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尔维亚·普拉斯是20世纪“自白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她的晚期诗歌普遍被认为是压抑、孤独、缺少生命活力的,但对其诗集《爱丽尔》进行文本细读,可以发现普拉斯的晚期诗歌中并不只有悲观消极的痛苦意识,同时也包含着“母爱”主题与对生命力的赞美等积极、乐观的生命意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能让我们对普拉斯诗歌有更全面的了解。并且普拉斯的《爱丽尔》中出现的积极生命意识与普拉斯的个人性格和其整个诗歌生涯都有密切关联,而不是一种断片式的孤例。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话。让你间接感受这种古典文学批评形式的魅力,知道一点当代诗人的情况,告诉你诗歌还在怎样表达生活,以及跟我们以前报道过的已逝诗人马骅有关的一些珍闻。  相似文献   

3.
普拉斯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孕育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她的女性意识包括了独立的女性自我。在她的诗歌中,依据女性的独特体验、以女性的独特视角、直白地表达女性的独特心理感受;另一方面,把女性自我与男性对立起来。把男性作为反抗、斗争和鞭挞的目标,意在颠覆男权世界、张扬女性自我。因此,普拉斯的女性意识被女权主义者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4.
1959年,当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洛威尔(Robert Lowell)出版了他那部以惊人的坦白方式揭示诗人内心活动的诗集——《人生探索》时,他也许想不到自己竟因此而引发了一场风靡英美诗坛的“自白派”(Ronfes-sional School)运动.在洛威尔的众多追随者中,一位年轻的女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她“辉煌的嚎叫与神圣的痛苦”,粲然卓立于自白派诗歌艺术的峰巅.她,就是西尔维亚·普拉斯(Sylvia Plath).普拉斯1932年生于波士顿,其父是波士顿大学生物学教授,其母为家庭妇女.普拉斯早年生活狭隘,但天赋极好,具有艺术才能,8岁时即在当时的《波士顿先驱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诗作.上中学时即被老师视为特别有创作才能的学生,并因此而获多种荣誉.后来她凭奖学金进入史密斯学院读书.在大学里她也很快以智力超群、多才多艺脱颖而出.她研习过绘画和小说,但后来还是决定以写诗为终身事业.她勤奋创作,写出了长篇自传体小说《钟罩》(The Bell Jan)、诗集《巨人雕像》(The.Colossus)、《渡水》(Crossing the Wa-ter)、《爱丽尔》(Ariel)等十部作品.但就在她的事业日渐完美之时,她却于1963年2月11日自杀身亡.在她生前,她的诗已在BBC(英国广播电台)公开朗诵,被世人理解和赞赏;她死之后,她的诗的价值更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今天,她被  相似文献   

5.
西尔维亚·普拉斯是美国“自白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歌表现了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在《爹爹》《申请人》和《晨歌》这三首诗歌里,普拉斯用独特的视角、经验和世界观分别对女性不同时期的角色——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进行了痛苦而深刻的反省、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相似文献   

6.
从《邱园记事》看伍尔夫的诗化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尔夫是一位富有诗人气质的意识流作家,她提倡创作一种诗化小说,使它具有诗歌、散文和戏剧的特征。《邱园记事》是她早期对诗化小说的一次尝试,她撷取生活的片断,捕捉瞬间的印象,折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在具有“意味”的场景中渗透丰富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7.
惠特曼和狄金森是美国同一时代的两位伟大的诗人,开创了美国诗歌的新纪元。相同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两位诗人有着不少相似之处。然而,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环境使他们的诗作各具特色,大相径庭。他们犹如那个时代的美国文学所生的龙凤双胞胎,各占半边天,以自己独特魅力共同撑起美国文学的一片蔚蓝天空。本文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阅历和生活体验为依托,以诗歌题材和文学风格为主线,去窥探和比较两位美国杰出诗人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中,后期新月派代表诗人林徽因的诗歌才华往往被她的爱情传奇所淹没,实际上她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女诗人,她的诗作清雅睿智,充满对生命的思考。由于生活范围所限,林徽因的诗作取材范围较狭窄,但是诗歌中所表现的意象却丰富而富有韵味,表达意象的不同类别也体现了其不同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9.
李少白 《科技信息》2010,(3):I0146-I0147
诗学隐喻是凸显诗歌意象的重要手段,是诗歌的安身立命之所,理解了诗歌中阴郁的含义,才能体味诗歌的艺术美。本文以艾米丽迪金森的四首自然诗歌为例,解读诗人对各种山水生灵的隐喻,体味诗人绚丽的心理图景和对宇宙人生丰富的思考,从而强烈地感知诗学隐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青年诗人齐红霞是新世纪河南诗坛的一朵奇葩,她的诗作在大胆贴近现实的同时,注重哲理意蕴的升华;同时借助大胆的想象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使诗作中闪烁着浪漫性。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她的诗歌没有激进的女权主义姿态的表演,而是采取了一种理性客观的姿态。这些正是她的独异之处。  相似文献   

