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探讨川西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优质储层预测、裂缝发育带预测及含气性检测方法。针对川西新场气田须家河组气藏,在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和有利沉积相带预测的基础上,利用AVO叠前同时反演预测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采用纵横波资料联合的裂缝检测方法,进行地震属性裂缝预测、P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横波分裂裂缝检测及离散裂缝网络建模的裂缝表征等多方法、多尺度的裂缝综合预测;利用纵波和横波联合反演进行储层的含气性预测,并形成了须家河组气藏储层预测关键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系列可以较好地预测须家河组气藏相对高孔隙储层、裂缝发育带及含气有利区,钻井成功率从15%提高到89%。  相似文献   

2.
LNS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岩性致密、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其砂岩含气储层与页岩夹层的声波传播速度特征相似,常规方法难以有效识别该类含气储层并刻画其平面展布。通过构造及小断层的精细解释确定有利的裂缝发育区,然后在拟声波反演滤除须二段泥质部分的基础上,利用低频增量属性对储层含气性进行检测以降低地震的多解性,在考虑构造裂缝发育程度、流体检测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须二段有利勘探区域,并建立了有效的储层预测模式,为下一步勘探及井位部署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通南巴构造须四段致密砂岩优质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针对川东通南巴构造须家河组四段储层较致密的特点,采用地球物理反演、地震属性分析、含气储层地震响应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首先进行砂体预测,在明确砂体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孔隙度预测,寻找砂体中孔隙度相对高的部分,同时在含气储层地球物理响应模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含气储层预测,最后预测了须四段优质储层的平面分布。该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从砂体预测 → 高孔隙度砂体预测 → 含油气砂体预测,多种储层预测方法相结合逐步深入地寻找优质储层,指出有利勘探目标区,可以为致密碎屑岩油气藏勘探提供有充分地质依据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根据苏里格地区致密砂岩储层的横波测井资料开展岩石物理分析与AVO正演;进行纵波、转换波资料联合标定,改进了在模型正演控制下的纵波、转换波匹配方法;利用多分量资料属性分析技术定性预测了主要目标层段储层物性与含气性的变化;开展了基于各向异性理论的多分量叠前联合反演,半定量地预测有效砂体分布。对苏里格地区实际资料的研究,降低了纵波地震技术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窄方位地震采集中裂缝检测难题,通过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异地震正演和方位地震属性差异的地震正演,模拟得到针对窄方位地震采集区块的叠前裂缝储层预测方法;利用JZ油田叠前地震资料中的远近偏移距信息、方位地震信息,通过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和方位地震属性差,并综合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和应力场模拟等技术方法,对裂缝储层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在后验井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6.
PG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综合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川东北PG地区的钻井资料及试气情况进行研究,发现飞仙关组含气储层具有裂缝加孔隙的特点。对此,采用一种综合性预测方法——基于叠前地震的振幅和频率随方位角变化特征分析、相干体、FVO分析以及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等,对PG构造飞仙关组进行了裂缝储层及其含气性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飞仙关组储层裂缝加孔隙发育,各向异性特征在横向上变化较大,FVO梯度低值异常、泊松比低值异常、低相干性与各向异性检测的裂缝发育带较一致。储层综合预测结果和井上的资料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新场-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超致密砂岩气藏资源量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具有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高温高压、裂缝控产等复杂特征,需要针对性地开展"甜点"预测研究。为此,利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实现优质储层预测,利用相干、断层因子、熵属性刻画不同尺度裂缝发育情况,在高精度优质储层预测和裂缝检测的基础上,实现了新场-合兴场地区须二气藏"甜点"预测。结果表明:I类"甜点"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向断层附近,已经在开发评价井实施中获得验证。  相似文献   

