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缘政治学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空间配置的一门学科,它认为,国家实力的变化会促使一些地理区域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发生变化,该学科诞生至今产生了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陆权论以及豪斯浩弗的生存空间理论,每个理论都在试图为各自的大国地位寻找依据。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作为海陆兼备的国家,正处于地缘政治选择的十字路口。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中国的地缘政治选择不会违背和平发展的基本原则,这种情况下的新陆权观是一个可合理的选择与解释。  相似文献   

2.
清末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形态包括地缘政治环境、行为、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中法战争是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1884年的中法战争起;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就处于上升趋势,桂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近代化发展加速,1907年南宁被迫自开为商埠,广西的地缘政治中心随之转到南宁,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法国将主要注意力转向云南,广西边疆安全形势趋缓,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骤降,导致以龙州为中心的桂西南地区近代化进程中断。  相似文献   

3.
从地理文化的角度,分析了环境对地缘政治的影响,并从地理环境现状、地理气候、周边地理环境、地理位置等纬度分析了地理与政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宗教政治化是南亚地区政治的一大特色,也是南亚地缘政治一再发生裂变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宗教固有的排他性使得不同族群的人相互排斥、互相争斗。宗教进入政治直接导致南亚地缘政治在1947年和1971年发生两次裂变,并成为南亚地缘政治可能再次裂变的危险根源。  相似文献   

5.
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历史地图、大比例尺地形图、各类地理考察成果、卫星影像资料,结合实地考察,采用历史地理学溯源法、地名学分析法、历史文献和历史地图解读等方法,对一直未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的天山北坡三屯河与呼图壁河水系的历史变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证研究,提出了近300年来玛纳斯湖群的历史变迁与三屯河、呼图壁河水系的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复原了近300年来三屯河与呼图壁河水系河道变迁、水流空间分布过程及其与玛纳斯湖群历史变迁的密切关系,并且结合新疆近350年来的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变化的特点,分析了不同时间阶段河流水系变迁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原本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人类进入了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正如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所说:“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中美双边关系将在21世纪上半叶权力结构的形成过程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中美两国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明方面呈现双边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政治稳定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政治稳定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历史与现实提出的。邓小平政治稳定思想包括政权稳定、政策路线稳定、政治生活稳定以及世界局势稳定。邓小平的政治稳定思想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逐步形成的,因而具有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正是在与周边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关系得不到改善、与欧美国家关系又出现不同程度危机的情况下,以色列把目光转向了亚洲国家。在近年来中东国家"向东看"的潮流中,以色列同样不甘落后。尽管以色列在地理上一直归属为一个亚洲国家,但由于其和欧美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加上东西方冷战对抗等因素影响,建国后以色列外交政策的重心也一直是欧美国家。随着近年来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国家快速崛起以及中东地缘政治结构的变迁,以色列外交也开始逐渐向亚洲靠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石油贸易的发展变迁进行分析,总结出影响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主要是贸易条件、国内石油政策和地缘政治三种因素,进而为完善中国的石油贸易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政治民主生活已渗入社会、集团、个人实践的各个环节,我们无法回避政治民主的兴起、发展、"入侵"。反思历史,作为政治生活的不同主体,从哲学视阈出发,我们会发现,政治生活的主宰是这般纷繁复杂。在利益多元化的时下,政治民主也呼唤主体多元化。"主体"已成为当下我们审视现代政治民主的一个重要维度,成为现代政治的原初动力。从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1.
地缘政治视野下的近代云南铁路网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观察近代云南铁路网规划,可以帮助理解云南的地缘战略地位和近代云南独特的地缘政治形态。回顾近代滇人对滇蜀、滇桂、滇缅、个碧石、石佛等铁路的倡议、规划、设计、建设的历史,对今天云南省构建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婚恋习俗、家庭结构和功能集中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同时,婚姻、家庭状况也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罗平多依村布依族传统的婚姻、家庭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迁。导致变迁的主要原因为:法律法规;旅游开发;外来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2月18日,韩国外交部长官尹炳世开启为期七天的中东四国之行,相继出访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和沙特阿拉伯,期间还出席了第11届韩国—中东论坛。作为韩国的中东政策的战略一环,此次出访表明了韩国不断提升在中东地区政治影响力的战略意图。从地缘政治来看,中东在世界政治变化中居于敏感而重要的地缘政治地带:不仅拥有巨大的能源资源,其地缘政治与地理位置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美国从伊拉克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自汉代通西域,新疆在中国统治下,经营已两千多年。然而从古代中国对西北边疆的政策来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朝西北边疆政策不仅继承和吸收前代的政策,从而保持了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的延续性。同时,历代又以其西北边疆的形式为依据,有所创新和发展。清王朝在经营西北边疆的过程中,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治疆理念,逐渐形成了伯克制、扎萨克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到19世纪中叶前后,“因俗而治”的治疆理念已不再适应新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农民起义和外部势力的打击下,清政府“因俗而治”的治疆理念被内地划一的治疆理念所取代。新疆历史步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  相似文献   

15.
地缘政治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通过对世界地缘关系发展过程进行探讨,将其分作四个阶段,梳理了世界著名学者观点的发展过程。本文重点关注了现代地缘政治新发展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博览》2010,(4):72-72
相对于《当中国统治世界》的热情溢美,《地缘大战略: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及其战略选择》则显示出了更多的冷静与警醒。作者丁力颇新颖地指出:把中国地图逆时针旋转90度,东面向上,就会发现,朝鲜和越南是中国在大陆上的左右两翼,台湾岛是中国的先锋,日本群岛(包括冲绳群岛)和菲律宾群岛是中国在海洋上的左右两翼。  相似文献   

17.
冯梁 《世界知识》2021,(1):16-19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海洋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海洋大国群体性崛起,因海洋而起的海洋地缘政治也在悄然兴起,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政治现状,日益影响世界政治未来。世界海洋地缘政治大致经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始至拿破仑战争结束,地缘政治主要围绕欧洲陆海争霸进行,核心是陆权斗争,海洋争斗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并对陆上争霸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建民 《世界知识》2014,(13):33-35
中俄战略能源联盟的建立将逐渐分解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国际能源贸易的主导权,改变全球能源交易地图,连带引发世界地缘政治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文化传播是构造中国周边学战略框架和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论述中华文化传播在中国周边学建构中具有的特殊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从历史角度观察,中国处于亚洲中心的地缘特征,决定了中国可以从周边东南西北方吸收邻邦文化,也利于将中华文化传播四邻,中国成为整个亚洲文化互相传播的渊源、中心、桥梁和中转站。中华文化以中国为中心向四周幅射,进行文明交流与传播,有助于构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对于西亚和西南亚,中国更多是进行对等、频繁的文化交流。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与中华文化同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国主要通过中国新疆—波斯—阿拉伯—印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以来 ,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世界各国 ,特别是大国、强国在制定和实施自己国家的对外政策和策略的过程中 ,都非常重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审视国家的对外战略 ,谋求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地缘政治学重新为世人所重视。俄罗斯作为一个地跨欧亚的大国 ,其对外战略的调整、变化更是与地缘政治密切相关。从地缘政治在俄外交中的传统影响、俄当前所处的地缘政治状况 ,可以看出在新欧亚主义地缘政治思潮日益影响下逐步形成了普京的东西方平衡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