11.
闵敏 《科技信息》2012,(13):252-253
意象派是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它是当时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本文从诗歌创作背景、诗歌意象、韵律节奏以及内在意蕴等角度分析了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及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名作《在地铁车站》和《红色手推车》,让我们再次重温这两首意象派名诗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2.
翟永明是后朦胧诗和女性诗歌的代表诗人。她的诗歌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黑色时期”和“白色时期”。她黑色时期的诗歌大量地运用黑色意象群,并大量地抒写梦幻,从女性的视角来观察女人的命运;她白色时期的诗歌则大量地运用白色意象群,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一切。总之,翟永明前后期的诗歌,由于采用了独特的视角、个人化的思考以及独特的表现手法,因此她的诗歌获得了一种美学上的独特力量。  相似文献   

13.
湖南女诗人杨亚杰20余年来一直默默坚守着诗歌圣坛,先后出版了诗集《赶路人》、《折扇》和《三只眼的歌》。她最近出版的《三只眼的歌》标示出她诗歌内容的深化和风格的转变,体现了一种可贵的独创性。其诗歌逐渐融入诗人生命的本真状态,成为一种朴素而带有诗性的生活方式,于是就有了从有意而为之的刻意“抒情”到自然而然的随意“书写”,从匆匆“赶路”的激情奔涌到俯仰宇宙的从容表达。  相似文献   

14.
唐朝是中国文学取得极高成就的时期,尤其是盛唐精神哺育了李白,使他成为浪漫主义诗人的典型代表。本文从李白诗歌具体的诗句入手,着重论述了数字的夸张艺术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展现了李白诗歌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魏晋时期的一些重要诗人和诗作的分析,试图说明:执着人生探索是魏晋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形成了一条主线,贯穿魏晋诗歌的始终,这正是魏晋风度的魅力所在,也是魏晋诗歌的底蕴所在。  相似文献   

16.
伊丽莎白·毕肖普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女诗人之一。对于她略带神秘的人生经历和扑朔迷离的诗歌,评论界总试图与其他诗人比较,或进行拆分重组。文章从毕肖普阅读达尔文的感受出发,解读毕肖普诗歌灵感和创作过程,发现她的诗歌是一个艺术的有机整体。在表面上,它就像是现实主义画作,细节描绘栩栩如生;但仔细读来,诗歌更像超现实主义、印象派画作,陌生诡异的意象、壮美的自然景观和惊人的动物正是毕肖普诗歌的独到创新。在顿悟的瞬间,诗歌、诗人与读者的三者合一,产生极强的诗歌效果,提升了诗歌艺术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一切生命形式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也是诗歌的重要源泉。诗歌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诗人某种精神气质的升华,又是诗人情性的艺术表现,也是诗人个性禀赋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吴海中 《科技信息》2010,(12):I0142-I0142
中国诗歌特别是乐府诗歌在中国艺术长廊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乐府诗歌以它无穷的魅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乐府诗歌的创作中,唐代的诗人李白更是在乐府诗歌的创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傲岸不群的诗歌风采、潇洒飘逸的诗歌风神,独立自如、汹涌澎湃的语言气势无不充满着极大的人格魅力,李白的诗歌,是中国诗歌的脊梁。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一批诗人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诗歌观念和写作策略。诗人何其芳在这个时期对诗人身份、诗歌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何其芳在1936年至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进行的诗歌创作,显示了从"独语"到"对谈"的转变特征。"对谈"不仅标示了何其芳在延安的生活方式,也是他诗歌的言说内容和结构方式。但是,这种变化是有限度的,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上,何其芳既受到外界的干扰,也遭遇到诗歌形式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20.
作为来自底层现场的诗人,郑小琼的诗歌总是力图在忧伤和疼痛的表述中追问存在的意义.尤为重要和可贵的是,她的诗歌没有过度倾向于忧伤和疼痛的简单宣泄,而是在此之外还有着更为高远的写作理想.那就是面对生活的一切不幸和疼痛,始终保持一颗眺望幸福的心灵,从而彰显出其诗歌中蕴涵的温情与暖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