8.
针对拉梅参数反演中缺少横波速度资料的问题,建立一种在缺少横波速度情况下的拉梅参数反演方法。首先,对井旁叠前地震道集进行贝叶斯反演,得到井位置处的横波速度;然后,对地震数据体采用拉梅参数直接反演,获得地下介质的拉梅参数信息;结合研究区的地质、测井信息,对储层进行描述和预测。该方法应用于J区块含气储层的预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拓宽了拉梅参数反演在油气储层预测中的适用范围,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M地区须二段砂岩相对致密,孔隙度低,优质储层往往发育裂缝,裂缝对井上的产能具有重要影响。对于致密砂岩储层所采用的预测技术方法较多,但叠后技术方法所预测的精度相对较低。本次研究拟利用流体及裂缝检测相关技术方法,选用交会分析、P波各向异性检测技术对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进行富气程度及裂缝预测,研究成果表明方位P波各向异性检测技术能很好地预测高角度裂缝发育的位置及强度,采用交会法对砂岩储层进行解释,将储层相对富气程度划分为五类,认识到该区局部区域裂缝发育与富气储层相关性较差,而有的区域则结合得较好。两种技术方法所得的异常叠合区域可望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反演预测结果与该区现有钻井资料结果对比吻合度较高,值得在致密砂岩储层预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叠前地震同步反演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地区珠海组储层砂岩内部物性、含油气性变化快,开展储层物性预测尤为重要。叠前地震同步反演方法是利用不同炮检距道集数据和纵波、横波、密度等测井数据的反演方法,可同时反演得到储层岩性、物性相关的多种参数,用于综合判别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将叠前地震同步反演方法应用于W地区珠海组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预测中,利用获得的P波阻抗、S波阻抗及密度等地震特征参数对珠海组储层进行了综合判别,并对珠海组储层品质作了评价,优选出有利优质储层及其分布范围,并被钻探证实。  相似文献   

11.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彭县须家河组地表剖面、岩芯观察和常规物性、压汞参数、铸体薄片等测试资料 ,统计约 2 0 0 0多个数据及油气显示资料 ,确认该区天然气属非常规致密储层气藏领域。针对成藏条件较为复杂和气藏特征零乱的特点 ,对储集、圈闭条件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等过程中相互配置的独特成藏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须家河组气藏属于高压 -超高压气藏 ;气藏发育在油气主要生成期时运移条件良好的储集体中 ;须下组合为一具活跃地层水的似层状气藏 ,局部显示不规则特征 ;须上组合则表现为区域上不太规则的非层状储集体 ,局部仍属含水似层状气藏。总体看 ,气藏强烈依赖于裂缝的存在 ;气藏形态不受现今构造形态的严格控制 ;地腹储集体含气规模与砂体发育规模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重建地质历史中海陆分布、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和沉积演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则有效地提高了岩相古地理图的精度.按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4个长期、14个中期及数十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分别以长期的上升和下降半旋回为单元,分析了须家河组不同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认为:(1)四川盆地须家河期沉积主要由从周边山系向盆内和从川中隆起向盆地中心逐渐推进的,以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为主的沉积体系组成,致使四川盆地浅湖区域为向南西倾斜的"∩"形,浅湖内零星发育有小型浅湖砂坝沉积;(2)沉积相带的展布格局严格受构造控制,以盆地边缘最为特征;(3)晚三叠世须家河期,以龙门山构造带逆冲推覆活动为主,米仓山-大巴山活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3.
探索川西拗陷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类型,为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源储配置关系研究、流体特征分析、天然气运聚特征研究、单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断层沟通输导网状供烃和源储直接接触面状供烃是研究区须二段气藏主要的供烃方式。由此将研究区须二段气藏划分为"断层输导型"和"源储相邻型"2大类5亚类。晚期断层输导区和优质源储直接接触区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组合关系,是须二段有利的油气分布区。  相似文献   

