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其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傩”逐渐发展成一种完整的文化体系,跟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等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江西傩仪当中的音乐因其具有重要特性,一直保存在当地的傩仪过程当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傩仪当中发挥着营造氛围、酬神娱人、沟通人神的重要作用。而南丰石邮的傩仪,因其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傩仪的原生态文化价值,故在赣傩中最具代表性。本文将着重分析以江西南丰石邮傩仪为代表的赣傩音乐中最为突出的两种音乐形态:贯穿始终的锣鼓音乐和间歇唱起的人声唱诵。以进一步发现赣傩音乐的特点与其在仪式音乐当中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华夏文化从源头起就把人置于中心地位:天人合一,和谐共存,人是主体。傩源于远古自然宗教,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傩文化人按驱疫消灾、降吉纳福的需要,将道、释之神“拿来”,为“我”所用,并把历史或传说中非凡人物“请入”傩神“军团”。王一桃在诗里赞美了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光辉灿烂,揭示了傩文化的本质特征,礼赞了萍乡傩及其发扬光大者。这首诗具有雄浑的磅礴大气,诗人还竭力追求艺术形式的尽可能完美。  相似文献   

4.
萍乡傩庙考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傩文化的存在,已成为许多专家研究的对象.国际上有傩文化研究机构,中国有傩文化研究协会.在我国已先后在贵州、广西召开了国际傩研讨会.傩文化,是人们以傩神为核心开展的各种活动所留下来的历史遗存.它包括傩神、傩庙、傩仪、傩祭、傩面具、傩服饰、傩兵器.傩舞、傩戏、傩乐、对联等诸多内容.萍乡的傩文化遗存相当丰富,本文单就萍乡傩庙进行粗简的叙述,不对之处请行家们斧正.一、萍乡傩庙的分布萍乡傩庙之多,分布之广是其他地方难以见到的.萍乡广泛流传“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说,就足以证明傩的数量之多,傩庙分布之广.萍乡有傩神,就有傩庙,因为傩庙是傩神的安身之所,先有傩庙,再雕傩面具,然后“打醮”安神位.傩庙是人们崇拜傩神,供奉傩神,开展傩仪、祭祀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在文化生活单调时期开展娱乐活动的阵地.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服饰中的民族元素可以分为两种。外在元素是视觉形象化的,内在元素是指服饰中内涵的精神,是无形的元素,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中人类社会发展所积淀下来的观念。几千年的古代中国文明有着其独特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的一种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至今仍在使用的表意体系的文字。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不仅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而且在字里行间影缩着历史的瞬间。男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在汉字构意中有较明显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姓”、“男”、“夫”、“父”、“君”、“士”、“祖”等字形构意,结合民俗史料,探讨古代男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变迁及其在生产、家庭婚姻生活、政治领域、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地位状况,试图让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男子社会生存状态,从文字中挖掘出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7.
刘芳 《科技咨询导报》2008,(20):168-168
几千年不绝的古琴音乐文化有其强大的活力,它承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它以“大音希声”,“自然无为”,“自娱”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古琴艺术的发展,对彤成古琴艺术独特的魅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肥套”是毛南族人将感恩与祈求融合一体的傩愿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形态。其复杂性体现在其仪式、造型艺术、师公唱本、舞蹈及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烙印着毛南族人历史记忆、民族信仰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傩事活动在萍乡重新兴起,但人们对萍乡傩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分析比较各辞书中对"傩"的解释、阐述傩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学、考古学上的新发现,论文对前人关于"傩"文化起源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对萍乡傩的起源、传承现状、内涵、特色和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几千年来,人们喜爱兰花,崇尚兰花,景仰兰花,把它尊为国之兰花、花中君子,赞誉为王者之香、国色天香,关键在于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极其崇高的文化品位.兰花代表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和对美好道德的一种追求,集真善美于一身,充分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品德情操,处处散发着一种高雅、文明、和谐的气息,今天我们还要拓展兰文化内涵、赋予新时代精神.我们养兰种兰,发展兰花产业,壮大兰花事业,首先的要求在于要真正认识兰花,深刻理解兰花,充分把握兰花文化的精髓,大力弘扬兰文化,更好地为建设丽江文化旅游名市,建设美好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治民族研究,民族叙事中"结构"必然是民族志的核心问题;而族源性纪念和祭祀仪式不仅成为一个民族叙事、表述和传承的"原生形式",而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故以瑶族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为例,借用人类学仪式理论,对瑶族仪式叙事的"根范式"进行分析;试图证明:任何一个民族重要的代表性仪式都存着特定的"原型结构",它既是存在,也是叙事,更是本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作为一种伦理制度,一直支配着传统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并起着化民成德的作用。有"礼之始"之称的冠礼在古代中国地位非常重要,它在帮助个体顺利跨越人生的不同阶段的同时又引导其进入礼的社会语境。冠礼是以仪式为载体的"成德之教",通过具体而生动的礼仪活动来启发和教育个体,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冠礼具体仪节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今天依然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3.
