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饰纹姬蛙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饰纹姬蛙(Microhylaornata)的早期胚胎发育.经雌雄成体腹腔注射LRH-A,促使其抱对、产卵.受精卵在水温27±0.5℃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在我国的蛙类中,饰纹姬蛙是早期胚胎发育最为迅速的种类之一;胚体纵轴伸长出现在原肠末期;在鳃循环期即可明显地观察到尾循环;出水孔的形成始于鳃盖完成时的腹中部,并逐渐移向腹后部.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稻田饰纹姬蛙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海南岛稻田的414只饰纹姬蛙,采用洗胃法作食性分析,分别计算了它们的食物数量和频次百分比、多样性指数、百分率相似性指数、营养生态位宽度、营养生态位重叠值和有益系数等.分析和统计的结果显示,饰纹姬蛙共取食了6纲19目59科的物种,雌雄个体的取食食性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的取食食性差异也不显著,总有益系数、不同性别及不同季节的有益系数分别为V总=52.8%、V♀=57.26%、V♂=51.13%、V春=39.88%、V夏=40.68%、V秋=22.76%、V冬=60.47%.  相似文献   

3.
浙江金华五种蛙LDH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浙江金华五种蛙:黑斑蛙;泽蛙、饰纹姬蛙、黑眶蟾蜍和牛蛙的心肌、肺、肾、胃、皮、舌、后肢肌肉和肝共8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结果显示LDH具有明显的种族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即不同动物和同种动物的不同组织都有各自的LDH同工酶谱型。因此,可以用它们作为物种的附加指标。  相似文献   

4.
两栖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健康的指示动物。两栖动物多样性研究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领域。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们对吉安市郊稻田环境的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吉安市郊稻田环境有两栖动物8种,隶属1目4科。动物区系为广布种3种,东洋界5种。生态类型为静水型3种,陆栖静水型4种,树栖型1种。泽陆蛙为稻田环境中的优势种,饰纹姬蛙为亚优势种。  相似文献   

5.
合征姬蛙蝌蚪栖息地和人工饲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综合方法,对陕西省洋县北部合征姬蛙繁殖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合征姬蛙产卵、蝌蚪水中生活时期多与稻田相关,稻田是蛙类的最佳栖息地;蛙类从卵到幼蛙成活率约3%;合征姬蛙产卵期较长;影响繁殖成活率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水源>挖沙>农药>捞鱼>水质>天敌。人工饲养蛙卵,放归田间,实验数据支持这一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1.以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为对象,从57年3月15日到5月10日在南昌近郊进行了产卵习性的初步调查。 2.调查是以九个不同环境条件的区域作为恒定工作对象来进行的。同时,还对调查期间内气温(干度)、湿度和水温进行了记载。(以上午6:30—8:30的为准)。 3.调查证明:黑斑蛙喜欢产卵于腐植质少Co_2含量较少的清洁坏境内,PH值为5.9—6.9之间,产卵地区与浅水沟的存在或农田的耕作也有密切的关系。 4.产卵温度幅度(以上午6:30—8:30为标准)为11.5—22℃,而以11.5—17℃为适宜温度。产卵湿度幅度为45—64%,而以45—54%左右最为适宜。产卵是在温度上升突然下降的刺激下进行的。由此推知:在南昌近郊,黑斑蛙产卵是在清明节前十天到清明节后十五天内进行的,而以清明节这几天产卵最多。 5.产卵是在水深浅于10公分以下的浅水稻田内进行的,这是因为:(1)浅水水温容易上升。(2)浅水能够溶解大量的氧,大量氧的存在才能适合胚胎发育时期的需要。 6.黑斑蛙产卵地区与蟾蜍产卵地区截然不同,这可能与成蛙的生活习性有关。 7.黑斑蛙是一次产卵的,产卵的数目为786—5,114个,这与王希成先生所报导的略有不同,这可能是因为地区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东北部地区大树蛙的初始抱对时间在3~4月间.抱对发生在闷热高温的傍晚,所持续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反之则延长;日平均气温低于16℃时,不能实现有效抱对.大树蛙产卵时气温降至17.5℃以下,出现不连续产卵和产卵时间延长的现象.泡沫团卵只由雌蛙搅拌形成,雄蛙无参与行为.产卵于临时性积水者繁殖失败.  相似文献   