14.
龙女寺构造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女寺构造须家河组天然气藏为较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其圈闭闭合高度低、储层致密、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分析了须家河组气藏的烃源岩、储集岩、盖层和圈闭条件,认为其成藏条件优越;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和Easy%Ro化学动力学模拟技术重建了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史,结合构造演化再现了须家河组气藏的充注过程,将其分为3 个成藏阶段,中侏罗世末期的油气初次充注期,白垩纪末的大规模充注期和喜马拉雅期的气藏改造和重新定位阶段。指出了须家河组岩性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是物质基础,古今构造均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储集物性和圈闭闭合高度控制了气水的分布,局部裂缝发育带则是成藏及高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川西孝泉构造上三叠统超致密储层演化特征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川西坳陷孝泉构造上三叠统储层普遍为超致密储层,其中蕴藏的丰富天然气资源可能与天然气的早期聚集有关,认识超致密储层的孔隙演化史有助于确立天然气的大规模聚集时期.作者利用显微镜下观察、扫描电镜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认识了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结合自生矿物中流体包体的均一温度、同位素地质温度计和古地温梯度等建立了储层的成岩作用序列.根据储层在压实过程中的原生孔隙损失规律、成岩矿物形成时期及其对孔隙度破坏的定量化统计、次生孔隙的定量化研究等,认识了储层的致密化进程,即储层致密于早-中侏罗世,但在侏罗纪前一般具较好孔隙度.有利于天然气大规模聚集时期为自上三叠统须四段沉积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末期间.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类前陆盆地须家河期盆-山耦合和层序充填样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序列综合分析,将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这两个级别的层序演化和充填样式清晰地反映了川东北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盆-山耦合过程:相当于须二-须三段的"下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构造山系以低幅隆升为主,川东北地区坳陷幅度小,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基本持平,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具有上升与下降半旋回相域沉积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层序结构和充填样式,反映相对稳定和均衡的盆-山耦合过程;相当于须四-须六段的"上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开始进入强烈逆冲推覆和构造隆升阶段,川东北前陆盆地坳陷幅度急剧加大,碎屑物供给量骤然增多且远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盆内仍以发育上升与下降半旋回相域沉积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层序结构和充填样式为主,而近造山带的盆缘以发育上升半旋回相域沉积厚度远大于下降半旋回的不完全对称型层序充填样式为主,局部发育仅保留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的非对称型层序结构和充填样式,反映非均衡盆-山耦合特点.  相似文献   

17.
隆昌北须二段储层以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分选中—好,磨圆度中等,多为次圆—次棱角状,以次棱角状为主。颗粒间以点—线接触为主,局部呈线接触、点接触、凹凸接触;以孔隙—接触式、加大—孔隙式胶结为主。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渗透率平均为1.2733mD,属特低渗致密储层。沉积相带、矿物成分、砂岩粒度是影响该区储层性质的关键因素。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孔、渗降低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形成裂缝,是储集物性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四川彭县海窝子乡须家河组第四段实测剖面的地层层序、岩性、化石及厚度等。根据在此段地层中采到的植物化石,确定其时代应为早侏罗世。又因其岩石特征明显,建议将此段地层命名为海窝子组。论文还探讨了印支运动在该区的幕次划分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岩屑薄片鉴定、岩心观察、砂岩粒度概率统计、物性分析等资料,探讨形成川东北元坝和马路背2个地区须家河组第二段石英砂岩储层的物源方向、沉积条件、成岩作用及构造断裂系统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普遍受物源、沉积、成岩和构造应力等联合控制,不同地区由于基础地质条件不同其储层发育特征也随之不同。元坝地区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较马路背地区更致密,其沉积期经过滨岸湖水反复淘洗作用导致易溶矿物缺失,加之成岩期强压实作用的影响,形成了相对低孔低渗型储层;而马路背地区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物性较好,测试开发效果也优于元坝地区,属于相对高孔高渗型储层。主要由于马路背地区靠近物源区,储层砂体中保留了部分不稳定矿物,且该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微裂缝发育,利于后期溶蚀与破裂作用对储层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