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直接电解硫化氢碱性溶液(通常用Na2S溶液表示)产生单质硫和氢气的关键问题是单质硫在阳极表面上沉积而导致的阳极钝化. 用硫化氢气体分解Na2S的阳极电解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对这一方法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对简化S-H2O 系的电势-pH图的分析表明,多硫化物Sx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且随着体系中溶解态物质的总硫浓度T(s)的增加,高级多硫化物的优势区增大.当Na2S阳极电解液与硫化氢气体反应时,固相硫稳定存在于pH较低和H2S 分压较小的环境中.分析表明,当H2S 分压为1atm,溶液pH值小于8时,大多数多硫化物分解为单质硫S、S2-, HS-或H2S(aq.).分析结果对电解产生多硫化物以及用H2S气体分解多硫化物的实际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图6,表1,参10.  相似文献   

2.
桂北一洞锡多金属矿床为一主要产出于基性岩体中的锡矿床。原生锡矿石类型主要为锡石—云英岩型,锡石—电英岩型,锡石—石英型、锡石硫化物型及部份纤维状锡石。对各类型矿石中锡石进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标型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锡石形成物质来源,锡矿成因类型划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升流式填料塔中,通过接种排硫硫杆菌形成稳定生物膜.在pH值和温度分别控制在 7. 0±0. 1和 30±2℃条件下,进水质量浓度分别为 85. 76, 177. 83, 269. 55和 394. 26mg/L时,改变硫化物容积负荷 (VLR)和溶解氧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和分析硫化物容积负荷与溶解氧共同作用下硫化物的去除规律、硫酸盐的生成规律以及单质硫的生成率,并对建立的模拟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升流式生物填料塔内废水中的硫化物去除率能达到9500以上;应用模拟方程,对于不同的进水浓度,都能找到一个最佳的运行工况.在硫化物去除率和单质硫的生成率达到最佳时,保持反应器的最大容积负荷和最小的溶解氧.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GC-SCD),建立了碳五原料中各种硫化物类型分布的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对碳五原料中各种硫化物分离的影响,定性了某碳五原料中的9种硫化物。采用该方法,硫化物中的硫在其质量浓度为0.5~100mg·kg-1,其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90,其响应与硫化物的类型无关,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5%(n=7),回收率达到90%~112%。  相似文献   

5.
2-硫代四氢咪唑酮的合成及其对碳钢缓蚀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二胺和二硫化碳合成2-硫代四氢咪唑酮并通过红外谱图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再用静态挂片法研究不同浓度的2-硫代四氢咪唑酮在0.0807m o l/L HC l溶液中对N 80低碳钢的缓蚀性能;同时用N 80钢片的腐蚀速率求出2-硫代四氢咪唑酮的缓蚀效率.然后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测得不同浓度的2-硫代四氢咪唑酮在0.0807m o l/L HC l溶液中对N 80钢片的T afel曲线和E IS谱对其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2-硫代四氢咪唑酮在0.0807m o l/L HC l溶液中对钢片的缓蚀机理,分析可能是在N 80钢片表面形成一层吸附膜。  相似文献   

6.
內生成因鈷矿物主要以砷化物、硫砷化物和硫化物形式出现,笔者根据鈷矿床的实际研究和文献资料的分析,确定它們的共生类型主要为(1)硫化鈷型;(2)輝砷鈷矿型;(3)方鈷矿—斜方砷鈷矿型;(4)鈷鎳砷化物型。笔者采用Co-Fe-As-S系成分—共生图解来說明上述各类型的矿物成分特征和成矿溶液离子浓度变化的意义。利用这一图解可以清楚地闡明主要內生鈷矿物在不同类型中分布的规律性,它取决于成矿溶液中硫、砷、鉄、鈷等离子浓度的不同对比。根据各类型中的鈷矿物形成順序,表明成矿阶段初期通常以低硫化物,或低砷化物的形成为其特征,而成矿阶段后期以高硫化物,或高砷化物的出现为其特征。从上述各类型中,(2)和(3)主要形成于高温热液阶段,(4)乃是典型中低温热液阶段的矿物組合,(1)在高温或中低溫热液阶段均可出现。确定它們形成温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在其矿物組合中有否鎳矿物的共生。  相似文献   

