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Corning一价阳离子选择电极(M^+ ̄ISE)和Orion氯离子选择性电极(Cl^- ̄ISE)组成可逆电池,即Cl^- ̄ISE/RbCl(m),H2O(1-x),DMF(x)/M^+ ̄ISE 通过测定上述测量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m^0/mV),根据溶液热力学原理,运用扩展的Debye-Hueckel公式,计算求得了RbCl由H2O至(H2O ̄DMF)混合溶剂的标准迁移自由能(ΔGt^0/k  相似文献   

2.
分别测定了PAC电极(Pb-Ag-Ca新型阳极的简称)在MnSO4-H2SO4溶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及阳极极 线,从图中求得:icor=15.85μA/cm^2,ψωr=-0.095V,Vcor=2.95Kg/m^2ann.7.90%(电极重量每年消耗的百分数)i。(2)=54.70μA/cm^2及i。(3)=1.10μA/cm^2;讨论了PAC阳极的腐蚀机理即反应(2)受反应(3)的动力学参数所  相似文献   

3.
当脉冲辐照a-Si∶H膜的XeCl激光能量密度在240mJ/cm ̄2以上时,可引起被辐照膜发生明显的固相晶化;通过拉曼(Raman)散射谱、扫描电子显微照象(SEM)和紫外(UV)分光光度吸收谱的实验,研究了不同辐照条件、不同膜厚及各种膜结构试样的晶化效果;还研究了使用CO_2激光退火对被辐照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晶化膜的晶粒大小在0.1~1.0μm时,Raman位移为510cm ̄(-1)~517cm ̄(-1)、半峰高宽度为10cm ̄(-1)~15cm ̄(-1);a-Si∶H膜经XeCl激光辐照或CO_2激光退火后,都会增强晶化膜的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4.
用喷涂法和溶胶—凝胶工艺制备PT/SnO2(Sb)/SiO2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喷涂法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Rs为100-200Ω/cm^2的SnO2(Sb)透明导电薄膜,并且以SnO2(Sb)/SiO2为衬底和底电极,用Sol-Gel法制备PbTiO3(TP)。薄膜。TP膜为多晶,与SnO2(Sb)膜之间不存在界面反应。  相似文献   

5.
成功地合成了两种新的杂多酸的过氧化合物,过氧12─钼磷杂多酸具有如下组成比例:P:MO:O2-2=1:12:10,符合于分子式:H3[PMo12O30(O2)10]xH2O(I)。过氧12─钼硅杂多酸具有如下组成比例:Si:Mo:O2-2=1:12:8,符合于分子式H4[SiMo12O32(O2)8]·xH2O(Ⅱ)。 所采取的方法是在非水介质中合成,在用通常采用的方法制备的油状的12─杂多酸乙醚络合物中加进30%H2O2溶液,颜色由杂多酸的黄色,逐渐转变成橙色的过氧杂多酸。用纯的乙醚洗涤化合物,并用通常方法分析新化合物的组成。 我们研究了它们的若干性质和红外吸收光谱。化合物(I)Mo-O-Mo伸缩振动频率在500和780cm-1处。过氧链(-O-O-)=吸收谱带的频率在920cm-1处、相当于(AmH)H2[PO2(Mo2O7·4O)2·2Am][1]的595,720与880cm-1。化合物(Ⅱ)Mo-O-Mo伸缩振动频率在520和780cm-1处。过氧链(-O-O-)=吸收谱带的频率在1090cm-1处,则是首次发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直流磁控离子溅射及后热处理工艺在(001)LaA103单晶衬底上制备的T12Ba2CaCu2O8高温超导薄膜,经X-光衍射θ-2θ和Φ扫描测试证明,薄膜是外延生长的。薄膜的超导转变温度高达108.6K。在液氮温度下,零磁场时的临界电流密度达7.6×106A/m2。薄膜具有很强的磁通钉扎能力。当垂直于膜面外加一个4特斯拉的磁场时,临界电流密度仍可保持1.1×106A/cm2。  相似文献   

7.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方法在400 ̄670℃和7 ̄70Pa氧压下制备了(Sr,Ca)CuO2无限层薄膜。通过薄膜的X光衍射(XRD)测量来进行薄膜的相分析。A2CuO3+δ(A代表Sr,Ca)相在SrTiO3,LaAlO3,CaNdAlO4和MgO衬底上在400 ̄600℃极易生成,而无限层ACuO2+δ相只能在高于470℃和相配的SrTiO3和LaAlO3衬底上生成。在SrTiO3衬底上当温度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用射频辉光放电装置制备的掺氮非晶硅(a-Si_(1-x)N_x:H)光敏薄膜材料的光电特性。结果表明,合理地控制氮气(N_2)与硅烷(SiH_4)气体的流量比例(即V_(N2)/V)以及其他有关的工艺参数,能够制备出暗电阻率p_D>10 ̄(14)·cm,光、暗电导率比≥10 ̄2,光电性能稳定的a-Si_(1-x)N_x:H光敏薄膜材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正交理论,以Al-CAS-CTMAB为体系,对常用的单因素变化法所选择的最佳显色条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采用正交设计法选择出的最优条件下,Al-CAS-CTMAB体系的摩尔吸光系数可达2.4×10 ̄(-5)L·mol ̄(-1)·cm ̄(-1),比常规单因素变化法提高2.4倍。  相似文献   

