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笼养勺鸡繁殖季节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笼养勺鸡 (Pucrasia macrolopha )繁殖季节的日时间分配为 :静息 4 7.0 % ;游走 30 .4 % ;觅食 11.1% ;理羽 8.6 % ;繁殖 1.3% ;其他 1.6 % .直接或间接满足自身需求的行为占 98.5 % .白天静息活动在早、晚所占比例较少 ,12∶ 0 0~ 16∶ 0 0比例较大 .游走、觅食、理羽等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在中午较小 ,而在早晚较大 .繁殖活动主要在 12∶ 0 0~ 18∶ 0 0进行 .雌雄鸟在主要行为活动的时间分配上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仅在饮水、沙浴、攻击等行为活动时间雌鸟显著多于雄鸟 .不同繁殖时期的时间分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早期用于繁殖的时间明显多于晚期 ,而在晚期用于理羽的时间显著多于早期 ,其余行为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笼养褐马鸡行为的PAE编码及行为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2010年5月和2010年12月—2011年8月,对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笼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种群进行了行为学研究.根据行为的功能性,共定义描述8大类56种行为,其中正常行为7类52种,异常行为2类4种,除沙浴、取食、理羽、饮水等行为在前人研究中有所涉及,其他多种行为均为首次报道,特别是包括机械行走、过度整理、空啄以及啄羽在内的4种异常行为是在笼养褐马鸡群体中首次发现.根据褐马鸡行为的结构、特征及功能,制定了褐马鸡的PAE行为编码以及编码全谱.其中姿态编码(P码)9种,动作编码(A码)6类39种,环境编码(E码)4类15种.在只考虑现有观察强度下某种行为是否表达,而不涉及行为在个体中发生的频率的前提之下,将性别、年龄、繁殖状态与行为结构编码P码、A码、E码结合,共同编入PAE编码行为谱中,制定了包含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笼养褐马鸡个体的PAE编码全谱.  相似文献   

3.
广东龙门地区草地下垫面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9年9月-2010年1月在广东省龙门县收集的涡动相关观测资料,比较了广东龙门地区草地下垫面秋、冬季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地表通量特征。发现地表辐射平衡分量和能量平衡分量都存在明显的月际变化。典型晴天下辐射通量除长波辐射外均表现为标准的单峰日循环形态。在阴、雨天,辐射通量日变化曲线波动大,出现双峰甚至是多峰的形态。地面长波辐射略大于大气长波辐射,两者的差值在雨天、阴天、晴天依次增大。在辐射平衡中,地面长波辐射贡献最大,大气长波辐射次之,再依次为太阳短波辐射、净辐射和反射辐射。与晴天相比,阴天潜热、感热均减少。与秋季相比,冬季潜热减少,感热增加。在晚上存在负水汽输送现象。降水天里地热流量全天为负值,土壤从深层向地表释放热量。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地表和浅层土壤温度都表现为准正弦曲线。土壤温度的活动层基本在10cm土壤层内,各层土壤温度峰(谷)值出现的时间随着土层厚度增加而延迟,10cm以下土壤温度几乎无日变化特征,雨天时地面和浅层土壤温度呈下降趋势。各层土壤温度不仅跟天气状况有关,晴天高于阴天,还存在秋季地温度高于冬季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群体控制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放养条件下柴鸡的饲料需求情况,并探究了浑善达克沙地放牧柴鸡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原上放牧柴鸡,能够节省26%的饲料粮,"草原牧鸡"模式下的柴鸡每产出1kg毛鸡比笼养模式下的柴鸡少消耗饲料1.48kg;在草原上放牧柴鸡,对草场生产力的影响较小,显著低于放牧牛羊,有利于退化草地植被的恢复,还能够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草原牧鸡"模式下,每公顷草场可比传统放牧模式收入高1500元左右;另外,"草原牧鸡"模式产出的大量生态有机柴鸡肉和柴鸡蛋产品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2003年4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野生、散养和杂配三种类型的丹顶鹤求偶期和孵化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丹顶鹤在求偶期和孵化期的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主要行为(>5%)所占频率为:求偶期野生丹顶鹤觅食50.97%、警戒27.47%、游走8.57%、筑巢5.61%,散养丹顶鹤觅食47%、警戒23.18%、静栖5.75%、游走14.69%、理羽8.4%;孵化期野生丹顶鹤孵化49.86%、觅食29.50%、警戒16.81%,散养丹顶鹤孵化48.67%、觅食31.53%、警戒13.79%,杂配丹顶鹤孵化46.8%、觅食27.24%、警戒20.61%.求偶期野生丹顶鹤的觅食行为和警戒行为均高于散养鹤,但游走行为较散养鹤低.杂配丹顶鹤的警戒性最强,其次是野生丹顶鹤,散养丹顶鹤的警戒性最差.散养丹顶鹤最早进入孵化期,杂配鹤开始孵化时间和野生鹤类似.  相似文献   

6.
