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这一算法克服了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等缺陷,环境质量评价实例证明提高了预测精度.阐述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比传统的专家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更加准确,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是用遗传算法和BP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来训练环境质量评价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权值,即先通过遗传学习算法进行全局训练,再用权重调整BP算法进行精确训练,这一算法克服了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等缺陷,环境质量评价实例证明提高了预测精度.又将三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得到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比传统的专家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因此该方法也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邢洁  刘芳 《科学管理研究》2012,30(3):97-100
在借鉴国家和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独立的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区域进行了人才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用MATLAB网络环境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评价模型,对我国三大经济圈内5个重要区域的人才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排序,明确了滨海新区人才竞争力水平,为提高滨海新区人才竞争力水平提出对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误差反向传播(BP)算法和遗传算法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技术: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对神经网络连接权进行优化,以遗传算法优化的初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再用BP算法训练网络.优化后的BP网络其误差的递减速度和收敛速度都比标准BP网络快,而且对学习速率调整要求更少.将遗传神经网络应用于混合气体定量识别的训练中,得到的最大误差由20.7 %降为12.1 %,平均误差从5.4 %降为3.5 %,识别效果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5.
拉延筋是板料冲压成形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设计和布置拉延筋是冲压模具设计的关键。研究反映拉延筋成形效果的3个参数与拉延筋几何参数之间非线性映射关系,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构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辨识。仿真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可为拉延筋的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针对基于单一BP神经网络的纱线质量预测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的纱线质量预测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完成对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空间的寻优搜索,以提高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和获得全局最优解的能力.通过试验表明,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可以提高纱线质量预测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其性能优于基于单一BP神经网络模型的纱线质量预测.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神经网络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自适应和自学习的特点,通过遗传算法实现对神经网络连接权重和阈值的修正与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BP神经网络存在收敛速度较慢和可能落入局部最小点的问题.实验表明,该模型在企业信用评级上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单位员工绩效评估模型,再通过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了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绩效评估的精度和效率。最后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此算法在单位员工绩效评估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遗传优化的BP神经网络对铁路客运量的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克服了BP网络极易陷入局部解问题,做出合理的客运量预测.首先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连接权, 并在遗传进化过程中保留最优个体的方法,选择权值的最优解来建立遗传优化的BP 网络预测模型, 最后通过铁路客运量数据预测结果的对比仿真实验,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BP网是神经网络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中最常用的网络。针对BP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强,而遗传算法全局搜索优势突出的特点,将二者结合构造遗传BP神经网络,用于非平稳时间序列预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混合算法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对太阳黑子数预测的准确性高于BP算法、传统统计学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承载能力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分析人口承载能力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该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区域人口承载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人口承载能力综合分析模型以及人口承载能力评价指标和方法,对模型的构架和关键算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利用这种方法对黄河中游陕西省铜川市的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控制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人口承载能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涵盖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城市旅游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判断城市旅游环境承载所处状况,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构建由自然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等3个准则层以及7个状态层所构成的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测算模型,以苏南五市为实证分析对象,对其旅游环境承载力及承载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表明:2010年苏南五市城市旅游环境都达到了可持续承载状态,但各市可持续承载水平明显不同。该研究不但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量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而且对于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上海市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能源和资源利用、环境质量方面,构建上海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上海市2003~2013年生态承载力。研究表明:上海市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承载力不断提高,但社会协调度下降,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解决人口过多所带来的城市管理问题,提高社会协调度。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可拓学的研究领域和理念,指出它是一门专门探讨矛盾转化的科学.为缓解城市交通矛盾,提出了基于可拓学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了物元可拓模型,并以昆明为例,将该模型用于实证分析,判定了昆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等级并指出其可能发展趋势,由此提出预警.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5.
用MARKAL模型研究中国未来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为研究中国未来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 ,在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假设基础上 ,应用中国 MARKAL 模型 ,对 1995~ 2 0 5 0年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及构成、一次能源消费及构成、电力构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终端能源消费中油气电比重的增加、先进高效的火电机组以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应用对减排二氧化碳的作用。此外 ,还应用该模型对由煤制油品、煤制氢等满足未来急剧增长的交通运输燃料的需求以及由煤制合成气实现城市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阜阳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能否满足未来人口的需要日益引起普遍关注。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两方面着手,在分析两者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水资源承载力模型,根据2006年~2011年安徽省统计年鉴,计算阜阳市2005年至2010年的人口承载力,分析是否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果表明近6年的人口承载力都低于每年的人口数,难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阜阳市今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借鉴国内已进行过的若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了反映武汉城市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这一复杂系统的44个指标,借助主分量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手段,综合分析评价武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发展指数、发展持续度和系统间的协调状况,为武汉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资源和环境是影响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阐明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因果关系;建立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指出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是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并用Vensim软件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年限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组合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提供一种进行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一体化优化的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与构造模型。通过分析反映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之间动态反馈关系的关键因素 ,建立了反映两者循环式互为反馈关系的优化组合模型。指出建模的关键是在满足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下 ,使城市广义出行效率最大 ,模型的计算结果体现了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形态和交通结构状态。最后 ,通过对兰州市的计算实例进行了模型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足迹的石家庄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对石家庄市1996、2000、2006、2011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处于一个逐年增加的阶段之中,人均生态足迹从1996年的2.4893hm2增加至2011年的5.4973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1996年0.3616hm2减少至2011年0.3349hm2,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的趋势。1996-2011年间,石家庄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大大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并且逐渐增大,人均生态赤字由2.2510hm2增加至5.1624hm2,表明石家庄市人口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石家庄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影响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