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交小灵通     
《世界知识》2013,(16):7-7
【递交国书轶事】有些君主制国家国王接受外国使节国书.礼仪多沿袭古老传统。1982年,丁雪松大使向丹麦女王递交国书当天.女王侍从男爵身着宫廷礼服、腰佩宝剑到中国大使官邸迎接。大使乘皇家礼车抵达和平宫.由和平宫前侍从长陪同检阅仪仗队.随后在接见大厅向女王玛格丽特二世陛下递交国书。  相似文献   

2.
新任使节就任时向驻在国元首递交委任国书的仪式。此仪式后,使节正式就任。其在外交团的礼宾次序亦以此日为准排列。一般情况下,大使抵达驻在国后,驻在国应在短期内安排递交国书。但有的国家习惯在某一时期内集中接受几个大使的国书,有的穆斯林国家在斋月期间不安排大使递交国书,有的因国家元首  相似文献   

3.
在印度,一位新上任的大使通常要在抵达印度一个月后才能递交国书。我呈递国书的时间安排在11月30日。按照国际惯例,大使没有递交国书前不能参加外交活动。但印度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告诉我不必拘泥形式,可以先行一般性的拜会和外交活动。于是我先后拜会了许多印方官员和民间人士,以及外国驻印大使,增进了  相似文献   

4.
正我在乌克兰工作了两年半,经常与外长接触、交往,每次谈话都很愉快。外长夫人也有请必到,出席我夫人在使馆举行的友好活动。1998年,我被任命为驻乌克兰特命全权大使。大使到任的第一件大事是向驻在国总统递交国书。按照礼宾规定,先向外交部递交国书副本,然后开始礼节性拜会等外交活动。挑战乌克兰外交部乒乓球冠军乌克兰方面安排塔拉修克外长接受新任中国大使的国书副本。这位外长是一位政治家,曾长期在西方国家工作,以亲北约著称。初次见面,主要谈了对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5.
出使苏联     
初会赫鲁晓夫我于1955年2月4日抵达莫斯科,6日拜访了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提出我准备递交国书及拜会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等有关领导人的要求。事情进行得很顺利,7日苏方就通知我递交国书。随我去的有政务参赞温宁、商务参赞李强、武官韩振纪、参赞李汇川、翻译阎明智。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接受国书。赔同人员有副外长库兹涅佐夫、远东司司长费德林等人。递交国书仪式完毕后,伏罗希洛夫把我和翻译阎明智引入边房谈话。其余的人均留在原地等候。房间里备有茶水。坐下后伏表示欢迎我当驻苏联大使并愿和我多方面进行合作。他对中国革命胜利  相似文献   

6.
总统危难接国书1992年7月,塔吉克斯坦内战前夕,我接到驻该国大使的任命。8月25日,我和老伴乘图-154飞机,由莫斯科经过四个小时的飞行,于当地时间晚九时多抵达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到达杜尚别的第二天,我便拜会了塔外交部礼宾司和双边关系负责人,同他们商谈递交国书的时间和程序。对方谈话友好坦率,说现在塔处于非常时期,纳比耶夫总统大权旁落,日子很不好过,政府许多部门的权力已被剥夺,处于半瘫痪状态。递交国书时间将尽快安排,仪式从简。  相似文献   

7.
世界拾零     
摩洛哥的磷酸盐摩洛哥的磷酸盐储藏量丰富,估计近570亿吨(一说为400亿吨),居非洲首位。年产量达2,000万吨。由于矿区多分布在沿海一带,出口方便。平均每年出口1,800万吨左右,是摩洛哥的主要出口物资,是世界上最大输出国之一。摩洛哥政府计划从1980年起每年增产5%,五年内达到2,4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磷酸盐生产国。近年来,随着世界物价上涨,摩洛哥磷酸盐的出口价格已从每吨14美元上涨到50美元。磷酸盐矿的开发,不但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而且促进了其他经济的发展,并使4万多摩洛哥人有了固定工作。有人说,磷酸盐已成为摩洛哥的“石油”。别致的接受国书仪式在许多国家,接受外国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的仪式,通常总是有一套繁文缛节。例如在英国,新到任的大使要身穿礼服,乘坐一辆富丽堂皇的四轮马车由使馆前往白金汉宫递交国书。这种仪式,当然只有礼宾官员在场,一般群众是不能与闻其事的。然而,前年独立的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却别开生面。今年1月底,到任的美国大使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到任的高级专员分别向图瓦卢总督和总理递交国书的仪式,是在旅馆里公开举行的。旅馆所有在场的人都听到了美国总统给英国女王的信和巴新总理给图瓦卢领导人的信。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仪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对于整个国家的人民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礼仪文化在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外交代表机构是一个国家派驻另一国家的官方机构。它是外交代表的办公处,也是通常所说的大使馆、公使馆、代办处的统称,其等级由外交代表的等级(大使、公使、代办)而定。外交代表机构的组成和外交人员的多少,一般由各派遣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自行决定。一般说来,除外交代表外,外交代表机构大致由三部分人组成:第一部分人员是由外交部派遣的外交官,主要有参赞、一等秘书、二等秘书、三等秘书和随员等;第二部分人员是由本  相似文献   