贵州疣螈捕食和反捕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云贵高原特有种贵州疣螈(Ty lototritonkweichowensis)的捕食行为和反捕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记录了贵州疣螈常见的捕食行为和反捕行为。贵州疣螈的捕食行为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的捕食方式,捕食过程中嗅觉起了主要作用,捕食动作迅猛而准确;幼体时期存在相互残食现象。反捕行为基本上是一种防御行为,利用其自身良好的保护色和逃逸作为反捕手段,在其被捕捉后,又利用嘴、尾等攻击敌人,同时还利用体表分泌的一种有特殊臭味的粘液来作为御敌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雨天、雾霾及PM 2.5对SPF鸡舍净化指标、SPF鸡群及其屏障环境维持管理的影响。方法对HEPA(高效过滤器)使用的前期和后期,在晴天、雨天和雾霾等气候条件下,测试SPF鸡舍运行状态中的静压差、风量等多项净化指标。结果发现在空气相对湿度≥80%即可发生HEPA"湿堵"现象,使净化指标恶化;而净化空调箱内静压可达1 000 Pa以上,对雾霾与雨天的作用又有不同,前者对HEPA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甚至一次雾霾就能至其报废;而雨天过后HEPA的通风可以部分恢复,损害较小。结论人们比较清晰地认识到雨天和雾霾分别对SPF鸡舍屏障设施和SPF鸡群的影响。"湿堵"不直接对SPF鸡群构成危害,但对SPF鸡舍屏障设施的管理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提醒我们在鸡舍建设和日常管理中注意到天气,尤其是雾霾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蚂蚁是内蒙古典型草原节肢动物群落的重要成员,其筑巢活动对草地土壤肥力和植被结构有重要影响.2012年设置全季节放牧(T1)、春牧秋割(T2)、秋季刈割(T3)三种处理,并以不利用为对照(CK),连续放牧和刈割7年后,于2019年研究了蚂蚁筑巢对放牧和刈割的响应.结果表明:草地在排除放牧和刈割扰动的情况下,蚁丘密度为1....  相似文献   

9.
高寒草地放牧管理最优控制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对不同放牧强度响应机制的研究表明:多样性与生产力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均呈现显著性下降趋势,其中不放牧、轻牧、中牧和重牧下的Shannon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4.35,3.89,3.66,3.01,生产力指标(地上生物量均值)分别为987.6,826.8,660.7,535.8 g/m2(鲜重).这表明多样性与生产力对放牧的响应呈现同步性,中牧和重牧是导致二者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动'因.应用生物控制论方法,组建了草地放牧管理的最大持续产量模型和最优控制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样区滩地、阳坡与阴坡地等三类牧场的牧草保护指标分别为468.1,564.3,614.7 g/m2(鲜重),相应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为390.9,471.2,513.3 g/m2(鲜重).确定了草地放牧管理的最优牧草资源种群水平和最优控制量,提出了草地放牧管理的控制对策,为高寒草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优化模式和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0.
食虫有袋类食性选择与猎物质量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虫有袋类是捕食多种昆虫的泛食性动物.同域的不同食虫有袋类同样选择鞘翅目、蜚蠊目、直翅目和膜翅目昆虫作为主要猎物但对同种昆虫猎物的捕食频率明显不同.食虫有袋类的食性具有季节转变现象.不同猎物昆虫质量之间的差异大多不显著但猎物昆虫的质量具有季节变化.食虫有袋类的食性选择与猎物质量、食性季节转变与猎物质量季节变化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该结果以及最佳摄食理论,食性选择有可能受猎物可获得量或猎物体形大小的影响,值得今后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蛇岛蝮蛇的选择与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岛蝮蛇 (GloydiusshedaoensisZhao)之所以在一个孤岛上繁衍生息上万年间 ,首先是蝮属蛇类都具有捕食鸟类的精良武器———毒牙与颊窝 ,捕食时能选择有利地形并采取拟态伪装和“守株待鸟”的对策 ,当食物淡季来到时便以“夏眠”的方式渡过炎热的夏季 ,以减少能量消耗 .蛇岛蝮蛇的食物很有限 ,捕食季节也很短 ,可它的能量转化率很高 ,并能将剩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 .它们还有很强的耐饥力和耐渴力 ,即使错过了一个捕食期 ,只要在下一个捕食季节获得一定的食物就足够了 .在种群生殖上它们选择了降低生殖数量、提高生殖质量的策略 ,刚出生的小蛇就能捕食小鸟 ,使之长期保持一个健康的种群 ,这就是自然选择与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天然温带草地CO2通量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状态下(无牧、无施肥、无割草、无灌溉)内蒙古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羊草草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草地田间CO2通量的原位观测实验.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研究分析了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2001年至2003年,共4个实验观测年CO2通量的观测数据与主要的环境因子(土壤含水量、降雨量、空气温度、地表温度、不同土层温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温带草地土壤CO2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不同的生长状态对于其日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影响;主要的环境因子中只有表层土壤含水量与草地CO2排放通量的日变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草地CO2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显著而且不同的年份其变化特征也各不相同;降雨量的季节分布与其季节通量的变化特征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4年的实验观测的统计分析表明:表层土壤含水量是温带半干旱草地CO2排放通量主要控制因子.CO2排放通量的年际变化不显著,以4年观测的平均年通量估算我国温带草地CO2年排放量是3.17 Pg,约占全球土壤CO2年排放量的1.23%,对于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根据资源分配理论,人工的选育及其选育方向和程度都会导致动物的行为策略产生变化.