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政道文选(科学与人文)》是一部文集,是李政道先生回忆和叙述其科学人生与人文追求的文章结集。但在我看来,它更是一部非传统意义上的不完全自传,是我们了解李政道先生本人风貌及其毕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李政道先生成就斐然且深受世人尊敬,  相似文献   

2.
今年11月15日中午,著名美藉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在中关村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与首都新闻记者们相聚并共进午餐。该中心负责的同志援引李政道博士的话介绍说,李政道博士此举是要还个愿:他"欠"首都新闻界朋友们一顿饭。这次  相似文献   

3.
中科院研究生院主办的“李政道讲座”去年拉开帷幕,虽然李政道教授因工作原因,未能亲自出席开讲仪式,但他特地为此录制了讲话录像。录像播放了,李政道教接向同学们娓娓道出他所经历的一件趣事:  相似文献   

4.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1940年到美国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大师级的物理学家费米教授。费米教授每一周用半天时间跟李政道讨论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让学生对一切物理的问题都要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找到答案。费米每次讨论时都问问题,让李政道回答。  相似文献   

5.
《少儿科技》2014,(4):9-9
<正>1957年,年仅31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当年诺贝尔奖授奖晚宴上,有许多瑞典大学生参加。宴会到了高潮,同学们点李政道的名,想听一听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声音。李政道事先并没有准备,他灵机一动,走到麦克风前讲了起来。他说:我想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是取自中国的小说《西游记》,故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1998,(9)
今年春节前夕,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特地从美国赶来北京,宣布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决定:捐献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以李政道伉俪的名义设立了基金。此举在我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在1月23日举行的基金签字仪式上宣读了朱镕基的贺信,贺信称赞此举"是很有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讲话指出:"设立这个基金,表现了李政道教授及已故夫人秦女士对祖国、对科学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青年的关心。"宋平同志说,政道先生一家  相似文献   

7.
许智宏校长:尊敬的李政道先生,各位老师和同学: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来了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与大家座谈.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副校长林建华教授,物理学院院长叶沿林教授,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和长期参与领导物理系工作的沈克琦教授,原物理系主任、著名教育家赵凯华教授.  相似文献   

8.
《华东科技》2009,(7):74-76
2009年6月15日下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博士“挑战的物理”报告会在沪举行。在整场演讲中,吸引眼球的不仅有儒雅、风度翩翩的李政道先生,还有在他演示文稿上显示的秀丽流畅的书法。  相似文献   

9.
 《李政道评传》出版了,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的同仁以特快邮件的方式寄予我。收到此书,感到受宠若惊--要论李政道先生(图1)一生所认识的人与直接影响过的人,我应该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位。我不是他的同学,不是他的同事,不是他的学生,不是他的合作者,不是他的博士后,更不是他所主办的"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之一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李政道教授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相似文献   

11.
张乃军 《科技潮》2001,(11):19-19
21世纪第一个国庆节期间,庄严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前人头攒动,他们来自祖国各地参加李政道大型学术报告会暨中国工业高科技论坛的代表。为了此次报告会,李政道先生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精心准备。李政道教授的名为“物理的挑战”的主题报告从我国古代的物理研究讲起,论及当前世界物理科学研究的成果,21世纪的发展前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科技市场研究开发的关系,以及科学与艺术丰富了人类创造力的新理论,给近万名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才培养也要讲科学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根本,是推动科技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如何培养新一代科技人才并促进其健  相似文献   

12.
封面说明     
正封面取自国画"无尽无极",是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为李政道先生所作.它体现了深奥的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宇宙产生于似乎是静态的阴阳两极对峙——似静欲动的太极结构孕育着巨大的能量,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现在它已成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徽标.非常感谢李政道先生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李政道教授于一九七四年五月访沪期间,作了题为“不平常的核态”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李政道根据高能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分析了参加强作用的自旋为零、宇称为正的σ介子场的特性,预言将有一种依靠这种σ介子传递核力的“不平常的核态”存在。当原子核从平常核态转变为不平常核态时,核的许多性质都会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历程1980年,由杨振宁、李政道等美籍华裔科学家倡议在美国创办;1984年转至国内办刊并正式建立科技导报社;1986年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15.
历程1980年,由杨振宁、李政道等美籍华裔科学家倡议在美国创办;1984年转至国内办刊并正式建立科技导报社;1986年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16.
封面说明     
正封面取自国画"无尽无极",是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为李政道先生所作.它体现了深奥的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宇宙产生于似乎是静态的阴阳两极对峙——似静欲动的太极结构孕育着巨大的能量,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现在它已成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徽标.非常感谢李政道先生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同意我们将"无尽无极"用作本刊的封面.  相似文献   

17.
封面说明     
正封面取自国画"无尽无极",是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为李政道先生所作.它体现了深奥的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宇宙产生于似乎是静态的阴阳两极对峙——似静欲动的太极结构孕育着巨大的能量,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现在它已成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徽标.非常感谢李政道先生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同意我们将"无尽无极"用作本刊的封面.  相似文献   

18.
封面说明     
正封面取自国画"无尽无极",是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为李政道先生所作.它体现了深奥的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宇宙产生于似乎是静态的阴阳两极对峙——似静欲动的太极结构孕育着巨大的能量,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现在它已成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徽标.非常感谢李政道先生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同意我们将"无尽无极"用作本刊的封面.  相似文献   

19.
历程1980年,由杨振宁、李政道等美籍华裔科学家倡议在美国创办;1984年转至国内办刊并正式建立科技导报社;1986年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会刊。钱宁教授、孟昭英历程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金秋10月“碧云天,黄花地”,正是北京城最美丽迷人的季节,又逢国庆,中秋双节重合,本刊编辑部向广大读者道一声:节日快乐!躬逢盛世,喜事相连,10月7日,李政道教授“21世纪科学的挑战”大型学术报告会,”中国工业高科技论坛”将在北京隆重举行。李政道、周光召、路甬祥、徐冠华等政要、名流将“登坛”纵论科技、经济的天下大势。“阵前论剑、沙场点兵”,可谓”入世”前的一场精彩预演。本刊作为这次论坛的媒体支持单位,将在“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