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城记》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一部力作,作者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描写当时的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和仇恨。从作品中作者对善良、正直的赞扬,对复仇者暴力行为的否定,可以感受到作者所具有的人本精神和明确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2.
《双城记》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价值意蕴新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以18世纪末法国革命为背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对以侯爵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和德伐石太太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雅各宾派,均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鞭挞,讴歌了卡尔登代人受死的英勇壮举和献身精神。在摆脱了过去长期形成的“文学政治化”的倾向之后研读这部作品,应对该书的价值意蕴和认识功能重新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3.
谈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爽 《长春大学学报》2003,13(6):103-105
狄更斯小说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他的多部小说都表现了这一点,其中更以《双城记》为代表。本文详细阐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并对之加以剖析。指出其进步性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双城记》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一部力作,作者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描写当时的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和仇恨。从作品中作者对善良、正直的赞扬,对复仇者暴力行为的否定,可以感受到作者所具有的人本精神和明确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5.
狄更斯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同时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一生作品颇丰,其创作内容最重要的特征是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其中以《双城记》最具有代表性.《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本文从小说中人物进行分析,从中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19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是一位人道主义思想者,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善,表现人性是他作品的重要主题,而其代表作《双城记》集中表达了人性的异化与人性的守望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7.
《双城记》是狄更斯以18世纪法国革命为背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借助于意象巧妙地突出主题、揭示人物性格,通过得伐日太太的编织,将所有人物、情节串联起来,并借此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8.
暴力与革命,革命者与暴徒,这些概念的涵义至今应当被人们文明地分辨开来了。狭隘的功利主义曾主宰过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影响了我们对《双城记》主题丰富内蕴的深刻领悟。历史的发展的确有暴力的紊乱和干扰,革命也绝不是简单的阶级地位的互换。狄更斯《双城记》留给我们的艺术真谛远不至这些。  相似文献   

9.
英国19世纪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作为时代道德的扫描仪和良知的打印机,通过持续不断地关注底层和良知的方式为世人构建了一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世界,相反相成了那个伟大的物质世界,赢得了他个人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同时也为英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本文在对狄更斯的缅怀和对《双城记》的再读以及对小说中重点情节再现的基础上,从狄更斯以及《双城记》看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分析了人类文化强大的载体在于"以人为本";打造文化强国的基础在于"正视问题";最终提出了"最好的时代"期待"狄更斯式"的伟大作家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0.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详细论述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并深刻反思了法国大革命对旧制度的彻底否定和完全抛弃所带来的结果。近年来引发世界关注的阿拉伯之春在某种程度上与法国大革命有相似之处,思考法国大革命和阿拉伯大变局的前因后果以及自由和民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中,元小说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小说形式。通过从元小说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分析其元小说技巧,认为元小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模式中最典型的一种,元小说的特点实际上已演变成后现代主义小说形式创新的普遍特征了。因此,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元小说式的解读,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解读它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法国大革命高举自由的旗帜,沉重地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不仅将自由传播到欧洲各国引起了欧洲革命,而且也传播到东方各国。但是,法国大革命中发生的惨剧令世人感到恐怖和不安。中国的改良派认为法国大革命以自由为号召有其原因,虽然取得了很多自由成果,但是仍不免归于拿破仑专制,而中国不存在用法国式的大革命争取自由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法国大革命高举自由的旗帜,沉重地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不仅将自由传播到欧洲各国引起了欧洲革命,而且也传播到东方各国。但是,法国大革命中发生的惨剧令世人感到恐怖和不安。中国的改良派认为法国大革命以自由为号召有其原因,虽然取得了很多自由成果,但是仍不免归于拿破仑专制,而中国不存在用法国式的大革命争取自由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15.
《花腔》是对中国革命史奇特而具有讽刺意味的解读。小说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革命现代性"诉求中遭遇的困境与尴尬,是"启蒙现代性"被"革命现代性"置换后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上悲剧性的危机。反思的是"五四"以降,真正胸怀天下、济世苍生的知识者与革命的关系,解构的正是他们参与并推动历史前进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追问了"五四"至建国这段革命进程中知识者的命运如何被革命改写。在反思知识者与革命的背后,是对建国后知识分子更为深重的苦难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16.
《二月》讲述了一个漂泊者的故事。萧涧秋回芙蓉镇,是幻想用故乡与爱情,将养漂泊人生孤寂彷徨的疲惫心灵;他的离去,表明他的思想行为与沉滞的社会格格不入。小说既表现了中国特定历史情境中的波希米亚人的生命体验,又包含了对现实社会和国民性弱点的文化批判。小说的艺术特色,一是浓郁的伤感浪漫的主观抒情性,二是情节结构与情绪结构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18.
“情种画廓”是古代小说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画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巨变,人们的爱情观念也在发生着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进步的变化。《西厢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连成》,作为古代描写爱情的学伤口链条中间的三个小小的环节,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中国封建社会爱情观念,道德发展的轨迹,织成一道“情种”未必都懂情的“情种画廓”。  相似文献   

19.
彭婷婷 《科技信息》2009,(24):106-106
《名利场》出自于英国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萨克雷之手,其片段“开幕以前的几句话”描写的是一个舞台的领班在开幕前的开场白,它在国内有不同的译本。本文作者选取杨必、李明、贾文浩以及贾文渊的译文,从文章的选词,语言的形式和生动性等方面对这三篇译文进行对比和评析。  相似文献   

20.
“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艺思想的核心部分,也是其词学理论的根本,是其探寻诗词艺术魅力的标准,本文试从情与景、典型与概括、审美与联想诸方面,谈谈对“境界”说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