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博  李建峰  方艳  张海春 《科学通报》2009,54(2):210-21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内蒙古中侏罗世道虎沟昆虫化石的保存情况, 并利用X射线能谱分析了部分压型化石和黄铁矿化昆虫化石的元素含量及分布. 研究发现道虎沟生物群中绝大部分昆虫压型化石成分是虫体原始成分的有机降解产物. 少部分化石表面富集有Fe元素, 这可能是在降解初期由生物聚合物吸收形成. 而黄铁矿化昆虫化石的发现则表明道虎沟部分昆虫化石在形成过程中也存在“化石封套”模式. 这些不同的保存形式, 反映了不同的化石化过程, 表明当时的湖泊体系中存在着不同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多项新研究显示,用年轻老鼠的血液置换年迈老鼠的血液,能够逆转由衰老引起的多种心理和生理损害,包括恢复记忆力、肌肉力量、耐力和嗅觉等,还能逆转由心血管疾病及老年痴呆症等引起的认知功能下降,即在总体上让老鼠恢复青春。虽然年轻老鼠血液中起这些作用的成分究竟是什么仍不清楚,但只要血液被加热,上述作用就会消失。由于蛋白质会因加热而失去活性,所以科学家推测起作用的因素应该是蛋白质。目前他们已经锁定一种蛋白质,打算从它入手,进一步研究血液与青春之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学》2008,(5):48
最近,科学家通过对从霸王龙化石的结缔组织获取的一部分蛋白质比对鸟类与化石骨架的研究表明,现代鸟是从霸王龙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4.
磷酸盐化原肠胚化石在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中的发现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尹崇玉  岳昭  高林志 《科学通报》2001,46(12):1036-1039
通过醋酸浸泡法,从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含化石的残渣中挑选出磷酸盐化实体化石,鉴定为磷酸盐化原肠胚化石,与大量已报道过的后生动物休眠卵和胚胎早期发育阶段的卵裂球共生。化石形态为扁球形,大小与已报道的胚胎化石相似,中间发育一向内洼陷的孔状结构,呈现由囊胚内陷向原肠胚过渡的形态特征。这一发现使目前争议较大的陡山沱期动物胚胎化石得到进一步确认,为研究相关化石的亲缘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5.
正海洋的一些生物中包含可以治愈癌症、MRSA(一种皮肤病超级细菌)及更多疾病的化学物质珍贵的马蹄蟹血液马蹄蟹是原始的节肢动物,其血液中含有铜离子,故它的血液是不变的蓝色。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古老的节肢动物的血液中含有会对微小细菌产生反应的变形细胞。当马蹄蟹受伤或感染时,其血液就变稠凝固,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叫  相似文献   

6.
地球上的石头种类繁多,俯拾即是,在它们当中,有许多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的还具有特殊的价值。比如矿石,人们可以从中提取有用的元素,像铁、铝等金属;比如化石,通过它,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动物和植物,而且还可以研究地球的历  相似文献   

7.
植物F-box蛋白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洪云  黄剑  赖钊  薛勇彪 《科学通报》2002,47(12):891-895
在真核生物中,由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途径与细胞的分裂、发育、代谢、免疫等许多复杂的生理过程密切相关。F-box蛋白质通过参与SCF复合体的形成介导了泛素化蛋白底物的特异性识别,在其降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从拟南芥和金鱼草中发现了多个已知功能的F-box蛋白质,它们分别参与了生长素信号转导、花器官发育、开花和叶片衰老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拟南芥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它可能编码1000多个F-box蛋白质,约占全部预测蛋白质的5%。这些结果说明,F-box蛋白质介导的泛素化蛋白质降解途径可能是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本文主要介绍了SCF复合体和已知植物F-box蛋白质及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8.
韩健  胡世学 《科学通报》2005,50(15):1669-1674
因为化石保存以及埋葬过程中的复杂性,黄迪颖等[1]依据新的证据对澄江化石库中一些化石鳃曳动物的形态和分类问题提出了与韩健等[2]相左的看法,这些看法对于研究寒武纪生物爆发过程中翻吻动物的多样性非常有意义,但其中部分内容值得进一步商榷:1关于Xiaoheiqingellapeculiaris,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06,(9):52-53
被包裹在金黄色琥珀中的通常都是一些远古时代的动植物标本:最古老的蚂蚁、蛾子、无螫蜂、毛虫、白蚁、蘑菇,甚至还有花粉颗粒,它们大都有数千万年的时间,可以让后来的人类有机会从中一睹远古时代动植物的样子.琥珀与普通化石的区别在于,一般化石是在石头上留下远古时代生命的粗略形态,而琥珀化石通常保存完好,动植物的一些细节清晰可辨,甚至还保留了它们被永久封闭在琥珀中的那一瞬间的栩栩如生、纤毫毕现的神态.  相似文献   

