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图尔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提出的行动者能动性观念认为非人元素与人类一样,都作为科学行动者而享有完全对称的能动性,这种认可非人作为行动者也具有能动性的观点备受争议。拉图尔之所以赋予非人以能动性,一是为了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继续体现他对科学的历时性特征的理解,二是为了实现科学研究的“人的祛中心化”。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结构主义符号学渊源来看,非人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存在先天性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已有关于技术人造物的本质认识主要存在客体和工具两种隐喻,始终囿于自然与社会、人与物的二元对立思维传统。基于反二元论的立场,拉图尔依托对现代性的批判与符号学思想,提出了技术人造物的行动者网络隐喻。立足行动者网络隐喻,拉图尔提出了"实作论"以还原技术人造物的历史质,创新"技术解释学"以还原技术人造物的关系质。  相似文献   

3.
科学热词的转换是否表示科学研究前沿在更迭?科学计量学对不同学科科学研究前沿已有量化分析,带头学科与当采理论也有宏观判断,但问题并未因此得到根本解决。随着科学发现终结论和技术替代科学论的出现,科学研究前沿的已有理论也必须重新加以考量。当下的科学研究前沿在哪里,不仅可由学科领域内的科学家来判断,也可通过哪些领域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对推动整体科学研究的进步更具价值来确认。科学热词层出不穷又频繁被替代的现象提示我们,探索科学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科学学研究依然任重道远,从科学发现的内在规律和科学发展进程的整体性视角,对科学研究的前沿做出分析和判断,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角研究媒体科学热词更替的规律,将在社会实践的意义上对科学未来的预测和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借鉴“常人方法论”社会生成性等观点的基础上,在案例深描的过程中提出,ANT作为动员盟友的资本化铭写,技科学在简化和操控世界的过程中联结并置换了人类和非人类的异质性行动者。基于此,ANT提供了审视科学与社会相互建构的这一世界图景,从而启迪人们在本体论层面将身处的世界视为纷繁复杂且不断重构的“科技社会系统”。ANT“互构论”世界图景的呈现,得益于其自身中隐含的“组合方法”——推行“新规范主义、关系主义、实践生成主义、人文主义”等方法论准则。尽管ANT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方法,但是目前也不应推行“征服世界”这一学科帝国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111-116
弦论是当前物理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有希望统一宇宙万物的科学理论。然而,由于弦论长期未能得到实验的证实,其自洽性、完备性和真实性也一直为人们所质疑。但弦论所具有的特殊理论内涵却引发了令人深思的哲学追问,它们包括:经验对于科学而言是必须的吗?不可观察是否构成反实在论的不充分论证说?实验和理论孰先孰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是什么?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分离是否能最终统一?这些哲学追问也将弦论指向了一种全新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对我们开展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7):112-117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不仅拓展了科学研究的疆域,也为我们增添了理解自然和理解社会的新理念。所以,站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立场,运用跨学科研究的思路,可以归纳出复杂性科学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具有学科互涉和融贯思维的研究路径,标志着一种新的科学范式的形成。由此也折射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深层生成论"。这种新的哲学境界,具体表现为本体论信念的变革、认识论取向的转变和方法论特色的凸显。  相似文献   

7.
从生产方式角度,以深圳发展奇迹为案例,考察其产业创新和城市发展,并引出几点结论,包括指出:自然辩证法要全面而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就导致从自然论(哲学)、科学论(哲学)、技术论(哲学)的研究,发展到关于工程论(哲学)、产业论(哲学);从自然研究、科学研究、技术研究,发展到工程研究、产业研究。  相似文献   

