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郑志国 《科技信息》2007,(12):96-98
实验对生物浮动床(MBBR)和活性污泥法两种工艺进行了比较。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h时,MBBR中的COD去除率和NH3-N去除率比活性污泥法分别增加了14.83%和25.66%;在MBBR中,由于填料的切割作用使大气泡被切割成无数的小气泡或微小气泡,加大了气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氧的利用效率。综合比较两种工艺,MBBR由于能够附着大量微生物使得废水中活性污泥浓度达到6g/L,远远大于活性污泥工艺(1~3.0g/L),因而在抗负荷冲击等方面优于活性污泥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填料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活性污泥—水生植物的组合工艺处理大蒜切片加工废水的运行特点.结果表明:填料ABR单元的最佳HRT为20 h,有机负荷小于COD 7.8 kg/(m3.d)为宜,在此工况下,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92.5%;活性污泥法单元的最佳HRT为12 h,进水有机负荷宜保持在COD 0.8~1.2 kg/(m3.d)之间,在此工况下,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1.0%;水生植物单元的最佳HRT为3.5 d,在此最佳HRT下,COD的去除率为42.6%.该组合工艺COD总去除率保持在99.37%~99.42%之间,出水的COD浓度为38~41 mg/L,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ABR-BAF组合工艺处理大蒜切片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与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的组合工艺处理大蒜切片废水的运行特点。结果表明:ABR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有机负荷(COD)小于6?kg/m3·d为宜,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7%;BAF的最佳HRT为16?h,最佳气水比为10∶1,进水有机负荷(COD)宜保持在1.1~1.4?kg/m3·d,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2.0%。ABR BAF组合工艺COD总去除率保持在98.4%~98.7%之间,出水的COD质量浓度为79~94?mg/L,出水水质满足GB8978 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SBR工艺分别研究了不同盐度、不同有机负荷驯化下的活性污泥的生物相、污泥的沉降性能、COD去除率和出水浊度,结果表明,SBR工艺处理含盐有机废水有机负荷在0.15 kgCODCr/kg MLSS.d,盐度在25 g/L NaCl下运行,CODCr的去除率达到86%,而在高负荷和高盐度环境下容易诱发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5.
采用颗粒污泥接种UASB厌氧反应器处理草浆造纸中段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8000-10000mg/L,CODcr容积负荷在5-7kg/m3·d的范围时,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可稳定地保持在76%~80%,对厌氧出水再进行普通活性污泥法好氧后处理,出水CODcr可达到300mg/L以下,稳定地达到山东省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求有效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制药废水及工业有机废水的方法,采用以聚丙烯拉西环为填料的上流式污泥床一过滤器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处理生产病毒唑的制药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6.910h,进水COD质量浓度为7000 mg/L、有机负荷达25.05 kg/(m3·d)时,COD去除率可达72.8%,出水COD质量浓度为1900 mg/L左右,同时,填料上生物膜对COD的去除率为32%~47%,且能截留大量污泥.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lmerobic baffled reactor,ABR)与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的组合工艺处理大蒜切片废水的运行特点。结果表明:ABR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有机负荷(COD)小于6ks/m^3·d为宜,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7%;BAF的最佳HRT为16h,最佳气水比为10:1,进水有机负荷(COD)宜保持在1.1~1.4kg/m^3·d,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2.0%。ABR-BAF组合工艺COD总去除率保持在98.4%~98.7%之间,出水的COD质量浓度为79~94mg/L,出水水质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高盐度化学制药废水预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蒸馏+铁炭内电解+絮凝"工艺对某制药企业排放的废水进行预处理。经过蒸馏脱盐后,综合废水盐度(质量分数,下同)由7.4%降至0.15%;再采用"铁炭内电解+絮凝"工艺进行处理,内电解试验最佳工艺条件:进水pH值为3.0、铁炭比为4∶1(体积比)、停留时间为6 h,COD去除率达到26.5%;絮凝试验最佳pH值为9.0,COD去除率达到1.5%。废水经过预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28.0%,出水COD质量浓度(下同)降至20 988 mg/L,ρ(BOD)5/ρ(COD)由0.28提高至0.41。预处理出水厌氧可生化性试验表明,当进水COD质量浓度为9 000 mg/L左右时,容积负荷(COD)为1.0 kg/(m3.d),出水COD质量浓度降低至2 100 mg/L左右,COD去除率达到75.0%。说明该制药废水经过预处理后可生化性显著提高,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采用MBBR工艺对制革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MBBR工艺具有良好的生物硝化效果。由于制革废水中含有约200mg/L的难降解CODcr,这使得CODcr的总去除率只能维持在30%左右。当填料填充率为13.3%,CODcr填料表面负荷为1gCOD/m2·d,氨氮填料表面负荷为0.4gNH3-N/m2·d时,CODcr,NH3-N以及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7.4%,79.1%和32.3%。  相似文献   