10.
利用离子束混合方法在Sm质量分数为20%的Sm-Fe多层薄膜中,当注入能量为60keV的N离子时,成功地制备出Sm-Fe-N磁性薄膜.经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当N离子的注入剂量为1×1017/cm2时,形成Sm2Fe17Nx磁性薄膜;而N离子的注入剂量为2×1017/cm2时,Sm-Fe多层薄膜转变成非晶磁性薄膜,而且Sm2Fe17Nx磁性薄膜和Sm-Fe-N非晶磁性薄膜的磁性(饱和磁性强度、矫顽力)与注入前的Sm-Fe薄膜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用中-四(对二甲基丙磺基胺基)苯基卟啉作光敏剂,在电子给体三乙醇胺(TEOA)和电子受体甲基紫精(MVI_2)存在的情况下,研究了TEOA/MeTPS/MV ̄(2+)/DMSO+H_2O(V/V=80:20)体系的光敏化还原MV ̄(2+)动力学,并由动力学参数a,光诱导时间t_i,初始反应速率υ_0来衡量光敏剂的优劣。  相似文献   

12.
以正丁胺为模板剂,水热法合成了Zn-ZSM-5,Zn-AlZSM-5-沸石分子筛,以XRD,IR,SEM,吸附量等分析手段对合成的沸石进行了结构和物性表征,发现晶化温度,m(Na2O)/m(SiO2),m(SiO2)/m(ZnO)和铝的加入等影响因素对Zn-ZSM-5的合成于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采用Ar^+离子溅射方法将300nm SnO2薄膜沉积在Si片上,分别对膜层进行60keV,5×10^16cm^-2Mg^+离子注入和100kdV,6×10^16cm^-1Nb^+离子注入,对未注入,Mg^+离子注入,Nb^+离子注入3种薄膜进行500℃,4h退火处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稳态极化曲线和电势扫描方法探讨了醋酸-醋酐有机体系中Mn(Ⅲ)在铂电极上阳极氧化生成Mn(Ⅲ)的电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Mn(Ⅲ)主要以Mn(OAc)2形式存在时,Mn(OAc)2在铂电极上阳极氧化生成Mn(OAc)3;电化学反应的特点是低电流密度为电化学反应步骤所控制,而高电流密度为混合过程所控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Mo ̄ⅤO(TPP)Cl与O_2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1:1体积比CH_2Cl_2-DMSO溶剂中,在18-crown-6存在下,配合物Mo ̄ⅤO(TPP)Cl被O ̄-_2还原的反应通过一系列中间物,最后生成Mo ̄ⅣO(TPP)(18-crown-6),本文给出了详细的反应动力学网络。  相似文献   

16.
阴极共沉积Ni(OH)2薄膜在碱淀粉液中的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阴极电沉积法在镍基底上制备Ni(OH)薄膜,循环伏安法在1.0mol.dm^-3KOH溶液中测量了薄膜电极的催化析氧特性,沉积Ni(OH)2的薄膜电极比镍基底增加了20mA.cm^-2的析氧电流。在制膜过程中掺杂7%Ce(V/V)得到的复合氢氧化镍薄膜电极在碱溶液中的析氧电流又增加了约20mA.cm^-2,分光光度法和薄层扫描分析法对薄膜进行了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以色谱技术研究了负载型Ni(Ac)_2的热分解性能。结果表明,Ni(Ac)_2的分解过程取决于载体的性质。强酸性载体HZSM-5分子筛起催化分解作用,导致Ni(Ac)_2分解时在低温区出现CH_4和CO_2峰;MgO与Ni(Ac)_2的配位作用致使Ni(Ac)_2有两个最佳分解温度,CO_2,CO和H_2相应地都出现两个峰;与MgO和HZSM-5相比,SiO_2和γ-A1_2O_3对Ni(AC)_2热分解的影响不很明显。但SO_2,γ-A1_2O_3和HZSM-5有较强的甲烷化效应。  相似文献   

18.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EPR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PR谱法对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作表征。结果表明:在少量Al ̄(3+)掺杂的ZnO-Al_2O_3体系可检测到g=1.9606±0.0002,△Hpp=2.8G的顺磁信号,其强度随Al_2O_3掺杂量增加而增强,当Al/Zn~2/100(原子比)时趋于峰值;而在三组份Cu-ZnO-Al_2O_3和四组份Cu-ZnO-Al_2O_3-Sc_2O_3催化剂体系中,此顺磁信号基本消失。以上结果为三价金属离子(Al ̄(3+)、Sc ̄(3+))在ZnO晶格掺杂诱生正一价缺位从而有利于Cu以+1价态存在的观点,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9.
斑叶竹节海棠的离体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斑叶竹节海棠的离体快速繁殖实验及结果。以斑叶竹节海棠的叶片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浓度配比的6-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诱导生芽,其中以0.4mg/L6-BA和0.2mg/L NAA的配比为最佳,生芽率达94%。以此培养基为增殖培养基成苗。当苗长至3 ̄4cm时,切下苗在1/2MS或1/2MS+0.1mg/L IAA的培养基上生根,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移载成活,成活率达90%。在增殖和生根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采用准分子激光诱导CVD淀积SnO_2透明导电薄膜,并在其生长过程中进行掺杂Sb的实验,研究了薄膜生长速率及薄膜电阻率与激光能量密度的关系,得到了电阻率为1.49×10 ̄(-3)Ω·cm的高质量的SnO_2薄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