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析了目前我国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的现状,针对我国沿海城市普遍存在的海水入侵问题,提出了建立单位脉冲-海水入侵响应函数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构筑大连市地下水系统管理模型,针对现状开采井布局制定两个优化管理方案:一个是在满足各约束条件下获取最大开采量;另一个是保持天然径流的10%排泄入海时,求取最优开采量.该研究成果可为解决我国沿海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与海水入侵的矛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俊  李玲慧 《科技信息》2008,(32):389-389
海洋能源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其发展海水空调是缓解沿海地区能源紧缺的有效方法。文章从当前能源状况、海水空调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介绍了海沓空调的两种形式、原理、装置及国内外应用情况,指出海水空调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使新风系统与空调协调工作,设计了由主控制器、空调控制单元、空调状态检测单元以及室外温度采集节点等模块组成的新风系统控制器.该控制器各模块间利用Zigbee技术进行通信,控制器通过对室外当前温度与预设的房间期望温度的比较,以±1℃温控的方法平滑控制空调的启闭以及智能地控制新风的引入.实验表明:该控制器功耗低、可靠性高、成本低、使用方便,可在智能家居领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沿海城市地质环境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和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沿海城市的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引起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东部沿海城市面临的主要地质环境灾害一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地下水污染和城市地震的现状并给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海水空调     
齐全  赵旭  鹿延东 《科技咨询导报》2007,(30):152-152,154
海水空调(Seawater Air Conditioning)是一种使用海洋海水对建筑物进行供冷、供热的空调系统,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空调方式。本文阐述了海水空调的定义,对海水空调系统形式﹑经济性和环境影响做了分析,最后指出了SWAC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旨在为我国将来利用海水资源进行供冷、供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沿海地区由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综合比较各种有效办法,调研各种淡水资源获得成本。最后指出,随着海水淡化成本的降低,海水淡化将成为保证沿海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贫水的国家,人均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到世界第88位。目前解决的方法主要有:一是靠天,二是靠地下水,三是靠开渠引来灌水,四是靠运水。不过这几种办法都愈来愈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人们开始想到向大海要水。对于沿海城市和岛屿来说,大海就在面前,海水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水将成为解决沿海城市缺水的救星。科学家们正面临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海水的直接利用,其次是海水淡化问题。目前这两方面技术都有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以概率方式确定空调室外计算温度,提出用广义帕累托分布(GPD)描述室外空气湿球和干球极端高温数据概率分布的方法.以天津市30年气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极端高温数据的GPD模型,以此确定了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从数据采集频率、气候变化和地域气候类型适用性3个角度验证了GPD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GPD密度曲线与经验分布曲线吻合度较高,对天津市而言,GPD法确定的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与"规范法"差值不大于0.1,℃;GPD法对气象数据采集频率不敏感,分别以逐时和定时数据为统计基础确定的室外计算温度相差最大的是干球温度,差值为0.1,℃;此外,GPD法可以准确反映气候变暖带来的室外计算温度变化,并且对不同地区不同特征的气候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综上,GPD法可以用于空调室外计算温度的统计确定.  相似文献   

9.
海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海洋水资源对房屋、办公楼等建筑物进行供热以及供冷的空调系统,同时它还是一种既节能又实现可再生资源应用的空调方式。这项技术适用于既拥有较大的空调需求量,有同时较为容易的获得合适温度海水的沿海地区。我国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海岸线全长1.8万公里,主要包含渤海、黄海、东海、以及南海,所以对于我国来说,海洋资源比较丰富。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但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因此采用这种海水源热泵系统的技术可以有效缓解资源紧张问题,同时又做到了环保的要求,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变风量空调系统中,如何在良好室内空气品质与节能之间进行权衡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通过对多区域变风量空调及其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按照ASHRAE通风标准对新风量的要求,针对混和送风系统提出并在Tmsys仿真平台上分析了送风温度优化控制方案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室外新风温度低于室内温度设定值时,送风温度的设定值受到设计风量和运行时刻各个空调区域风阀开度大小的限制.当过渡季节早晚的新风温度低于室内设定温度的工况时,若将送风温度由13℃升高到16℃,不但可以减少2.8%的空调系统能耗,而且有助于改善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混合通风建筑内人员的空调使用行为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对夏热冬冷地区以老年人为主的住宅空调系统及室内环境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收集了气象参数、空调使用率、开启时间、室内的设定温度等数据. 分析表明:夏季和冬季在客厅、餐厅以及主卧开启空调的时间均有所不同. 在夏季,客厅与餐厅的设定温度较为集中,主要为26~28 ℃,主卧的室内设定温度主要为25~29 ℃,三者设定温度的峰值均在27.5 ℃左右;在冬季,各房间的室内设定温度相差不大,频率最高的温度为20.5 ℃. 夏季住宅内老年人日间室外耐受温度约为31 ℃,夜间约为26 ℃;而冬季住宅内老年人日间室外耐受温度约为12 ℃,夜间耐受温度约为8 ℃. 同时建立了空调开启率与环境温度之间的逻辑回归模型、空调开启时间以及室内温度正态分布模型,为研究混合通风住宅建筑空调使用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冷空调使用天然可再生的土壤冷源,在夏季某些室外条件下可为房间供冷,但室外温湿度很高时.独立的地冷空调系统无法满足空调舒适度标准.本文中提出一种新型地冷耦合除湿型空调系统。在地冷系统前耦合吸附器对空气预除湿,并在不同的室外条件下,对独立地冷空调和地冷耦合除湿型空调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独立的地冷空调,地冷耦合吸附除湿型空调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空调系统热湿耦合处理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一种两级压缩双温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主要由2个压缩机、2个蒸发器(高温蒸发器和低温蒸发器)、冷凝器和2个电子膨胀阀构成。通过Simulink软件建立该空调系统的稳态数学仿真模型,并对换热器和压缩机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分析高、低温蒸发器的换热面积比(RA)对该空调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计算该空调系统在不同室外气候条件下的COP和节能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当2个蒸发器总换热面积一定时,随着RA增大,该空调系统的COP先增大后减小,且随着室外空气的温度或相对湿度降低,该空调系统的COP逐渐增大,最高可达6.32;在制冷工况下,两级压缩双温空调系统比带新风的传统空调系统节能12.60%~30.97%,整个供冷季节的空调能耗可减少16.74%。  相似文献   