“竜”,壮语森林之意。云南壮族年年祭“竜”,并以之作为村社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本民族群体团结的纽带。他们认为:有“竜”环抱的村寨,人能健康长寿,百姓衣食无忧;“竜”的圣洁能免除疾病、瘟疫,预防自然灾害;他们把“竜”的萌、发、荣、枯视为春、夏、秋、冬的信息,更把“禁山林、培风水”说成是“关乎地灵人杰”的大事。壮族虔诚地祭祀森林并对其严加保护的传统风俗,实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本质是“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4.
口愿书是陕北说书重要的演唱形态,陕北农村口愿书具有相对固定的仪式行为和说唱程序,与民俗生活联系紧密,是民众向神灵许愿、还愿、报答神恩的行为方式,具有显明的民俗宗教特色。陕北农村口愿书反映了陕北农村多神灵信仰以及民众祈保平安、消灾免难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圈有着丰富的太阳母题神话。多日神话乃其中之经典篇章。完整的多日神话包括生日、多日和征日三部分。古代典籍中均仅存片断,各民族传说中保存得相对完整。对于多日神话原型和寓意的阐释,“酷热干旱说”、“十干历法说”、“诸日部族称王说”等都不够圆满。其实,这个神话保存了古代先民的原始记忆,是对远古时代“幻日”这种自然天象的一种幻想性解释。最新的“多日并出”现象为之提供有力的证据。这个神话的深刻寓意则与原始宗教有关,它折射出我国古代先民自然崇拜中的日神信仰。  相似文献   

16.
A Little Cloud是爱尔兰现代派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一部短篇小说。长期以来,小说的标题A Little Cloud如乔伊斯的写作风格一样,云遮雾障,令人费解。人们根据自身的理解与联想,对该标题作了不同的翻译与阐释,但普遍认为“a little cloud”意指“天上的一小片云”,象征着生活的甘霖。笔者通过诸多研究与论证,最终得出:a little cloud意指“一个小烟圈”,象征着主人公从最初的“精神瘫痪”到希冀到快乐,直至希望破灭而最后顿悟(epiphany)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此研究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把中国科学院资源计划项目(ARP)放入“人”、“信息”和“信息环境”三者交互影响的视角里,分析了408份问卷样本,发现“客服人员认真负责”“、信息质量满足需求”“、信息共享程度满足需求”“、信息标准化程度满足需求”“、信息化培训有成效”和“及时吸纳使用者意见”等对ARP构建成效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了ARP构建的优化建议。ARP是中科院构建的旨在提高科研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多次升级,ARP已在中科院规范工作流程、加强管理协同、共享信息资源和支撑管理决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往研究大多将ARP看作独立系统,尚未从其与人及周边环境关系的角度探析构建成效。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解释学之本并无原初的封闭的整体意义、其意义是由解释以各自的世界经验在对本的解释中不断发生的观点看,在“回到马克思”的口号下,马克思哲学被界定为历史唯物主义,它偏重于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的社会关系的历史分析,注重的是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的实践的制约性;在“重读马克思”的口号下,马克思的哲学被界定为实践唯物主义,它偏重于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的批判超越的本质分析,注重的是实践批判的现代和后现代意义。二相比,后较之前,似具有更多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行政伦理思想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所创立的,它是马克思主义行政伦理思想中国化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良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相结合的结晶,主要包括“民本公允”、“忠诚勇敢”、“勤勉俭朴”、“廉洁自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纵横捭阖的"说辞",反映出我国战国时期说苑盛况与策士风采.他们善于运用"理、势、利、激、讽"等说服术,在口才心理学、逻辑学、修辞学、演说语言技巧与情感的运用等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具有极高的"说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