7.
从矿床地质、矿物组合和矿物包裹体等方面对九毛锡矿床的研究表明,成矿温度为160~405℃,压力约340~500bar,盐度为4.8~29.6wt%。成矿流体的同位素组成:氢同位素-43~-53‰、氧同位素2.94~7.53‰、总硫硫同位素-7.58~1.05‰,具岩浆水和混合硫源的特征。成矿流体沸腾作用是锡石沉淀和富矿石形成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8.
绿硫细菌是一类严格厌氧和专性光养的光合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于含硫化氢的沟渠、池塘、湖沼、硫泉以及近岸的海水、海泥中。它们在光合同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可将一些硫化物最终氧化成硫酸。取决于硫化物的浓度,元素硫可以作为一种中间的氧化产物而形成,并以硫滴的形式贮存于细胞外。  相似文献   

9.
污水中的硫离子导致配制聚合物溶液黏度损失严重,影响驱油效果。为明确硫离子导致聚合物黏度降低的机制,防止聚合物黏度损失,实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硫离子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以及可逆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降黏前后聚合物微观形貌,利用凝胶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分析降黏前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利用量子化学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探讨硫化物对聚合物的断链、卷曲作用机制。结果表明:7 mg/L的S~(2-)能使1.7 g/L聚合物溶液黏度损失超过80%;聚合物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均方回转半径分别由降解前的3.677×106g/mol、191.7 nm降低为1.277×10~6g/mol、91.4 nm,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聚合物分子尺寸变小;导致聚合物黏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S~(2-)引发自由基链式反应,聚合物断链,同时,S2-引起聚合物分子链收缩、卷曲,网状结构被破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循环伏安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黄铜矿在中性无捕收剂浮选介质中不同电位极化后其表面产物相的化学构成.结果显示黄铜矿在中性无捕收剂溶液中表面相中的S以具有黄铜矿晶体结构的亚稳相缺金属硫化物CuFe1-xS2,CuS2和稳定相多硫化物Sn-的形态存在.当电位提高到0.1 V/SCE,表面相中的Sn-消失,大量的S0和少量高价态(+4/+6)硫相(S2O23-/SO24-)形成.当极化电位大于0.35 V/SCE,表面相中S0的量急剧减小,氧化形成了大量的高价态(+4/+6)硫相(S2O23-/SO24-).表面相中的Cu以CuFe1-xS2的形式存在,高电位下出现少量的CuO相.Fe在低电位...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们经过几年来对大厂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的详细观察和系统研究表明,大厂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1)主要矿体受中上泥盆统地层控制,并呈层状,可以与地层同步挠曲;(2)矿体内保留有典型的沉积成因的结构构造;(3)层状矿中黄铁矿内的Co/Ni比值小于1;(4)矿区及邻区的含矿层位内发现有火山物质存在。主要来自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含锡热液受早期沉积(火山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层状硫化物的“地球化学障”作用的控制而沉淀成矿。因此,大厂锑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是另一种意义的沉积—(花岗岩)热液迭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作者研究了在硫化物抗氧缓冲剂(SAOB)介质中,用硫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滴定法测定染液中硫含量的条件。并用较简便的方法排除了染料分子的干扰,采用二级微商法计算等当点。其测定硫浓度范围在10~(-1)—10~(-5)mol/L 内。实验结果表明,此法操作简便,速度较快,重现性好,回收率达到95%以上,精密度小于5%,是目前测定染液硫含量的一个灵敏方法。可应用于工厂生产工艺中硫浓度控制。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用原子吸收间接法测定污水中微量S2-。根据水溶液中硫化物能与醋酸—醋酸锌溶液形成稳定的硫化锌沉淀,将沉淀充分洗涤、溶解后测定锌离子,从而间接测定溶液中硫化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工作面打钻超前预注浆,压注石灰水溶液(或碳酸钠溶液)到掘进工作面迎头煤体内,使溶液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理化性能稳定的硫氢化物或硫化物,工作面并备足量的生石灰,抛洒迎头及巷道两帮,综掘机前方至煤壁间加装一道全断面喷雾,降低其逸出浓度,同时加强通风,多种举措,降低煤层中硫化氢含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湿式氧化法脱除铝酸钠溶液中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铝酸钠溶液中S2-使得铁的含量增加而影响氧化铝的品位,研究采用往高压釜内通入氧气的湿式氧化法脱除拜耳液中的S2-的工艺。