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我国现有热管式真空集热管及其太阳集热器的基本结构及研究状况,特别介绍了CPC型热管真空管太阳集热器。对热管真空管型太阳集热器在各种场合的应用做了分类介绍。最后指出热管真空管型太阳集热器及与建筑结合的太阳集热系统是未来太阳能热水利用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方法获得平板集热器的效率随自身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能量平衡温度,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传统太阳能集热器热循环控制方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以集热板的温升速率和太阳能辐照度来简化评估集热器集热效率的方法;给出了对太阳能集热器控制算法的优化方案和控制流程.实验数据表明:优化后集热器的集热效率随太阳辐照度的变化明显变小,太阳能的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方法获得平板集热器的效率随自身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能量平衡温度,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传统太阳能集热器热循环控制方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以集热板的温升速率和太阳能辐照度来简化评估集热器集热效率的方法;给出了对太阳能集热器控制算法的优化方案和控制流程.实验数据表明:优化后集热器的集热效率随太阳辐照度的变化明显变小,太阳能的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1北方地区太阳能系统的防冻问题为解决屋面太阳能管道系统冬季的防冻问题,在设计和使用方面都想了许多措施。对于真空玻璃管太阳集热器系统,目前了解主要有三类措施:一是加保温层;二是采用电伴热带;三是在冬季把系统排空。在我国某高寒地区太阳热水工程中,昼夜温差大,系统采用了保温层加电热自动保温的措施,可使系统在-30℃的环境中不冻坏。其具体做法是:在管道表面缠  相似文献   

