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红盖鳞毛蕨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MS培养基培养红盖鳞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Eaton)O.Ktze.孢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及幼孢子体形成的全过程。结果表明:成熟的孢子深褐色,不透明,极面观圆球形,赤道面观豆形,单裂缝,具周壁。孢子播种后7 d左右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类型为三叉蕨型。播种后15 d左右有片状体形成;30 d左右有幼原叶体形成;幼原叶体暂不对称,成熟原叶体为对称的心脏型。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毛状体,单细胞。播种后45 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构成。原叶体受精后1月内可见幼胚生成。  相似文献   

2.
采用显微观察技术对披针新月蕨(Pronephrium penangianum)的配子体发育和卵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披针新月蕨孢子褐色,二面型,接种后约12 d,孢子萌发,经丝状体和片状体阶段,发育成原叶体,孢子萌发是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发育是槲蕨型(Drynaria-type),成熟原叶体是心形,接种46 d后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披针新月蕨的颈卵器起源于原叶体生长点下方的原始细胞.原始细胞经过2次不等分裂,形成3个细胞,分别是顶细胞、初生细胞和基细胞.其中,初生细胞不等分裂,形成中央细胞和颈沟细胞.随后,中央细胞不等分裂形成腹沟细胞和卵细胞.随着卵细胞成熟,颈沟细胞和腹沟细胞逐渐退化,但腹沟细胞通过孔区与卵细胞相连.卵细胞成熟后,细胞上表面具有明显的卵膜,中央具有受精孔.本研究对于完善蕨类植物生殖生物学和探讨蕨类植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改良Knop′s液体培养基对光轴肿足蕨(Hypodematium hirsutum(D.Don)Ching)的孢子进行培养,观察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成熟的孢子深褐色,不透明,两面体型,单裂缝,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豆形,周壁褶皱。接种18天后孢子开始萌发,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播种25天左右发育为3~5个细胞的丝状体,35天左右发育为片状体,50天左右形成幼原叶体,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幼原叶体不对称,成熟的原叶体呈对称心形。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单细胞乳头状的毛状体。播种65天左右开始出现性器官,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层细胞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5层细胞构成。光轴肿足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表现出较为进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华中瘤足蕨Plagiogyria euphlebia孢子在盛有改良Knop’s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详细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该孢子萌发的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发育的类型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成熟孢子深棕色,不透明,辐射对称,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赤道面观为圆形,三裂缝,表面较光滑,外壁具颗粒。接种后34d左右萌发,形成2~5个细胞长的丝状体,并生出假根;43d后发育成片状体,65d左右形成幼原叶体,刚形成的幼原叶体不对称,成熟原叶体对称,是心脏形的;原叶体边缘具有毛状体,毛状体由单细胞构成;接种85d左右少数原叶体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由3细胞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生境土和Knop's营养液对爬树蕨Arthropteris pallisotii (Desv.) Alston和桂南爬树蕨Arthropteris repens (Brack)C.Chr.的孢子进行培养,观察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2种孢子均为黄褐色,两面体型,单裂缝,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周壁褶皱.接种8d后孢子开始萌发(书带蕨型),播种14d左右发育为3~8个细胞的丝状体,27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60 d左右形成幼原叶体(三叉蕨型).幼原叶体不对称,成熟的原叶体呈对称心形.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单细胞乳头状的毛状体.播种75d左右开始出现性器官,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5层细胞构成.爬树蕨和桂南爬树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表现出较为进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 在藓纲植物的生活史中,配子体占优势,到生殖季节,生殖器官成熟后,雄配子体中的精子借助水游到雌配子体中的颈卵器内,与卵结合形成合子,该合子将来发育成孢子体,孢子体上孢蒴成熟后,孢子散生体外,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为原丝体,该体上产生芽胞,  相似文献   

7.
