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简称双向叠合板)呈正交构造异性板特征,工程设计不能直接沿用现浇板的查表法进行弹性计算.针对正交构造异性特征影响的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双向叠合板的弹性计算,采用正交构造异性板理论求解挠曲面基本微分方程,得到了挠度及弯矩表达式,通过形式变换,引入等效跨度比,将双向叠合板等效为双向同性板进行计算,提出了双向叠合板的简化弹性计算方法.通过编程计算得到强、弱方向刚度比为2和0.5时不同跨度比下双向叠合板的跨中弹性系数,与基于等效跨度比查双向同性板得到的弹性系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2.
无剪切闭锁的厚薄板矩形单元的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板弯曲的有限元计算中 ,因为剪切闭锁现象导致厚板元无法自动退化为薄板元 ,工程中很难构造既适用于厚板又适用于薄板的计算单元 ,因此采用由龙驭球教授提出的广义协调元法 ,构造了矩形厚薄板弯曲通用计算单元 .通过铁木辛柯梁理论 ,建立了板单元边界和板单元内部的位移插值场函数 .计算结果表明该单元可顺利解决剪切闭锁现象 ,可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构造了一种变厚度环形有限元并用以计算任意变厚度环板和圆板的横向振动,解决了用等厚度元近似计算变厚度板时造成的精度差、计算成本高等问题.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的精确解十分一致,并优于一些文献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的工作特性,分析了当前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双向叠合板的正交构造异性特征,依据正交各向异性板理论,采用荷载叠加法,求解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固支双向叠合板挠度及弯矩的解析解.引入等效跨度比的概念,对双向叠合板的边长进行修正,将其简化为各向同性板来计算,提出了四边固支双向叠合板的简化弹性计算方法.举例介绍了按照四边固支双向叠合板的等效跨度比查用各向同性板弹性计算系数的线性插值法,并与级数解析方法对比,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完全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该简化弹性计算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5.
由锚板和对称配置的直锚筋所组成的受力预埋件在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只提供了锚筋的总截面面积As的计算公式和锚板厚度t的最小构造要求.实践证明:锚筋对锚板外的传力板边缘的弯矩是决定锚板厚度的重要因素.按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在分析计算锚板厚度的基础上,提出可不再计算锚板厚度的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常规有缝桥梁搭板内力计算方法在半整体式桥台桥梁(SIAB)中的适用性.首先,介绍常规有缝桥梁搭板的内力计算方法,根据SIAB的构造特点,分析搭板近台端受到结构温变变形和收缩徐变引起的水平力、弯矩和剪力的影响;然后,建立SIAB搭板的有限元法(FEM)模型,并分析这些内力对SIAB搭板内力计算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剪力、弯矩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水平力的影响很大,搭板在进行内力计算时需加以考虑.最后,提出了简支梁修正法,并与既有有缝桥梁搭板内力计算方法做了对比.结果表明:有缝桥梁搭板内力计算方法不适用于SIAB搭板内力计算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欧焕林 《科技信息》2011,(7):317-317,304
本文探讨了从剪力墙及梁板布置、结构计算分析及调整方法、结构构造措施等多方面控制剪力墙结构成本的方法,并对计算分析中连梁超筋的处理、含少量框架柱剪力墙结构的剪力调整等疑难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用单位宽纵横向条带法构造了矩形板弯曲单元的位移模式,并假定横向剪切应变在单元内线性变化,由此推导出了一个具有20个自由度的矩形板弯曲单元计算殂式,此方法满足了单元边界C^1连续条件,克服了“剪切自锁”,可用于大型板系结构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为了合理处理高速铁路板式轨道结构动力学分析中板壳与梁一杆、叠加板、梁轴与弹簧、板与弹簧、板与实体等连接问题,基于Timoshenko板壳理论和直接引入法建立了多点约束方程,构造了板式轨道组合结构计算模型.该模型将组合结构中相关节点对之间位移关系,通过偏心关系和板壳理论的直线假设,建立了多点约束方程,并把该约束方程引入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无缝桥引板资料的统计分析,通过综述国内外的引板构造及工程应用、引板-土相互作用以及该相互作用对无缝桥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我国无缝桥中面板式引板应用最广泛,斜埋入式引板和Z形引板也有应用;常采用设置单层纵向直线钢筋的无缝桥-引板连接构造.计算面板式引板时需要考虑板下填土的竖向支承与切向约束,搭板计算方法不适用;尚未提出关于埋入式引板和Z形引板的计算方法.无缝桥-引板连接构造处及引板末端对应的路面是最易出现开裂和沉降的位置.路面平整度是分析引板-土相互作用的关键控制指标.需关注引板-土相互作用对无缝桥边跨主梁弯矩、柱顶剪力、主梁和引板拉应力、纵向基频及极限长度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组合式空腹板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可用于大柱网、大跨度的多层建筑。介绍了该类结构的构造、特点及理论分析方法。研究表明,该类结构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组合结构。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RPC格构型轨道板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活性粉末混凝土RPC(Reactive Powder Concrete)材料的特性和普通混凝土轨道板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RPC这种超高性能的材料应用于轨道板的思想.根据设计荷载作用下轨道板的受力特点,建议采用格构型RPC轨道板,并给出了其设计图.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类型板式轨道的三维空间模型,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轨道板应力位移的比较分析,证明了采用RPC格构型轨道板是合理和安全的,为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板式轨道的设计提供参考,同时也为RPC材料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3.
