们人类是不是应该建立和谐社会,彼此多关心和爱护呢?  相似文献   

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类发明了声纳和雷达等先进探测装置,进入20世纪后,人类又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电子武器,充分展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可是,近来科学家发现,远在人类出现之前,许多鱼类早已开始利用天然声纳和雷达来发现、跟踪以及定位猎物了。鱼类在使用“电武器”方面堪称人类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新型“绿色”电源──镍氢电池谢德明绿色,大自然的象征。地球,在被人类侵犯以来,早已面目全非。“人类需要大自然,但大自然并不只需要人类。”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许多工业生产需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便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的新产口D口。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相似文献   

4.
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历经艰辛和竞争,终于在10年后传出特大喜讯。参加该项目的各国科学家今年6月26日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已绘制完成,这是人类科学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创举。如果将人类基因组比喻为一本由30亿个“字母”(碱基对)组成的生命天书,那么,这本天书由23章组成,每一章为一个染色体。而每一个染色体上,又包含着数千个被称为基因的“故事”。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测出人体所有染色体的30亿个“字母”的顺序,然后去读懂“故事”。6月26日公布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包含人体90%以上的“字母”的位置信息,这足以帮…  相似文献   

5.
200多年前,瓦特发明蒸汽机,人类从此步入了工业化社会;爱迪生建造的第一个发电厂“横空出世”。开创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莫奇利和埃克特等人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呱呱坠地”,引领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科技的进步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也使人类思考的方向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6.
奇云 《世界科学》2005,(2):12-13
继人类第5、6、7、9、10、13、14、19、20、21、22号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于近年陆续被破译之后,英国科学家日前又破译出人类第16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使得人类染色体这部包含23“章”的“天书”被成功破译出13“章”。  相似文献   

7.
人类是有复杂情感的智慧生物。男女之间的情爱更是丰富多彩,情侣则被比喻为“鸳鸯”、“连理枝”、“比翼鸟”。然而,人类的情感活动究竟是来自先天,还是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是一个一直未予弄清的问题。1900年,奥地利神经病理学家弗洛伊德对情爱的本源提出了情爱论假说,认为人类的情爱源于先天,储存在潜意识之中,100年来,科学家们沿着弗洛伊德的足迹追踪,发现人类的很多基因都与情爱有关。然而,人们至今仍不清楚“丘比特的神箭”是由什么构成的,为什么男、女被它射中后便能一见钟情。弗洛伊德的情爱论弗洛伊德认为,情爱是人的…  相似文献   

8.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限制自古有之,至今仍被人们经常引用的“鸿沟”一词即由此而来。但人类所特有的改造世界的本性无时无刻都在激励着人们去改变这一切,无人机正是人类运用各种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精灵”,为人类的梦想插上了美丽的翅膀!有人说通过无人机的慧眼得以窥探占卜水晶球,获得21世纪战争的全部景观。曾有军事专家预言:“未来的空战,将是具有隐身特性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与防空武器之间的作战。”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有人相信地球拥有从“全球变暖”伤害中“自愈”的能力,有人则相信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一系列难以想象的自然灾难。英国伦敦大学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更是宣称,如果人类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  相似文献   

10.
狮子的“美餐” “弱肉强食”一词在非洲的一些地方得到了最好的注解,在这些地方的食物链中,人类同样是一顿“美餐”。  相似文献   

11.
生物钟人类活动的提示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利 《科学之友》2004,(4):28-29
每种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其行为和生理功能都有一定的节律性。这种类似“钟”的特点,被称为“生物钟”。  相似文献   

12.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首次实现了人类遨游太空的夙愿,揭开了世界载人航天的序幕,也使得载人飞船成为帮助人类实现“飞天”梦的摇篮。  相似文献   

13.
冈子 《科学之友》2007,(8A):24-25
说起“电子人”,人们可能会想到不少科幻电影,可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却通过身体力行,将幻想逐步变为现实。原本由人类设计、制造,用以服务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最终反戈一击,控制了人类,这不仅已经成了科幻电影惯用的情节,也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所产生的忧虑。然而现在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电子人”,他靠自己的意志控制了机器--他就是前不久《新西兰先驱报》所报道的现年57岁的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凯文·沃里克,他是英国颇具争议的控制论专家和思想家,现在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即一部分是人,一部分是机器。 在沃里克看来,“电子人”将是电子时代人类发展的趋势,也是科学价值的体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在电影《阿凡达》中,科学家将人类DNA与潘多拉星球土著纳美人DNA合成后人工培育成“阿凡达”的肉体替身,并通过人类的意识对其进行“远程控制”。眼下,美国军方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以下简称DARPA)2013年预算报告中披露,他们正在进行一项名为“阿凡达”的研究项目,打算在未来打造出像电影《阿凡达》中一样可用人脑远程控制的“机器人军团”。  相似文献   

15.
张悌 《科学》2006,58(2):9-9
据英国Nature,2006,439:331报道。“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联盟”发表了人类第8号染色体的测序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人类争取一项太空自由和航天纪录,不论成为一颗“卫星”还是一具“僵尸”,都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17.
好书推荐     
《科学24小时》2023,(12):48-49
<正>推荐书目:《巫师与先知:两种环保科学观如何帮助人类应对生态危机》推荐理由:这本书是美国国家学院科学传播奖得主查尔斯·C.曼恩的力作。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种面对生态危机的不同声音:一种声音是以生态学暨鸟类学家威廉·沃格特为代表的“先知”派,认为我们应该要“减量再减量,避免人类与自然两败俱伤”;另一种声音则来自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农业学家诺曼·博洛格为代表的“巫师”派,主张我们应该要“创新再创新,设法使人类与自然双赢”。  相似文献   

18.
吴家睿 《科学》2005,57(1):22-24
揭示人类自身所有遗传信息是1990年代国际科学界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根本目标。当2001年初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联合体(International Human Genome Sequencing Consortium,IHGSC)和美国的塞莱拉(Celera)公司分别在英国《自然》周刊和美国《科学》周刊上发表人类基因组的“草图”时,科学家们发现,尽管这项工作取得了生命科学上里程碑式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另眼看猪     
猪和人类的关系很密切,人们一方面从猪那里得到好处,另一方面,又把它与众多消极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比如说骂人胖时叫“肥猪”,骂人笨时叫“蠢猪”,骂人懒时叫“懒猪”,比喻嫌人丑时会说长得比猪还难看。《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就是很好的例子。惟一还能想到猪的好处是它能给人类提供猪肉。是的,猪因其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1999年2月7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星尘”号太空探测器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准备与周期性彗星“王尔德2”进行历史性的约会。“星尘”号此行雄心勃勃的目的,就是收集星际空间的尘埃,并在2004年拦截“王尔德2”彗星和捕获彗星的尘埃,于2006年把这些尘埃带回地球,供科学家们研究。“星尘”计划是自欧洲航天组织的“吉奥托”探测器于1986年定点飞过“哈雷”彗星和于1992年飞过“26P/GS”彗星之后,人类的探测器首次与若彗相会的任务。不仅如此,该计划也是人类首次尝试把星际尘埃和彗星样本带回地球。这是一项任务期长达7年、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