10.
对于翼龙类脑部构造的研究,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对其自然暴露的脑腔内模化石(如?Pteranodon)以及通过把脑腔周围的化石修理掉而暴露出内模化石(如Scaphognathus pur-doni)来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有从以下有限的几种翼龙中获得有关脑腔结构的信息:Scaphognathus purdoni、Rhamphorhynchus、Pteranodon和Pterodactylus.但是,这一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在野外进行化石调查发掘过程中,很难发现非常完整的脑腔内膜化石;另一方面,保存完好的头骨其脑腔部分由于被头部骨骼化石所包围,要想让它暴露出来,必须去掉其周围的骨骼,这样又会严重破坏化石的完整性.近来年,由于CT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技术),可以在不损坏标本的情况下,对埋藏于岩石中而又难于通过人工修理的化石及化石(头骨)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因此它对于观察从化石表面不可见的内部构造,有很大的潜力.这一技术最初由Hounsfield设计用于获得人类头部的断面图象,后来,由Ledley等进一步发展为用于检查人类身体的其他部位.从1984年开始,这一技术逐渐地被应用在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上.在本文中,我们利用CT扫描技术,对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寡聚在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蛋白寡聚化有利于深层次解析蛋白质-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信号转导以及疾病发生相关机制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兴技术的涌现,实时、动态、活体观测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通过提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和研究蛋白质的动态行为和相互作用.同时,新兴技术与算法的结合进一步扩展了对蛋白质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研究范围,使我们能更深入地探索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寡聚蛋白质的分类和形成机制,随后从蛋白标记技术和活体检测技术两个方面综述了用于分析蛋白复合体寡聚化的几种主要技术以及其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蛋白质寡聚化研究的发展前景,希望为研究者在选择适合的分析技术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吕君昌 《科学通报》1997,42(5):519-523
<正>对于翼龙类脑部构造的研究,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对其自然暴露的脑腔内模化石(如?Pteranodon)以及通过把脑腔周围的化石修理掉而暴露出内模化石(如Scaphognathus pur-doni)来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有从以下有限的几种翼龙中获得有关脑腔结构的信息:Scaphognathus purdoni、Rhamphorhynchus、Pteranodon和Pterodactylus.但是,这一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在野外进行化石调查发掘过程中,很难发现非常完整的脑腔内膜化石;另一方面,保存完好的头骨其脑腔部分由于被头部骨骼化石所包围,要想让它暴露出来,必须去掉其周围的骨骼,这样又会严重破坏化石的完整性.近来年,由于CT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技术),可以在不损坏标本的情况下,对埋藏于岩石中而又难于通过人工修理的化石及化石(头骨)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因此它对于观察从化石表面不可见的内部构造,有很大的潜力.这一技术最初由Hounsfield设计用于获得人类头部的断面图象,后来,由Ledley等进一步发展为用于检查人类身体的其他部位.从1984年开始,这一技术逐渐地被应用在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上.在本文中,我们利用CT扫描技术,对准噶尔翼龙头骨的脑腔内膜化石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在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从生物化石中抽取出恐龙的血液,用一条恐龙的DNA复制出一群恐龙。这虽然只是电影中设计的一个科学幻想,但却提示我们:是否可以用类似的方式,让保存下遗骸的古生物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的身体会产生大约20 000种不同的蛋白质,从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到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呈分子层的形状。其他的则被雕琢成纤维状、箱状、隧道状,甚至剪刀状。蛋白质的特殊形状使得它能够完成特定的工作,无论是将氧气运送至全身还是帮助消化食物。科学家研究蛋白质有近两个世纪的历史,在此期间,他们已经研究出细胞是如何利用简单的构造模块创造出蛋白质的。他们一直梦想着能够利用这些元素组装出自然界本不存在的新型蛋白质。  相似文献   

