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耿丽丽 《科技信息》2012,(15):173-173
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相似文献   

2.
传承与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资源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界已就红色资源的概念、内涵、特征与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关于红色资源的研究还仍存在诸多不足。对红色资源的研究,应首先从资源学的角度,厘清红色资源在资源学体系中的定位,并从资源学的角度探讨分析红色资源的属性、特征以及作为与自然资源并立的独特人文资源的特性。在此基础上,以红色资源观、红色资源形态论、红色资源价值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论、红色资源保护与培植论、红色资源与区域社会发展论等理论论题,支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资源学。这既是传承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需要,也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而,在广大农村中学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应当成为新一轮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贵州经济的发展过分依赖资源和能源的投入,资源利用效率低,伴随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导致资源、环境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努力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胡敏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5):201-204
近年来随着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图书馆在电子资源建设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加强电子资源引进与数据库建设,搞好电子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进行电子资源统计、分析与评价,强化电子资源宣传,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足读者对电子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人类作为劳动资源,隶属于社会资源。人类资源和土地、水、矿产等资源一样,属于自然的产物,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都是构成社会的物资基础。但是,它与其他资源的不同,就在于劳动资源能自己开发自己,自己利用自己,而其他资源必须由劳动资源来开发利用。这就是劳动资源与其他资源根本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7.
新建本科院校建设任务繁重,资源紧缺,特别体现在人力、财力、物力三大资源方面。在当前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应明确自身发展定位,改革内部管理体制,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拓展资源渠道,发挥资源潜能,促进资源再生。  相似文献   

8.
浅析图书馆藏书在现代网络环境中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梅华 《科技资讯》2006,(33):184-185
现代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给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馆藏资源获取方式及质量评价标准、信息资源的保障方式、馆藏文献购置经费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图书馆在馆藏发展中应该更新传统藏书观念,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加强馆藏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和分工协调,建立起信息资源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并努力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资源循环     
资源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不能无限制地开发自然资源(矿物),而应该尽可能反复利用,逐步建立起资源循环。资源循环学,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这些产物建立循环系统的科学。资源循环是一个规律,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资源开发又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尽早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重视,制定相应法律,科技、教育先行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分析讨论了图书馆数字资源保障体系的新环境后,对数字资源的构成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就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数字资源组织的新原则,从资源管理角度分析了数字资源建设活动,并将其分为数字资源的组织规划、组织实施和组织评估进行阐述,指出了数字资源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作为一种资源、一种资本参与经济活动,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文化资源是一种内生性和不可再生性资源,具有本体性、历史性和效用性特征。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在妥善、合理保护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整体、深度、可持续地挖掘文化资源的人文内涵和历史价值,从而构建和谐社区,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共信息资源是最庞大、复杂、人们利用最多的信息资源。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改善人们的信息环境,方便人们的信息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公共信息资源开始,首先介绍了公共信息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内涵,接着总结目前我国在公共信息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3.
传统因特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通,Web实现了网页的连通,而网格则实现了互连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网格是把整个因特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充分吸收各种计算资源,并将它们转化成一种有效的、可靠的、标准的、经济的计算能力,实现计算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和协同。  相似文献   

14.
开发课外课程资源是新课标倡导一项课程改革,旨在实现教学联系实际。物理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从充分利用校内课外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入手,并指导学生实现学科整合、开展课外活动、参加各种比赛,多种途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5.
周庭 《咸宁学院学报》2013,(10):220-220
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综合两种观点,可以将课程资源视为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6.
杨盛春 《甘肃科技》2023,(11):120-123
高职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是“职业本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文章通过文本分析梳理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优化历程及其对文献信息资源的要求,分析了高职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服务于“职业本科”建设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对策:做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顶层设计规划,坚持文化引领、适应性、实用性、特色化、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内容建设;深挖资源价值,有效提升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能力;加强绩效评估,多途径提高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扈少华  蒋爱德 《科技信息》2009,(16):346-346,347
精品课程要突出一个精字,2009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指标,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当前精品课程建设中,资源丰富,图文并茂,但是存在忽视隐性课程资源挖掘、忽视教学交互和忽视情境创设等问题。本文在深入探讨精品课程资源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如何精化精品课程资源,即:确定教学资源技术规范与开发原则,实现非数字化显性课程资源向数字化显性课程资源转化;开发学生协同学习交流平台,实现数字化隐性课程资源向数字化显性课程资源转化;借助Web2.0或知识可视化工具等信息技术,实现非数字化隐性课程资源向数字化显性课程资源顺利转化。  相似文献   

18.
文献资源开发工作的意义体现在馆藏文献资源能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内发挥作用,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献资源开发工作的优势在于文献资源开发工作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文献资源开发工作的制约因素主要来自读者本身的因素和图书馆方面的因素。强化文献资源开发工作的措施,主要包括采取扩大文献收集范围,优化藏刊结构,加强读者服务工作,完善服务方式,开展期刊信息的多角度、深层次开发,大力开展有偿服务。馆际合作.共同开发文献资源等。  相似文献   

19.
一、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事物的存在同发展必然同其所在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样,学生的发展同其所在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在使用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要发现、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0.
重新审视资源理念,更新资源观念,凡有利于增长和发展的、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都要视为资源,树立新资源观念。在空间上和内容上拓展了资源的范围,开辟城市规划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