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化在汉代伦理与制度整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是教化正式兴盛的时期,也是伦理与制度整合的重要历史时期。由汉代尊老、旌表、兴学、德治等非强制性的教化入手,可以探讨教化与伦理和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如何作为中间环节实现伦理与制度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伦理与制度的互相整合,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是中国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中极其突出的重要特征之一。汉代作为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奠基时期,是伦理与制度稳定的互动关系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刘厚琴的新著《汉代伦理与制度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是在其博士毕业论文基础上增修而成的。全书27万余字,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该书以儒学被定为一尊后汉代社会中伦理与制度的种种关系为研究对象,对伦理与汉代制度关系这一课题作了一次新的考察,尤其是对于汉代伦理制度化的社会实践对伦理的反作用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阐释。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通观该书,主要有四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研究旨趣新颖和体例系统清晰。伦理、制度的内涵相当丰富,其整合互动关系也是多方面的,该书选取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以忠为核心的政治伦理与汉代政治制度的整合互动关系进行动态研究。以往学术界对汉代伦理与法制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孝伦理对立法的影响及其引经决狱司法实践上,而对宗法伦理与法制整合的复杂关系鲜有系统地探讨。孝忠伦理制度化之社会实践对孝忠伦理的反作用问题则被学术界忽视。该书正文分上下篇,上篇“伦理对汉代制度的影响”,分伦理与汉代法制、汉...  相似文献   

3.
对汉代画像石墓分布形态的考察,学术界大多侧重于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宏观分布形态研究,而对其在局部地域的细微分布形态特征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以南阳地区为中心,并以宛城区、卧龙区以及唐河县业已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墓为考察对象,以期对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墓分布的微观特征做一描述。同时,对其呈现此种形态的原因做一阐释。  相似文献   

4.
客家人生礼仪饮食行为实践是围绕客家人生礼仪活动所发生的一系列饮食风俗和习惯。在人生礼仪活动中,人生礼仪主角饮食、群食、神食三个层面的行为活动实践表达与展现了饮食角色的转换与认同、人际交往的展演、人神在场的沟通等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5.
汉代是古代宗族救济的重要发展时期,其宗族"互通有无、相互救济"的职能主要表现在赈恤贫困族员、恤养孤寡、聚族自保和举族迁徙等方面。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情况下,鼓励族人互助互恤,引导宗族良性发展,对新农村的建设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对傈僳族葬礼的仪式过程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运用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过渡礼仪的概念,和维克多·特纳葬礼研究中的阈限理论,对傈僳族葬礼的过渡礼仪进行了分析。尸体、灵魂和服丧者都要经过特定的过渡仪式,在族群习俗规定的阈限中分离和转换,最后随着仪式结束而融入各自的新世界,获得新的身份和归宿。  相似文献   

7.
余晓宏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80-182
试从皖北地区丧葬活动中的礼仪结构进行具体分析,对礼仪进行理论研究,从而揭示礼仪活动对人际关系协调的作用及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古代城市除了满足经济、社会的功能外,还有着特定的礼仪、象征文化的特征。云南建水古城兴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格。作为明清时期在滇南兴起的城市,从城市的建置、规划到建筑的设计都有着它特定的文化象征内涵。  相似文献   

9.
徐州汉代墓葬制度是在汉代徐州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与整个汉代丧葬制度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共性。但由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沿革、社会风俗、传统文化、思想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讲,西汉时自身特点较为明显,东汉时则与其它地区较为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诞生礼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人生礼仪的开端,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地处红山文化腹地的冀东丰润区老百姓力求保护新生儿生命的巫术行为和仪式是基于民众心意,民俗中对灵魂、灵物、福祉等象征物的信仰与崇拜。通过调查和解读冀东地区诞生礼仪的服饰民俗可以了解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人生礼仪包含了人的一生的轨迹,从出生到死亡,从自然人到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人都有相应的仪式。人生礼仪中的吉祥图像,是我们认识人生礼仪的重要途径,全文将从婚姻礼仪、丧葬礼仪、诞生礼以及寿礼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其吉祥图像及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汉代随着上帝观的改变和重建 ,出现了相应的祭祀仪式和造型艺术 ,神仙思想的流行 ,造就出绘画中的诸神系列 ,伏羲、女娲也在画中大量出现。汉画多历史故事 ,更多是表现世俗生活。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 ,使“玄想”与“实际”一体 ,遂使神仙、历史人物、现实生活并见于画面。  相似文献   

13.
鉴于当下来自人类学、神话学界和考古学界在文明探源研究中不约而同地呼唤神仪式、精神信仰等"软"视角对考古素材和人文阐释会通互释的关注及研究实践,笔者以《礼记.月令》中的仪式叙事为例,尝试探讨作为神话编码的"以初为常"这一认知与实践如何规约着仪式叙事与考古"物语"的程式化叙事,从而找到考古文化遗迹、文本文献与神话仪式叙事对接以互证互释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描述陕西关中富平县境内常见的丧葬礼仪,分析及其承载的社会功能,旨在探究千百年来人们面对生死的各种纠结,并将一个家族难以割舍的血缘联系及交往固化成型的特有亲情更为具体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主客问答是汉代散体大赋独特的内部结构特征,其来源可追溯到先秦,与纵横家的关系尤为密切.汉代散体大赋的主客问答结构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论辩技艺,而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能方便而又策略地实现讽谏和颂美,是汉代经学与汉代散体大赋联姻的极其重要的媒介.  相似文献   

16.
主客问答是汉代散体大赋独特的内部结构特征,其来源可追溯到先秦,与纵横家的关系尤为密切。汉代散体大赋的主客问答结构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论辩技艺,而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能方便而又策略地实现讽谏和颂美,是汉代经学与汉代散体大赋联姻的极其重要的媒介。  相似文献   

17.
立足中国广阔的人文历史地理背景,对区域社会中的具体家族社区进行长时段微观动态综合实证研究,对于深化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有机结合整体推进的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婺源西冲俞氏宗族及其家族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民间文献资料,结合田野调查和人物访谈,全面深入考察该微观研究单元在数百年间通过与时俱进地获取国家和地方资源,通过力穑服贾、兴创文教与社会事业、参与各级市场体系建构等途径,借助以血缘、地缘、业缘为核心要素的社会资本,在自身发展变迁的同时鲜活地参与地方和国家经济文化社会体系发展变迁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构建—整合”的边疆发展模式的历史和现实依据,认为“构建—整合”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边疆治理政策的重大创新,必将对边疆地区社会的进步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构建—整合”的边掘发展模式的历史和现实依据,认为“构建—整合”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边疆治理政策的重大创新,必将对边疆地区社会的进步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菲 《科技咨询导报》2011,(27):180-181
情景模拟教学法对于增强学生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事物发展与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或者参与过程中不严格按照模拟计划进行,就会极大影响该教学法的效果和作用。本文从情景模拟教学的基本内涵出发,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从教师、学生以及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情景模拟教学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