15.
一、臭豆腐。臭豆腐在发酵过程中易被微生物污染。它还含有大量挥发性盐基氮以及硫化氢,能使蛋白质分解。二、味精。味精每人每天摄入量不能超过6克,过多吃味精会使血液中谷氨酸的含量升高,造成短时头痛、心跳、恶心等症状,对人的生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三、方便面。一些方便面中含有色素和防腐剂,常吃对人体有害。  相似文献   

16.
一个由分子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从恐龙遗骸中鉴定到蛋白质。这为用古分子帮助理顺恐龙与其它脊椎动物间有争议的关系提供了可能。荷兰莱顿大学的杰拉德·马泽(Gerard Muyzer)及其同事新近报道,运用免疫学方法从7500万年和15000万年前的几个恐龙化石中鉴定出一种称为osteo-calcin的特殊骨组织蛋白质。他们在《十月地质学》杂志上论述了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如果有人说石头也会沸腾,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但事实上,确实有这么一类“石头”,它们在加热的过程中会“沸腾”起来,只不过这种“沸腾”不像水和其他液体那样剧烈,只是具有明显的起泡和轻微沸腾的现象。这一类“石头”便是大名鼎鼎的“沸石”。 沸石,英文名称为zeolite,在希腊语中就是“沸腾”的意思。1756年,瑞典的矿物学家克朗斯特德  相似文献   

18.
陕南西乡张家沟剖面的寒武纪宽川铺组中产出的磷酸盐化微体化石上大量保存了一种微型管道结构,被解释为异质体拖曳迹(ambient inclusion trails,AITs).同时报道并讨论了与化石相关的3种AITs新现象:(1)AITs及与其共生的钻孔蓝细菌和钻孔真菌化石.通过直接对比揭示了三者在形态和保存模式上的不同,进一步澄清了区分类似结构的生物成因和非生物成因的标准.(2)罕见的有机碳质的AITs末端推进颗粒.常见的AITs一般是由黄铁矿颗粒的运移造成,碳质末端颗粒的发现可以进一步丰富AITs成因和形态多样化的解释,还得以通过碳质物的拉曼光谱地质温度计,推测出化石群埋藏后经过了极低变质作用.(3)AITs在原牙形类化石上呈环绕分布.根据AITs的形成机制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从侧面佐证了原牙形类化石刺体的原始成分为有机质,并且在成岩过程中经历次生磷酸盐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正当国产影片《疯狂的石头》余热未尽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科学家在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疯狂的石头”。据美国《发现》电视频道报道,这种石头在打捞的过程中会突然变得“疯狂”起来,它先是“嘶嘶”怪叫,就在研究人员疑惑的时候,它居然“嘭”的一声爆炸了。45年前,美国海洋学家戴尔·克劳斯曾发现过这种会爆炸的深海石头。遗憾的是,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找到过这样的石头。科学家们曾多次组织潜水探险人员到海底进行搜寻活动,均未获得成功。从10月2日开始,加利福尼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地质学家达纳·乌卡维希又组织了一次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距…  相似文献   

20.
在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从生物化石中抽取出恐龙的血液,用一条恐龙的DNA复制出一群恐龙.这虽然只是电影中设计的一个科学幻想,但却提示我们:是否可以用类似的方式,让保存下遗骸的古生物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