8.
经过30多年近亲繁殖的非洲爪蛙严重退化。它们产卵量仅是远交繁殖蛙的1/30,受精卵孵化率降低到23%,小蝌蚪存活到完全变态期的个体仅有40%,没有一只性成熟的蛙。生长发育极慢,饲养两年半,平均体重仅9克,当中20%前肢和肠子严重退化、畸形,另外有60%严重浮肿。它们的寿命短,仅有少数存活两年半。  相似文献   

9.
1.灰链游蛇在我国分布地区狭窄,仅见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少数地区。国外则分布于朝鲜、日本及苏联的远东部分。2.1974—1978年,于吉林省共得标本762条,取其中178条进行饲养观察。3.扑食幼蛙、幼蟾。扑食迅速,咬住即吞食,吞食时,不择部位亦不缠卷。可于树枝上俯扑幼蛙悬空吞食。成体一次可连食4—5只幼蛙。7—10月间脱皮,移至温暖地带12月亦有脱皮者。4.7月上旬至8月初产卵,集中产卵时间为7月15—21日;每产2—5枚,卵乳白色,长桶状,重1.3—2.1克,大小为24×9—40×9毫米;可见卵数5—33枚,怀卵数3—5枚;孵化期40天左右。5.孵出之仔蛇,全长101—155毫米,尾长17—35毫米,体重1.0—1.9克。初出时,爬行甚速,受惊时,张口扑咬,此为成体所从未有者。孵出后第8—12天内第一次脱皮。仔蛇色深,背黑灰,头部黑而发亮,腹灰色半透明,心脏、血管可见。幼蛇食性不明,未能养活。孵出后不取食,入蛰中先后死亡,最长生活三个月。  相似文献   

10.
《科技知识动漫》2014,(4):50-51
正箭毒蛙是全球最美丽的青蛙,同时也是毒性最强的物种之一。其中毒性最强的物种体内的毒素完全可以杀死2万多只老鼠,它们的体型很小,最小的仅1.5厘米。箭毒蛙主要分布于巴西、圭亚那、智利等热带雨林中,通身鲜明多彩,四肢布满鳞纹。除了人类外,箭毒蛙几乎再没有别的敌人。  相似文献   

11.
2010年8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市郊稻田采集到一批蝌蚪,其中姬蛙科的蝌蚪经鉴定为粗皮姬蛙,粗皮姬蛙是一种广布于东南亚的物种。对处于36期发育时期的粗皮姬蛙蝌蚪进行了观察、测量和描述,并与文献报道的我国重庆南川、台湾、福建德化以及泰国的蝌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海南的粗皮姬蛙蝌蚪的形态特点是体高大于体宽,尾长为体长的1.7倍;口盘位于吻端部,开口指向身体前部。口唇及周围无边缘乳突和副突;生活时背部和尾基部底色淡黄色或淡黄绿色。比较发现,采自海南省海口市市郊的粗皮姬蛙蝌蚪与泰国的粗皮姬蛙蝌蚪在体型和体色等方面比较相似,而与我国重庆南川、福建德化、台湾的粗皮姬蛙蝌蚪有一定差异。这是首次对粗皮姬蛙蝌蚪描述和测量,为姬蛙属蝌蚪的综合修订和物种分化研究等提供了基本信息;并提示有必要进一步从形态量度和口咽腔内部结构方面对粗皮姬蛙不同分布种群进行研究,揭示这一广布种的形态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2.
商城产合征姬蛙(Microhyla mixtura)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商城合征姬蛙的食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成蛙主要捕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其中以鞘翅目、膜翅目昆虫为主,有益系数达95.08%.  相似文献   