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 Poir.)配子体的培养与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井栏边草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其孢子为淡褐色、三裂缝,赤道面观呈椭圆形,极面观呈钝三角形有瘤状纹饰,孢子培养7~9d开始萌发,孢子萌发为通常切线型,幼时丝状体阶段为3细胞长。培养80~100d后原叶体成熟,其精子器呈球形,颈卵器为高等蕨类植物典型类型。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孢子体的采集、成熟孢子的收集、配子体的培养、孢子体、孢子囊和孢子散发过程的观察、配子体和生殖器官的观察、精子释放的观察、幼孢子体的观察等全面介绍了如何在一次实验课上观察蕨整个生活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GMA半薄切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萌发时期的红萍大孢子,从形态变化的过程可区分为四个阶段:①大孢子萌动前期.从大孢子果润水开始到原叶体母细胞上浮分裂止.②原叶体发育期.原叶体母细胞分裂发育形成原叶体.③颈卵器形成期.原叶体生长从三射缝突出大孢子之外,并形成颈卵器.④胚的生长发育期.卵成熟受精后,逐步发育成子叶、幼茎、基足和初生根.还讨论了形态发生与结构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亚洲蜈蚣藻(Grateloupia asiatica Kawaguchi et Wang)的孢子发育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温度(5~30℃)和光照强度(10~200μmol·m-2·s-1)对孢子发育的影响;追踪观察了生活史的各个阶段.结果表明:(1)亚洲蜈蚣藻的孢子发育类型为"间接盘状体"型(有丝状体出现);(2)孢子发育和盘状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光照强度(80μmol·m-2·s-1)条件下孢子的发育和盘状体生长速度最快;(4)生活史由果孢子体、配子体及四分孢子构成,孢子体和配子体在形态上相同,属于同型世代交替.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光照和黑暗条件对红盖鳞毛蕨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红盖鳞毛蕨成精子囊素对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以及红盖鳞毛蕨成精子囊素对水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实验表明:①光照不是红盖鳞毛蕨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但能显著促进其萌发;②在光照条件下,红盖鳞毛蕨成精子囊素可促进其孢子萌发和雄配子体发育;在黑暗条件下不能促进其孢子萌发;③红盖鳞毛蕨配子体各发育时期产生的成精子囊素对水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对3种不同演化地位的蕨类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的配子体形态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水分的增加,海金沙、水蕨和狗脊孢子的萌发速率加快,丝状体的长度增长; 2)在缺水条件下,配子体易发育成雄性配子体,而在水分充足条件下,配子体易发育成两性配子体或雌性配子体; 3)次生假根的形态及毛状体的数量等受到水分条件的影响; 4)孢子萌发类型、配子体发育类型及成熟原叶体和毛状体的形态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蕨类植物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e)是尾矿及酸性边坡修复的优良植物。优化芒萁组培技术,提高组培效率,可为困难立地修复提供大量芒萁孢子体。【方法】以芒萁孢子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收集时间、消毒时间与孢子萌发率的关系;通过改变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蔗糖浓度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浓度,研究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孢子体生成3个过程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春季2—4月采集的芒萁孢子萌发活性最强;孢子诱导萌发最佳处理为DKW+5%(质量分数) NaClO消毒15 s,萌发率97.15%,20 d原叶体可见;原叶体最佳增殖培养基为1/2 MS+蔗糖5 g/L+6-BA 0.5 mg/L+KT 0.5 mg/L,30 d质量增殖倍数为7.28;孢子体诱导生成最佳培养基为1/2 MS+蔗糖30 g/L+NAA 1.0 mg/L,第8天孢子体即可产生,生成率53.33%。【结论】芒萁孢子活性与生长区域、生成月份存在关联性,广州地区3月的孢子活性最强;在幼孢子体的瓶苗生成率较低的情况下,研发原叶体绿色球状体(prothallus green globular body, PGGB)高效增殖...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产川滇蹄盖蕨(Athyrium mackinnonii)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川滇蹄盖蕨的孢子为两面体型,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豆形,周壁具皱状纹饰;孢子萌发为向心型;原叶体发育为铁线蕨型,成熟原叶体为对称的心脏形,雄配子体为带状.该研究试图为蹄盖蕨科植物的系统分类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条件下对我国产黄腺雨蕨(Pleocnemia winitii Holtt.)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腺雨蕨的孢子为两面体型,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周壁具翅状褶皱;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成熟原叶体为对称的心脏形.该研究试图为蕨类植物的系统分类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