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饱和水溶液和固体研磨两种方法制备对乙酰氨基酚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两种包合方法均形成包合物,且最佳摩尔比为1:3。但从工艺角度和收率考虑,固体研磨法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两种方法(饱和水溶液法和固体研磨法)制备的对乙酰氨基酚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进行对比实验,利用化学分析法对包合物的性能进行研究。表明,将对乙酰氨基酚与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后,不仅能提高药物的利用率,而且使其溶解度增大了3.41倍。  相似文献   

3.
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大蒜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研磨法制备了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用正交设计对包合物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佳条件:β-环糊精12 g,大蒜素1 mL;温度25 ℃;反应介质pH=6;研磨时间2 h.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包合物中大蒜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以及冷冻干燥法制备吲哚美辛环糊精包合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包合物中吲哚美辛药物的含量,计算包合率。结果表明,用研磨法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最高,高达61.0%,差示扫描量热图谱说明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与吲哚美辛形成了包合物。采用研磨法制备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时能给予较高的能量,可以克服磺丁基醚-β-环糊精分子的空间位阻,使药物分子更容易进入主体分子空腔内,得到较高的包合率。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β-环糊精(β-CD)对阿克他利(Actarit,简称Acta)的包合作用.应用旋光度法确定包合比例为1:1;相溶解度法表明,随着β-CD浓度的增大,阿克他利的溶解度随之增加;比较包合物的不同制备方法发现,饱和水溶液法收率和载药量最高,并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Acta-β-CD包合物,同时,采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采用研磨法制备桉叶油与β-环糊精包合物,应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法进行实验,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条件是:桉叶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质量比为1∶10,包合温度为50℃,研磨时间为2h,得包合物的产率和包合率分别为98.01%和93.01%.  相似文献   

7.
对几种中药混合挥发油β-环糊精包和物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包和率为指标,研究饱和水溶液法和超声法包合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包和物制备最佳方法是饱和水溶液法,工艺为:V(挥发油):m(β-环糊精)=1:10,40℃搅拌1 h,干燥温度为50℃,包合率可达到78.02%.饱和水溶液法比超声法更易控制温度,具有快速、简便等特点.本研究为几种中药混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饱和物的制备提供了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8.
利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对羟基酪醇进行包合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利用率.通过比较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和研磨法3种环糊精包合技术方法,确定最优的包合方法,再结合正交设计优化包合工艺.羟基酪醇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包合方法是饱和水溶液法,最佳工艺为:在恒温50℃条件下,羟基酪醇体积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6,搅拌1 h,搅拌速度为1 200 r/min.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羟基酪醇-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可行,操作简单,可有效提高羟基酪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用固相研磨方法合成了β-环糊精与4-(4-硝基苯偶氮)-1-萘酚的包合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H-S核磁共振波谱,差-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固相法(1150℃),分别制得x=0.05、0.11、0.15的系列钙钛矿型锂快离子导体陶瓷材料Li3xLa2/3-xTiO3,(以下简称LLTO).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产物的结构和纯度予以表征,结果表明为钙钛矿型结构,其纯度随研磨时间和焙烧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将系列产物研磨、压片成型后应用于pH传感器,对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进行检测并比较其响应灵敏度,结果表明灵敏度随LLTO纯度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芒柄花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通过调节溶液pH值制备出芒柄花素-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加以鉴定.制备芒柄花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产率为73.24±0.39%,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大于芒柄花素单体.  相似文献   

12.
尼群地平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但其难溶性限制了药物的剂型开发运用.采用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波法进行制备,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确定最佳制备方法及工艺.利用显微观察、X-衍射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定及研究包合物性质.结果表明超声波法制备的包合收率最优,其最佳包合工艺为超声功率为40 W;β-CD:尼群地平为2:1(摩尔比);超声温度为40 ℃;超声时间为70min.包合后的药物比原料药的溶解性增强了10.5倍,光稳定性增强3.7倍,其性质的改善,有助于其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固相研磨法制备LaCoO_3掺杂的TiO_2及其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固相研磨法制备了LaCoO3掺杂的TiO2纳米粉体(x=0.3%,0.6%,0.9%,1.2%,1.5%).通过XRD,SEM等手段对所合成粉体的晶型、大小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上述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1)所合成的粉体为锐钛矿型TiO2,球型,粒径均匀,大约为50nm,掺杂并没有改变粒子的晶型;(2)掺杂LaCoO3后,使TiO2的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当掺杂比例为1.2%时,光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在无溶剂的条件下,香豆素 3 甲酰氯与等当量的各种芳胺在室温下研磨可快速、定量地得到N 芳基 香豆素 3 酰胺(1a~1i).该法与传统的溶液法相比较具有无有机溶剂污染、反应速度快、产率高和后处理简单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的是把经过精车或砺磨的表面粗糙度为0.8~0.4的金属零件平面,在平面研磨机上用涂敷研磨法直接进行细研,可达到0.05~0.025,再用压嵌研磨法进行精研,可达到0.025~0.006。  相似文献   

16.
文中建立了一种新型的L-苯丙氨酸(L-Phe)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重结晶法制备功能化β-环糊精-L-苯丙氨酸包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等检测手段对包合物进行表征.首次在包合物研究基础上加入辅助功能单体、交联剂、复合光引发剂在混合有机相中制备了L-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且能够成功洗脱进行再吸附.结果表明,常温下每20 mg包合印迹聚合物、未包合印迹聚合物以及非印迹聚合物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79.3μmol/g、146.36μmol/g和64.65μmol/g.  相似文献   

17.
依折麦布(ezetimibe, EZT)是一种选择性肠道胆固醇抑制剂,然而水溶性差限制了其应用.包合物的制备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水溶性,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EZT的羧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通过冷冻干燥法得到最终的粉末状包合物.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结果证实了包合物的成功制备,相溶解度法表明羧甲基-β-环糊精与EZT结合比为1∶1,二者的结合常数为187 M-1,增溶倍数为412倍.溶出实验结果表明包合物的制备明显提高了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8.
姜黄素水溶性制剂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出水溶性姜黄素-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分析等方法加以鉴定.结果表明姜黄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产率为86.07±0.20%,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大于姜黄素单体.  相似文献   

19.
导电聚苯胺纳米片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过二硫酸铵为氧化剂,以H4SiW12O40为质子酸和掺杂剂,通过低温固相研磨法成功合成出H4SiW12O40掺杂的聚苯胺(PANI)纳米片.以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杂多酸掺杂PANI纳米片进行了表征.采用标准四探针法对H4SiW12O40掺杂的PANI纳米片进行了测定,测得其电导率为1.5 S/cm.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拟研究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正交实验考察薄荷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对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工艺的影响,以薄荷油的收率为指标,找出最优处方工艺.并用TLC,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扫描与电镜扫描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薄荷油:β-环糊精为1:4,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