首先探索各种因素对S2-去除率的影响,然后对湿式氧化法转化硫化物的规律和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湿式氧气氧化法S2-的去除率受釜内起始平衡氧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的影响;较适宜的操作条件是:反应温度为200℃,氧气压力为3.0 MPa,S2-的浓度为31.2 mmol/L,此时S2-的去除率为99%;在高温高压下,铝酸钠溶液中的S2-大部分被氧化为SO42-,进行的是深度氧化,只有少部分S2-被氧化为硫代硫酸根、亚硫酸根及硫的其他形态;影响S2-氧化为SO42-的因素主要是反应温度和氧气压力,当温度高达260℃、氧气起始平衡压力达到1.0 MPa时,就有98%以上的S2-被氧化为SO42-。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计检测器(GC-PFPD)对催化柴油中的硫化物及其形态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催化柴油中硫化物的类型主要为苯并噻吩类(BTs)和二苯并噻吩类(DBTs)。研究表明,苯并噻吩类硫化物比较容易被脱除,而当催化柴油中总硫含量在500×10-6时其主要硫化物形态为二苯并噻吩类;不同烷基取代的DBTs的加氢脱硫(HDS)转化率不同,其被加氢脱除由易到难顺序为:C1DBT→C2DBT→C3DBT;而单个硫化物被加氢脱除由易到难顺序为:DBT→4-MDBT→2,4,6-TMDBT→4,6-DMDBT。实验发现,加氢柴油中的硫化氢可以被氧化成元素硫,从而影响总硫分析结果。采用GC-PFPD可以有效地对最低硫含量在(5~20)×10-6的超低硫柴油中硫化物以及元素硫进行分析鉴定,为加氢催化剂和加氢工艺的筛选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探究不同浓度硫化物对黑臭河道底泥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同时分析底泥细菌、反硝化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响应变化,为强化底泥反硝化脱氮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硫化物(8 mg·L~(-1))对底泥反硝化潜势无明显影响;适宜浓度的硫化物(40和64 mg·L~(-1))对底泥反硝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当硫化物浓度升高到96 mg·L~(-1)及以上时,还原态硫对反硝化过程起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底泥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硝化培养,细菌多样性以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为主;同时,底泥细菌总数明显增加,代谢菌群的nirS丰度比、dsrB丰度比分别为1.42%和0.05%,相较原始底泥(0.15%,0.19%),反硝化细菌增值明显,但硫酸盐还原菌数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硫化物标准液的配制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碱性条件下加入乙酸锌-乙酸钠溶液形成硫化锌沉淀的形式配制硫化物标准溶液,可使其稳定保存、溶液酸度、水中溶解氧、痕量重金属离子存在、乙酸锌-乙酸钠纯度及光照射等因素,对硫化物标准溶液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去离子除氧水,控制PH=10-12,对乙酸锌-乙酸钠进行提纯等方法配制的硫化物标准使用液,室温下至少可稳定保存2个月,浓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9.
海洋二甲基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20年来,海洋二甲基硫研究一直是海洋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生源硫化物--二甲基硫,是海洋主要的挥发性硫化物,也是大气硫化物的重要来源,其在大气中的氧化产物关系着酸雨形成、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变化问题,因此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国际上许多大型研究计划都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根据20多年来国际上有关海洋二甲基硫的研究成果,对二甲基硫的生产机制、转化过程、海-气通量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的海洋二甲基硫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在该研究领域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计检测器(GC-PFPD)对催化柴油中的硫化物及其形态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催化柴油中硫化物的类型主要为苯并噻吩类(BTs)和二苯并噻吩类(DBTs).研究表明,苯并噻吩类硫化物比较容易被脱除,而当催化柴油中总硫含量在500×10-6时其主要硫化物形态为二苯并噻吩类;不同烷基取代的DBTs的加氢脱硫(HDS)转化率不同,其被加氢脱除由易到难顺序为C1DBT→C2DBT→C3DBT;而单个硫化物被加氢脱除由易到难顺序为DBT→4-MDBT→2,4,6-TMDBT→4,6-DMDBT.实验发现,加氢柴油中的硫化氢可以被氧化成元素硫,从而影响总硫分析结果.采用GC-PFPD可以有效地对最低硫含量在(5~20)×10-6的超低硫柴油中硫化物以及元素硫进行分析鉴定,为加氢催化剂和加氢工艺的筛选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