本实验中,我们选择AA(ARBOR ACRES)肉鸡和狼山鸡作为我们的观察对象,结果分析表明,狼山鸡比AA肉鸡更活跃,在站立、站立修饰羽毛、站立啄环境、走动或跑动等需要大量耗能的行为上,狼山鸡发生的频率比AA肉鸡高,其差异极显著(P<0.01),这些行为的差异也证实了资源分配理论的正确性.对AA肉鸡来说,蹲卧似乎是一种极为节省能量的行为,而这些被节省的能量被用于生长.我们的观察结果也暗示了鸡这一行为可能主要受神经及内分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脸油葫芦的鸣声结构及行为分析(直翅目:蟋蟀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 (Ohmachi and Matsumura, 1951)的多种行为模式,并对其鸣声结构进行了分析.其行为模式包括取食、清理、避敌、交配和鸣叫等,鸣声包括召唤声、求偶声和争斗声.鸣声时域特征结果表明黄脸油葫芦的鸣声一般由主音和陪音构成,召唤声和求偶声均具有主音和陪音,求偶声相对召唤声而言,陪音部分较长,而争斗声只具有主音部分;鸣声频域特征表明争斗声的频率高于其他两类鸣声的频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六盘山地区六盘山蝮的活动节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六盘山蝮的食性较广,成蛇主要以小型鼠类和两栖爬行动物为食,幼蛇和亚成体则主要捕食蜥蜴、昆虫及环节动物.其具有明显的活动规律:夏季白天早晨9:30~11:30和下午15:30~17:30是活动的高峰期,在活动高峰期,行为敏捷;同时,当受惊或受到威胁时,有防御或攻击等行为.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大理花甸坝地区几种栽培药物根际土中捕食线虫真菌,发现大黄、木香、半夏、川芎、草乌根际土中捕食线虫真菌的种类在各种植物中有一定变化,以大黄根际土中种类最多,最低的是半夏和木香。在5种植物中共发现捕食线虫真菌10种,其中以Arthrotrysoligospora和Arthrobotrysmusiformis,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Moncrosporumellipsosporum。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方位间树干液流速率的差异及树干液流速率变化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利于对桉树蒸腾耗水、水分利用效率的定量估算.以海南儋州林场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热扩散探针对尾叶桉树干东、南、西、北不同方位的液流进行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尾叶桉树干液流速率变化趋势不同,晴天液流变化呈单峰型曲线,阴天和雨天呈多峰型或无峰型曲线;尾叶桉树干不同方位之间的液流速率日变化趋势相似,但液流启动与到达峰值的时间存在时滞,其中东、南方位液流启动与到达峰值时间分别较西、北方位要早20 min左右.(2)不同天气条件下,尾叶桉树干不同方位之间的液流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晴天、阴天和雨天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树干液流速率最低值较最高值分别低13.7%、34.4%和9.4%.(3)晴天、阴天、雨天的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速率变化的贡献不同;晴天和阴天是光合有效辐射对树干液流速率影响最大,其次是相对湿度;雨天是相对湿度对树干液流速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光合有效辐射;气温与土壤水分对树干液流速率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为海南桉树林分尺度蒸腾耗水准确测算和人工林生态效应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为进行更大时空尺度的树干液流监测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不同高寒人工草地选取人工建植垂穗披碱草、星星草、冷地早熟禾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建植年限(2 a、4 a)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在生长季内(6-9月)的动态变化特征,了解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建植年限3种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均呈显著季节变化;同一土壤深度,垂穗披碱草、星星草和冷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差异显著;同一人工草地、不同酶活性随生长季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不同人工草地同一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不同;高寒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其酶活性不仅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和气温等的影响,还受牧草种类、建植年限、生长月份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不同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相关关系,不同酶的活性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对雄激素受体类似物在拟黑多刺蚁的雄蚁与工蚁脑部的表达与分布进行了检测研究.检测结果显示,雄激素受体类似物在拟黑多刺蚁雄蚁与工蚁的蕈形体冠部、柄部、根部以及中央复合体均有分布,并推测该雄激素受体类似物可能对蚂蚁的学习记忆以及求偶进攻等行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空气负离子和气象数据,分析春旱期典型天气条件下,河南省济源市南山森林公园人工侧柏林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晴天和阴天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呈“U”形曲线,雨天呈单峰曲线;日均空气负离子浓度雨天>晴天>阴天.(2)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饱和水汽压亏缺均对空气负离子浓度有显著影响:晴天时,温度、风速和饱和水汽压亏缺与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对湿度与空气负离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阴天时,温度、风速和饱和水汽压亏缺与空气负离子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雨天时,温度、风速和饱和水汽压亏缺与空气负离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对湿度与空气负离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