10.
外交团是各国派驻在某一国家的外交代表的总称。从狭义来说,外交团的成员就是各国使馆的馆长;从广义上讲,外交团的成员除馆长外还包括各使馆的全体外交官以及他们的配偶和子女(未成年之子和未结婚之女)。各级领事则不算外交团成员(使馆主管领事工作的外交官除外)。外交团不是根据国际法的规章设立的机构,不是政治组织,而是根据传统和国际惯例形成的。外交团以外交团长为首。外交团团长也称领袖使节或首席使节,由外交团中等级最高、递交国书最早的外交代表担任。在驻有大使的国家中公使就不能担任外交团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部分高校试行毕业生召回制度,引发争议,对其赞扬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毕业生召回制度虽然令人难以接受,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高职院校毕业生召回制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诗歌成为唐代进士科的正式考试内容,有一个从社会风习到国家制度的过程。“以诗取士”的理论源头是儒家的诗教说,它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一种现实存在是在南朝时期,最终凝定为国家制度是在高宗、武后之世。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的形象中山装是外交官的一种心路,一种记录。对于中山装我几乎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它。外交团被人们称为穿礼服的人群。外交官的服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在国外,大家辨认陌生人的国籍,除了肤色就是看其穿戴的服饰了。从历史上看,服饰制度与礼仪典制结合在一起,服饰也是礼仪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我与中山装各国外交官衣着都有严格的要求。记得1965年我大学毕业进外交  相似文献   

14.
派遣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一个企业若是想持续发展、基业长青,除了保持优异的产品质量、良好的服务水平外.还需要构建以企业文化为代表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在电信运营企业,因为采用了劳务派遣制度.所以存在正式的合同制员工和派遣制员工两个群体.如何使这两个群体都认同并融合于企业文化.是电信运营企业面临的又一难题。就目前电信运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来看。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世界知识》2018,(3):76-76
持续一个多月的法国拉克塔利斯集团召回大批感染沙门氏菌婴儿食品事件近日继续发酵。由于产品召回工作效率不尽如人意,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日前宣布,目前市场上由该集团受病菌污染工厂生产的所有婴儿食品不受生产日期限制,将被全部召回。勒梅尔指出,这一扩大版"召回令",是为了避免因生产批号区分困难、人员操作失误等因素拖累召回工作进程。当务之急是保障公民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漫话国宴文化国宴是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载体,国宴见证一个国家重要外交发展史。历史在一次次的国宴故事里蜿蜒展开,让人难以曲尽其妙国宴是一种文化展示,它是集中国家饮食文化特色和礼仪文化特色于一体的国典形式之一,浓墨重彩不为过。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一个国家和平时期派出战斗机为外国首脑专机护航,更多是一种礼仪,护航战机的数量体现着两国关系的亲密程度,国际惯例并未对护航战机数量形成统一标准,2架、4架、6架、8架的情况都曾出现过。国宾一行的安全护卫贵重如山。东道主对自己的国家情况最为了解,且有强大的情报系统和警力。每次国宾访华,安全工作责无旁贷,必须做到安全护卫万无一失。摩托车护卫小史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华进行国事或正式访问,按惯例,他们抵  相似文献   

18.
礼仪是一种教养,代表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思想修养、交际能力等。加强中职学生的礼仪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中职学生在礼仪方面存在明显的缺失现象,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礼仪方面缺失现象、彤成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对中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尊敬他人的礼节程序。中文中的“礼仪”由“礼”和“仪”组成 ,礼指礼貌、礼节 ,这是一种要求 ;“仪”指仪式、仪表、仪态。西方“礼仪”有多个词汇 :courtesy、etiquette、protocol、rite。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西方礼仪在称谓、饮食、表达、尊重隐私等方面的差异。“礼仪”的教育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到外语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20.
林逸 《科技信息》2008,(23):243-244
礼仪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或行为习惯,是社交活动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礼仪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语言学习是了解中西方礼仪的一个重要途径,英语作为国际化的交流工具,学习它不仅要会“说”,还应知道在不同的场合下“说什么”、“怎么说”。因而,除了精通语言之外,注重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礼仪差异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从中西方礼仪差异的角度探讨了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