13.
粗皮姬蛙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骨髓为材料,利用蒸气固定法,研究了粗皮姬蛙(Microhyla butleri Boulenger)的染色体组型,即2n=22,NF=44,由8对(Nos.1,2,5,6,7,8,10,11)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3对(Nos.3,4,9)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大、小型染色体间无明显的分界线。未发现有异型性染色体。同时,与已报道的姬蛙科中几个种的染色体组型作了比较,初步讨论了它们染色体组型演化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两栖类,爬行类新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北省九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幕阜山脉中段北坡,114°30′~114°43′E、29°22′~29°28′N,最低海拔200m,最高海拔1656.7m,面积7298.7hm2.据华中师大1980年考察结果,有兽类36种、鸟类83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33种.1999年7月14日至7月21日,在湖北省九宫山自然保护区(通山县)采集到一批两栖类、爬行类标本,经分类鉴定,发现湖北省新记录3种:小弧斑姬蛙(MicrohylaheymonsiVogt),大绿臭蛙(Odorr…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皖南叶附生苔4科10属17种,较前记录增加了3科7属15种;11种为安徽省新记录,其中粗柱疣鳞苔(新拟名)(Cololejeunea ornata Ev.)为中国新记录;原为热带太平洋岛屿分布的狭瓣细鳞苔(Lejeunea borneensis Horik.)首次在大陆上被发现。皖南叶附生苔种类丰富,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居第二位。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elliptica)、尖舌扁萼苔(Radula acuminata)、棉毛疣鳞苔(Cololejeunea floccosa)和狭叶残叶苔(Leptocolea oblonga)是组成本地区叶附生苔群落的常见种。对附主植物的研究表明叶附生苔对附主的选择并不严格,光滑无毛,质地较厚的叶面似更适合叶附生苔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皖南叶附生苔研究——安徽苔藓植物区系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皖南叶附生苔4科10属17种,较前记录增加了3科7属15种;11种为安徽省新记录,其中粗柱疣鳞苔(新拟名)(Cololejeunea ornata Ev.)为中国新记录;原为热带太平洋岛屿分布的狭瓣细鳞苔(Lejeuneaborneensis Horik.)首次在大陆上被发现.皖南叶附生苔种类丰富,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居第二位.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elliptica)、尖舌扁萼苔(Radula acuminata)、棉毛疣鳞苔(Cololejeunea floccosa)和狭叶残叶苔(Leptocolea oblonga)是组成本地区叶附生苔群落的常见种.对附主植物的研究表明叶附生苔对附主的选择并不严格,光滑无毛,质地较厚的叶面似更适合叶附生苔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Row Parallel Coarse-Grained Reconfigurable Architecture(RPCGRA) has the advantages of maximum parallelism and programmable flexibility. Designing an efficient algorithm to map the diverse applications onto RPCGRA is difficult due to a number of RPCGRA hardware constraint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nodes of the data flow graph must be partitioned and scheduled onto the RPCGRA.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Depth-First Greedy Mapping(DFGM) algorithm that simultaneously considers the communication costs and the use times of the Reconfigurable Cell Array(RCA). Compared with level breadth mapping, the performance of DFGM is better. The percentage of maximum improvement in the use times of RCA is 33% and the percentage of maximum improvement in non-original input and output times is 64.4%(Given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 8(DCT8), and the area of reconfigurable processing unit is 56). Compared with level-based depth mapping, DFGM also obtains the lowest averages of use times of RCA, non-original input and output times, and the reconfigurable time.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基于栅格地图环境下,群机器人采用启发式全区域覆盖算法完成区域覆盖任务时,多个机器人相遇后,并发覆盖相同栅格而造成重复覆盖的问题,通过减少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转向次数的方法,有效减少了机器人的相遇次数,从而减少了机器人并发覆盖相同栅格的次数。根据该方法,在原算法中引入了方向变量,形成了改进的群机器人启发式全区域覆盖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