10.
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填料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废水的效率,以沸石、活性炭、建筑陶粒、工程陶粒作为填料测试气体流速、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有机负荷对生物滤池的化学需氧量(COD)、NH3—N的去除效果及出水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5h、进水COD为150mg/L、有机负荷为2.41kgCOD/(m3·d)时,两种陶粒出水COD均小于25mg/L;当进水有机负荷为0.74kgCOD/(m3·d)时,工程陶粒出水COD小于10mg/L;工程陶粒是曝气生物滤池填料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 (EGSB) reactor and bioaugmentation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biohydrogen production with molasses wastewater. The start-up experiments consisted of two stages. In the first stage (0~24d) seeded with activated sludge, the butyric acid type-fermentation formed when the initial expanding rate, organic loading rate (OLR), the initial redox potential (ORP)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were 10%, 10.0 kg COD/(m3·d), - 215 mV and 6.7 h, respective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cond stage on day 25, the novel hydrogen-producing fermentative bacterial strain B49 (AF481148 in EMBL) were inoculated into the reacto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LR 16. 0 kg COD/(m3·d), ORP and HRT about - 139 mV and 6.7 h, respectively, and then the reaction system transformed to ethanol-type fermentation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in OLR. When OLR, ORP and HRT were about 94.3 kg COD/(m3·d), -250 mV and 1.7 h, respectively, the system achieved the maximum hydrogen-producing rate of 282.6 mL H2/L reactor· h and hydrogen percentage of 51%~53% in the biogas.  相似文献   

12.
采用CCFSLET污水自动净化器处理木糖醇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HRT和容积负荷分别为6 000 mg/L4、8 h和6.18 kg/(m^3.d)时,CODcr的去除率稳定保持在89%-95%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体化两相厌氧反应器处理猪场废水,对启动过程进行研究。在37℃条件下,通过交替增加进水COD浓度和缩短水利停留时间提高系统的容积负荷,采用动力学控制与pH调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相。经过68天的运行,系统的容积负荷 (VLR) 达到8.84 kgCOD/(m3•d) ,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0.95h, 产酸相的COD去除率基本维持在20~30%,系统COD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其中产酸相的VLR和HRT分别为31.11 kg COD/(m3•d) 和5.95 h,产甲烷相的VLR和HRT分别为9.39 kg COD/(m3•d)和15 h。出水SS均在400 mg/L以下,去除率最高可达92.8%,沼气的容积产气率达到2.568 m3/( m3•d)。  相似文献   

14.
利用UASB反应器处理红霉素废水试验运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进水中COD浓度和对厌氧污泥有效的培养驯化,红霉素生产废水可以被有效处理,进水COD为6700-7500mg/L,出水COD为820-1000mg/L,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25h,容积负荷达到3-4.5kgCOD/(m3.d),COD去除率达到88%.  相似文献   

15.
以强制循环厌氧反应器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第1次启动情况和启动前后反应器内污泥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强制循环厌氧反应器(FCR)启动运行25 d后,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为0.6 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HRT)42 h,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去除率可达61.4%,最后出水S-COD〈700 mg/L.故使用新型强制循环反应器处理纺织印染废水,扩展了反应器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两相厌氧反应器处理猪场废水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体化两相厌氧反应器处理猪场废水,对启动过程进行研究.在37 ℃下,通过交替增加进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来提高系统的COD容积负荷(VLR),采用动力学控制与pH值调节相结合的方法对产酸相和产甲烷相进行分相.经过68天的运行,系统的VLR达到8.84 kg/(m3·d),HRT为20.95 h,产酸相的COD去除率基本维持在20.00%~30.00%,系统的COD去除率稳定在80.00%以上.其中产酸相的VLR和HRT分别为31.11 kg/(m3·d) 和5.95 h,产甲烷相的VLR和HRT分别为9.39 kg/(m3·d)和15.00 h.出水悬浮固体(SS)含量均在400 mg/L以下,去除率最高可达92.80%,沼气的容积产气率达到2.57 m3/(m3·d).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工业规模两级 UASB反应器在不同温度、不同运行方式下对茶多酚废水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 ,将一级高温 UASB与一级中温 UASB反应器串联 ,系统出水水质最佳。当系统 ρ(进水 COD) 2 1 0 0 7~ 2 5 772 mg/L,有机负荷 (以 COD计 ) 8.2 kg/( m3·d)左右 ,系统 ρ(出水 COD)可降低到 1 5 6 8mg/L以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种泥,研究好氧絮状污泥的厌氧颗粒化过程及其机制.UASB在污泥负荷(SLR)0.25kg(COD)/(kg(VSS)·d)和水力负荷(HLR)0.1m3/(m2·h)的条件下启动后,通过分阶段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的方式逐步将SLR和HLR提高到0.52kg(COD)/(kg(VSS)·d)和0.3m3/m2·h,经过150d的连续运行,成功培育出了厌氧颗粒污泥,系统对COD的去除率达到了95%以上.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先后经历了污泥驯化期、微生物聚集体形成期、初生颗粒污泥形成期、次生颗粒污泥形成期、成熟颗粒污泥形成期5个时期.好氧絮状污泥的厌氧颗粒化机制整体上符合二次核学说,其中初生颗粒污泥的形成符合黏液学说,而次生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与目前已报道的厌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不同,其内核是由初生颗粒污泥破碎后的碎片组成,产甲烷丝状菌和其他细菌通过插入碎片中或者附着于碎片表面的方式形成聚集体,并逐渐发展成为次生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9.
污泥负荷对好氧颗粒污泥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好氧颗粒污泥的工业化应用,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气升式间歇反应器(SBAR)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探讨在颗粒污泥成熟后,不同的污泥负荷对好氧颗粒污泥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负荷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有所影响。在SBAR中,污泥负荷为1 kg/(kg.d)时,好氧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和降解效果均好于污泥负荷为0.6和1.4 kg/(kg.d)时,其SVI平均为28.04 mL/g,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37%和86.04%。当反应器运行77 d时粒径大于0.6 mm的颗粒仍占6.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