结合南昌生米大桥大跨度箱梁施工实例,介绍了MZ50/1500型移动模架造桥机的构造、原理,以及利用移动模架造桥机原位现浇大跨度预应力砼箱梁的主要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运用空间板壳有限元法,对装配式斜交空心板桥弹性阶段的受力特性进行全面分析.计算装配式斜交空心板桥的内力影响面,得到内力的控制截面.同时对比分析了装配式斜交空心板桥、整体式斜交空心板桥与装配式正交空心板桥的内力、支座反力以及变形的特点,为装配式斜交空心板桥的设计提出了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及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跨度、超浅埋的隧道工程,只要通过科学严谨的设计、合理的施工控制、动态设计及施工相结合,辅以准确的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资料,就能够保证顺利建成通车.本文通过已建成的长城岭隧道工程为背景,介绍了长城岭隧道工程的设计参数、施工控制技术、设计变更动态进行调整的情况,为今后类似大跨度、浅埋、围岩破碎的隧道工程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CSP漏斗型结晶器内钢液流动及凝固传热耦合模型。针对结晶器内铸坯角部受到强冷的特点,对结晶器内热流密度采用修正方程进行计算,分析热流密度修正系数对铸坯凝固坯壳表面温度计算精度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拉坯速率下结晶器内钢液凝固的特点,研究凝固坯壳对结晶器内钢液流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热流密度修正系数后,铸坯凝固坯壳角部温度的计算值与实际情况更相符;提高拉坯速率可使铸坯凝固坯壳厚度减小;拉坯速率较大时凝固坯壳厚度随铸坯距弯月面距离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增长,拉坯速率为3m/min时,凝固坯壳在生长过程中厚度的增长有短暂的停滞现象;凝固坯壳对钢液流动的影响较大,主要是由钢液有效流动区域减少及两相区额外动量阻损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无粘结预应力双向板张拉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6块无粘结预应力双向板的试验,研究了板中无粘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及其相互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方面张拉钢筋的交互影响很小,设计中可不考虑;当预应力筋间距大于3倍板厚时,可不考虑相邻张拉的影响,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Lp(≤p〈∞)空间上,研究了板几何中一类具抽象边界条件下各向异性、连续能量、均匀介质的迁移方程,证明了这类方程解的稳定性等结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岩石特性,进一步对围岩与结构动力耦合机理进行分析。爆炸荷载原型实验研究困难较大,因此应用ANSYS/LS-DYNA非线性显式动力有限元程序和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对垂直爆炸不同岩石类别、不同跨度地下拱形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岩石类别对于不同跨度结构影响的不同规律。研究表明:岩石硬度越大,拱顶动力相互作用显著增大,远距离爆炸对大跨硬岩结构拱肩和拱脚产生明显的反复拉压作用;岩石越软,跨度越小,近距离爆炸对整个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并重点探讨其在CT诊断方面的价值.病灶体积较大失去了原病灶的典型影像表现容易导致判断失误和误诊.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共14例,其中腹腔内囊腺瘤8例,其中1例为超级巨大型;囊腺癌2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肠系膜囊肿2例.所有病例都经过平扫,部分经过平扫加增强扫描或三维重建.结果:14例病人都诊断为囊腺瘤,腹腔内囊腺瘤的正确诊断例数为8例,其中4例未做增强扫描,诊断困难,有2例误诊.结论: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具有相似的CT特征,在病灶体积较大的情况下病灶失去了部分典型影像表现,从而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在定位定性诊断上经验不足,认识这些困难有助于掌握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在疾病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