14.
田梅青  许春莲 《科技信息》2010,(13):418-419
海水入侵是近20年来在我国沿海城市出现并不断发展的一种海洋地质灾害。影响海水入侵因素有多种,其中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最主要原因,奉文以烟台市为例,根据其历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基于海侵区20年来地下水中Cl^-含量的变化情况。以250mg/L作为入侵区和非入侵区的分界点,分析了海水入侵范围的发展变化与地下水动态之间的关联性特征。并提出了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海水热源热泵是活用海水热能的方法之一。它能有效地利用海水年间温度变化小这一特性,夏季以海水作为制冷空调等使用的冷却源,冬季以海水作为供暖空调用的加热源,组成热泵循环。由于海水升温幅度小,可用高的 COP(成绩系数)进行高效热泵运行,节能效果好。现在世界各国已有不少海水热源热泵实用机。  相似文献   

16.
以容量近乎无限的海水为冷热源,应用大型制冷&热泵系统,为沿海城市集中进行冷暖供应,可使城市夏天制冷、冬天供暖的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大幅度降低。此外,制冷&热泵系统还可与海水淡化、制盐装置进行有机综合,构建冷、热、水、盐4种产品联产的集成系统,具有节能、节材、环保等特点,对探索解决目前夏天制冷电力消耗大、冬天燃煤供暖污染环境、淡水资源紧张、海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等与国计民生和城市发展有重大关系的系列问题,提供一个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黄震震  王乐萌  黄海宁 《科技信息》2010,(23):I0047-I0048,I0067
1 项目概况 江苏广电大厦总建筑面积126000m2,其中空调面积95000m2。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楼高36层,裙房7层,地下2层,建筑等级为一类高层建筑。南京市气象参数: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35.0℃,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为28.3℃,空调日均温为31.4℃,  相似文献   

18.
通过搭建大进深房间模型,测试冬季非空调工况下室内热环境,分析了室外气温和室内得热量对房间进深方向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围护结构热惯性使围护结构温度变化和室内温度变化相对于室外气温变化有明显衰减,围护结构传热量与人体模型散热量基本相等,房间得热与失热基本平衡;在人体模型散热形成的热羽流作用下,室内高度方向有明显的温度分层,但在外围护结构冷表面和人体模型热表面的共同作用下,室内同一高度不同进深处的温度分布并未呈现外低内高的简单规律;在不同室外温度和人体模型散热量时,沿房间进深方向不同位置离地面0.2~1.4m高度的平均温度有相似的分布规律,离外墙3.0m处温度最低,4.2m处温度最高,内外区分界线离外墙3.0~3.6m.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人们会为这些现象而苦恼:夏天随室外温度的升高,室内光线增强、温度升高,不得不打开空调或拉上窗帘。如今,一种价格低廉、技术领先的智能玻璃可以解决这些烦恼了。这种玻璃在室外温度升高时,会因红外线透过率下降使屋内亮度保持不变;而当室外温  相似文献   

20.
当室外温度过高时,空调室外机组散热环境恶化,导致空调经济性降低.现采用在室外机组冷凝器上加装喷嘴进行水的喷雾冷却的方法,降低进入冷凝器的风温,改善冷凝器散热工况.通过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不同水量、不同喷嘴角度的喷雾冷却对冷凝器外环境空气温度场以及对各点温度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喷雾后冷凝器外环境温度降低,随着喷雾量、喷雾角度的增大,进风截面各点温度分布更为均匀,冷凝器散热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