8.
社会建构论意味着什么?:一个批判性的评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建构论意味着什么?──一个批判性的评论曹天予近年来,社会建构论在对科学作研究的专业中已变得十分流行。虽然说社会建构论已控制了这个领域可能显得有些夸张,但对一个科学史家来说,在学术著作或通俗文章中要不遇到带有社会建构论倾向的论述是很困难的。这类论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意志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对意志实现的神经基础的物理构成、行为模式与活动机制有了愈加透彻的理解。Wegner采用现象学策略,区分出经验意志现象和现象意志现象,基于这两种现象的耦合程度,提出显明因果理论,结果把有意识意志视为没有真实因果作用的解释性虚构,提出模块副现象论。大多哲学家把模块副现象论视为科学对自由意志的严重威胁。除了从技术上批判李贝特行动实验有数据幻觉误导之嫌外,他们更多地是通过对自由意志的概念剖析来否认其科学证据的合法性。Tim认为人类的认知结构特点阻碍了我们对自由意志的把握,这一永恒的哲学命题缺乏认识论切入的可能性,只能存在于纯形而上学思辨之中,也不适用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情感互动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此问题的研究中,逐渐呈现出“实体论”与“关系论”两种进路,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共同致力于解决社交机器人情感真实性的伦理价值问题。其中,“实体论”进路否认社交机器人情感的真实性,并通过论证推动或维持用户与社交机器人进行情感互动行为的非正当性,认为社交机器人的情感对用户是不善的,应该在伦理上受到限制。而“关系论”进路则肯定了社交机器人情感的真实性,其通过论证用户与社交机器人情感互动的结果善,认为该行为可以在伦理上被接受。两种进路虽然在伦理价值的分析对象、分析方法和证成目标上不尽相同,但二者具有共同的理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相互嵌入、互为补充的关系。此种关系的揭示,不仅可以为协调两种进路之争提供参考,而且有助于深入认识社交机器人情感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技术哲学内部,技术与价值问题曾成为一个主题被凸现出来,这是技术自主论批判在技术领域内的表现,但是技术价值论所蕴涵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技术认识论的兴起,使技术价值论已经显示出某种衰落的迹象。但随着社会建构论研究的深入,技术价值论又显示出其技术自主论批判的新的生长点。对技术价值论兴衰过程的反思涉及到技术哲学的范式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技术统治论主张科技专家对社会进行全盘的统治或管理。在早期 ,它是西方现代性精神理念与激进知识分子的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对社会现实进行激进批判的社会乌托邦。随着现代性危机 ,现代技术统治论强调国家的非政治化 ,对现存的社会体制、社会目标不加批判地认同。技术统治论演变成了维护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多重关系理解的真理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问题是西方科学哲学各个流派争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认为在西方科学哲学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对真理的理解,一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一种是逻辑学意义上的,一种是语言学意义上的。而在当代,真理虚无论则是一股强大的否定真理的思潮。本文认为,这三种不同的对真理的理解都存在着欠缺,真理虚无论的理由则难以成立。本文认为,真理是一种多重关系基础上理解的范畴,第一,我们应当从人与客观对象之间互相符合的角度来理解真理;第二,真理是一种条件关系;第三,真理是一种人类生存需要基础上人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库恩范式论的心理学方法论蕴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心理而言,库恩的范式论蕴涵着丰富的方法论思想,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范式论对科学主义的分析与批判和对科学中人性的张扬,有助于科学心理学重新回到人这一主题,在心理学研究研究方法上,范式对自然科学的解释特征的阐释,使人文心理学的解释学方法纳入科学心理学成为可能;在心理学理论建设上,范式论批判了科学的“积累观”,这就使理论心理学可能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15.
科学修辞学在经历了文本批评、目的论和特殊论、功能论等研究模式后,走向一种语境论转向,并逐步形成了有影响力和特色的语境论研究模式。其中,科学修辞学的语境特征主要体现在修辞解释的语形基础、语义规范和语用学关联等层面。  相似文献   

16.
2008年9月的"问题奶粉"事件中,"凯氏定氮法"受到质疑,从事分析测试的科技工作者开始讨论新的检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本文试从Bruno Latour,John Law和Mitchel Callon等当代科学社会学、科学人类学学者的ANT(行动者网络理论)出发来分析"问题奶粉"中涉及的科技问题.在ANT的框架中,"凯氏定氮法"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分析技术,而是乳制品生产销售消费网络中的积极行动者.它的参与导致网络中的各种关系的变化,并最终促使了技术本身的发展.本文援引的ANT理论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哲学体系中二元认识论,从而为当代复杂的社会科技伦理混合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新儒家的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家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代的发展,其科学观从体用论深化为开出论,再转变为对话论.这一变迁显示、折射出他们的学术理路的逻辑变化和社会形势、科学技术的现实发展.因此,对现代新儒家科学观的考察不仅有思想史意义,更有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佛教与科学的当代对话--以佛教空性论与量子理论为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科学的对话是当代文化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以佛教的空性论与现代物理学的量子理论为中心展开的佛教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对话,为认识这一现象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对话表明,即使在时空跨度巨大的佛教思想与现代科学之间,也存在文化上的统一性与相互诠释的可能性。佛教与科学的对话显示了佛教独特的信仰价值;它对于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融合,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2):101-101,109
人类理性在认识世界中运用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以一系列科学发现的形式揭示了自然的奥秘。正是由于科学发现对于人类所具有的这种重要意义,所以“如何作出科学发现?”(?∧?…∧?→SD)和“科学发现是如何作出的?”(SD→?∧?…∧?)就成了科学研究者以及科学哲学研究者长期以来关注、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其中,前一问题偏向于科学  相似文献   

20.
在转基因技术评价中,不像知识论的科学例外论所认为的科技专家是真理的代言人,而实际上他们存在着知识性失灵,未能进行完全正确的评价;不像社会学的科学例外论所认为的科技专家是道德的楷模,而现实中他们存在着道德性失灵,并不能进行绝对客观的评价;也并非像柏拉图式的科学例外论所认为的公众没能力且没必要参与评价,而实际上公众所拥有的实践性知识、社会文化感知对于应对转基因技术评价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转基因技术评价中,不应该坚持科学例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