5.
刘杰  陈安娟  张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2):9623-9629
太阳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在供暖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集热器作为太阳能热利用的核心部件在供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获得新型双通真空管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性能,通过搭建测试平台对其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双通真空管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性能较优,集热器平均瞬时集热效率为66.7%,与普通空气集热器相比,效率更高;集热器热损较小,最大为2.092 W/(m2·℃)。基于该集热器组成太阳能+电加热联合采暖系统,并对不同天气条件下单独采用该集热器的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初步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该集热器进行供暖的房间,当太阳辐照强度持续大于250 W/m2,集热器出风温度高于30 ℃,室内温度高于16 ℃的时长可达6~7小时,可满足白天大部分时间段供暖需求,供暖效果较优。研究结果可为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供暖系统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南宁气候条件和建材资源进行了实验性太阳房的坡屋面设计,分析其太阳能运转系统,并对1998年夏季运行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所采用的坡屋面,墙体结构,排热系统,利用夜间辐射致冷技术和地下取凉措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根据云南省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选取处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一般区及贫乏区的三个代表城市,以紧凑型真空管太阳能热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POLYSUN软件对环境温度、辐照度、太阳能供热量、储水箱所得热量、储水箱平均温度和太阳能保证率进行模拟计算,并对系统参数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用水量与集热器采光面积的最优配比:太阳能资源丰富区1.21 m~2/100L,太阳能资源一般区1.50m~2/100L,太阳能资源贫乏区1.80m~2/100L.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太阳能集热器板的能量吸收率,设计了基于西门子S7-1200PLC的双轴伺服太阳能跟踪系统.该系统采用视日轨迹跟踪方案,根据相关天文学公式和参数计算出太阳的实时位置,控制伺服电机带动集热器板实时跟踪太阳.采用SIMATIC HMI精简面板组态友好的人机界面,操作简单,便于监视和管理. 详细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原理及硬件构成和系统的软件设计.试验结果表明: 太阳跟踪器运行稳定可靠,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
太阳池热利用率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太阳池集热和蓄热性能的研究,借助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提出了太阳池热利用率的数学模型,并作了较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太阳能热水技术,以原有板式集热器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进行分析、集热效率进行测试,从而研发一款廉价不易损坏的新型太阳能板式集热器,并对其集热效率、蓄热能力等进行测试与评估.方法将成熟板式集热器进行拆解,分析其结构与工作原理,从而研发新型板式集热器,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利用毛细管与水泥砂浆的优势互补;以水作为传热工质,通过测量集热器进出水口处水温,计算其集热效率等性能参数.结果新型集热器的制作成本大幅下降,缩短了资金回收期,瞬时集热效率达到42%,在太阳辐射照度为850 W/m~2的情况下可将水加热至43℃.结论利用毛细管增加工质与集热器的接触面积以及水泥砂浆的蓄热能力使得新型板式换热器的集热效率和集热时间得到提高,并且集热器制作成本的下降也对推广太阳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具有抗冻功能的相变蓄能太阳能平板集热器。该集热器在吸热板与保温层之间增加了一层相变潜热大、相变温度为277.15~281.15 K的相变蓄能材料。根据该集热器的传热机理,给出计算相变蓄能层设计厚度的公式。采用ANSYS Fluent软件建立该集热器的三维非稳态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集热器的出口温度及其内部水的最低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环境温度最低日,相变蓄能抗冻集热器内水的最低温度高于275.15 K,能很好地起到抗冻作用;相变蓄能抗冻集热器与相同结构的普通集热器相比,冬季阴天和晴天代表日的净得热量分别高1.3 MJ/m~2和0.7 MJ/m~2。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两个表面尺寸2.4m×2.4m、深1.2m结构相同的小型盐水太阳池,通过向太阳池底部添加多孔介质、在太阳池表面加透明塑料膜盖,以及将太阳池与太阳能集热器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强化太阳池热性能的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用于太阳池可以起到降浊、蓄热的双重功效、加透明塑料膜盖可以有效降低太阳池浊度,减少表面散热,并影响下对流层温度分布;辅加太阳能集热器可以明显增加太阳池下对流层温度,但对非对流层和上对流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太阳能热利用中的传热分析、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太阳房和太阳能干燥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状况,对一些新思想、新方法以及新设计和新装置也同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地区太阳池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池是一种兼有太阳能集热器和储热器功能的盐水池,太阳池中贮存的热量被广泛用于采暖、发电以及需要大量低温热源的工农业应用领域.在柴达木盆地具有建设太阳池的有利条件,应大力发展太阳池技术.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核心部件,其集热性能、集热效率决定了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成熟化发展及适用性推广。本文总结了太阳能热利用的典型方式和应用领域,归纳了集热器的集热原理和类型结构,以提高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性能为目标,系统分析了太阳能集热器结构优化、新型集热器吸收材料、太阳能集热器集成相变储能技术和聚光(聚焦)集热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技术动向,进一步指出现阶段太阳能集热器技术研究上的不足,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最常用的一类平板型空气集热器,V型波纹吸热板空气集热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和研究.采用相同几何尺寸(长2m,宽1m)的波形板,构成四种不同流道的交叉V型吸热板-底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应用太阳载荷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集热器在倾角为30°,入口空气流量为60m3/h的工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集热器不同位置的温度场、吸热板中心宽度0.5m处的平均努赛尔数和瞬时效率,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空气集热器的V型吸热板横向放置、底板纵向放置结构的瞬时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座50m~2被动太阳能鱼池的建筑设计。该太阳能鱼池采用热水器和集热器组合采暖.显热贮热(水)和潜热贮热(水合硫酸钠)结合。贮热主要技术指标:自10月至次年4月鱼池水温保持在15—20C°;太阳能保证率75%左右.该鱼池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相似文献   

18.
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薄膜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薄膜的研究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薄膜是中高温太阳能集热器的核心部件,是太阳能光热转换中极为重要的关键材料,也是提高光热转换效率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关于各种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薄膜或涂层的研究方兴未艾,这也是当前太阳能热利用中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太阳载荷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九个交叉V型吸热板-底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集热器的热效率、出口温度、热损和吸热板温度,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集热器的热效率随着空气流道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热损失、吸热板温度和出口温度随着空气流道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效率为34.60%,最高出口温度为355.13 K.  相似文献   

20.
根据西宁地区的气象资料,计算出倾斜面上的太阳总辐射的月平均值,进而算出单支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的日产水量及集热器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