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苗族是中国的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一个散居于世界各地的跨国民族。苗学研究及其成果有助于中华学体系的建立与丰富,而中华学理论的创立又为苗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价值取向。中华学与苗学之间相辅相成和互为兼容的互动关系,将为中华民族站在理性的高度“自己认识自己”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华学的研究应将“厚今薄古”的文化态度转变为“厚今博古”;对历史文化的“古为今用”不仅要看到它的现实功能,而且要重视它的潜价值;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应批判国民劣根性。  相似文献   

3.
中华大蟾蜍对中华稻蝗的捕食功能反应的初步研究魏朝明廉振民(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西安710062;第一作者,男,26岁,助教)中华大蟾蜍是中华稻蝗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之一.以往关于中华大蟾蜍控制中华稻蝗的研究仅处于定性描述阶段.作者于1994年在陕西长...  相似文献   

4.
刊评学论纲     
图书报刊,乃为人类信息传播的几种源远流长的常规载体。对它们的评论研究,当然属于批评学范畴。饶有兴味的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期刊竟是一份书评杂志。而对期刊本身的评论和对刊评活动的研究,却长期以来都是死角、盲点。这种状况,对期刊的繁荣发展与期刊编辑学研究的深入,无疑是一种阻滞。  相似文献   

5.
德育理念论     
德育理念是人们对德育的价值追求。科学的德育理念对德育实践具有引导和定向作用。现代德育须确立起“社会一个体”本位、“适应一超越”性、“外在转向内在”、“规范行为与规范思维兼容”等理念。  相似文献   

6.
大理是云南的古文化的中心,全方位研究大理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作者提出建立“大理学”,并从大理学的提出、大理学的三个构成部分、大理学的名称三个方面作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外在的危机感,内在的使命感,对科技编辑心理素质提出新的衡量尺度和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虽为近邻,但在思维方式上仍然存在差异。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一般都是从宏观出发,而日本人却往往习惯从身边的事物即微观出发思考问题。本文从中日两国对道的用法及理解差异方面来探讨两国人民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资源构架是资源的总体设计,具有决定性、相对独立性和相对稳定性.基于资源架构的重要作用,介绍了中华寻根网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华寻根网的资源构架,包括文献资源构架、用户资源构架和谱系资源构架,指出中华寻根网的后续建设应保持资源架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牛文化的源流与中华民族养牛、爱牛的生活同在.牛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与医药、文学、军事、祭祀、艺术、语言紧密联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有着以下几个环节的历史过程:(1)起源于云南;(2)向东迁移,在中华大地上多元分布;(3)在多元分布的基础上形成中原中心;(4)形成中原中心后又向外辐射,表现为中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交融。并认为:(1)中华民族源自中华大地;(2)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上的远古部落集团融合、古代民族融合的产物;(3)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同时发挥积极作用的结果;(4)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5)中华民族的出现有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十届三次全国人大代表大会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意义深远,保障有力。我们应当认真学习、研究这部法律,深刻理解并掌握其基本规范及精神实质,从而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以法律为武器来反对与遏制“台独”活动,实现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14.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镶嵌了“自然框架”.地域优势利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了动力.辽阔疆域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抗御风险能力.千百年来,中华各民族“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已经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展望未来,如何在剧烈的环境变迁中保存各民族固有文化,使各民族居住地域与“美丽中国”相得益彰,将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必然会形成一些阶段性的民族融合成果。其中汉民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案例,从中可以窥见中华民族的未来将如何在发展中实现“多元一体”。  相似文献   

16.
西柏坡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中华民族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文化底蕴。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过程中的创新与发展,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等重要内容。西柏坡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是既有所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支柱 ,是民族凝聚力所在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高素质人才 ,逐渐成为教育界和社会的共识。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挖掘其当代社会价值 ,促进社会道德建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自在实体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有其特定生存空间,并基本呈由中原这一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形成了远近有别的“天下体系”,在强调天下一统、华夷一家的同时,也有夷夏之辨。在宗法社会中个人夏社会分层同样也存在远近有别的差序格局。这是中华民族自在实体长期存在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