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混凝土裂缝是施工中的一个带普遍性的质量问题,也是工程人员经常要讨论的问题,混凝土裂缝有两种,分别是结构性裂缝及非结构性裂缝两类,本文主要是针对混凝土施工中几种常见非结构性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描述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如何减少及避免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  相似文献   

3.
张广辉 《奇闻怪事》2009,(6):120-121
分析混凝土中常见裂缝种类及原因, 阐述合成纤维对混凝土构件非结构性裂缝的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4.
高桂明 《科技信息》2010,(20):332-332
本文针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这个比较常见质量通病之一,通过了解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出现的位置特征,对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包括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设计方面、施工方面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总结了防治裂缝产生的具体措施,从而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从而保证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质量,并能为企业赢得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5.
吴忠良 《科技资讯》2008,(35):58-58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一直都是建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楼板裂缝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也影响了建筑物的耐久性。混凝土裂缝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采取措施将裂缝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尽量减小其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现象及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控制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楼板裂缝的类型主要有a、纵向裂缝:沿建筑物纵向方向的裂缝,多出现在板下皮,个别上下贯通;b、横向裂缝:在跨中1/3范围内,沿建筑物横向方向的裂缝,多出现在板下皮,个别上下贯通;c、角部裂缝:在房间的四角出现的斜裂缝,板上皮居多;d、不规则裂缝:分布及走向均无规则的裂缝;e、楼板根部的横向裂缝:距支座在30cm内产生的裂缝,位于板上皮。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商品混凝土原因和施工原因。商品混凝土主要存在:水灰比大;高效缓凝剂用量过大;砂石质量不好,级配不好,含泥量大,含粉量大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是目前工程施工中屡见不鲜的质量通病之一,本文从混凝土的原材料、设计及施工等角度分析楼板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控制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闫新勇 《科技信息》2010,(23):J0281-J0282
在建筑施工中,现场浇注的混凝土楼板常常会出现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裂缝现象,通过分析现浇混凝土楼板常见裂缝的表现状况,提出了如何控制预防和处理的根本性措施。针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比较常见质量通病,通过对混凝土楼板、梁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了防治裂缝产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梁晓燕 《科技信息》2010,(20):320-320
本文针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比较常见质量通病之一,通过对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成因进行分析,总结了防治裂缝产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邵卫中 《科技信息》2013,(1):364-364,341
工程结构出现裂缝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混凝土结构裂缝大部分是能够通过设计手段、施工措施来避免的。本文着重对混凝土楼板结构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作一粗浅的探讨,通过设计、施工的防范措施,减少混凝土楼板裂缝发生。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内裂纹沿水泥石/骨料界面或穿透骨料发展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元方法,通过计算能量释放率并与材料断裂韧性对比,对弯曲荷载下骨料/水泥石界面区域裂纹走向进行分析判定。研究了水泥石、骨料性质对裂纹走向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给定骨料的混凝土,随着混凝土抗压强度(σ_c)的增大,弯曲型裂纹和穿透性裂纹两种裂纹走向的能量释放率之比呈逐渐减小趋势,而界面与骨科的断裂韧性之比则逐渐增大。两曲线的交点为的临界点,对应的混凝土标准抗压强度称为临界抗压强度σ_(cr)。当σ_c<σ_(cr)时,裂纹将沿水泥石与骨料的分界面发展,形成弯曲型裂纹;当σ_c>σ_(cr)时,裂纹将穿透骨料发展,形成穿透型裂纹。骨料种类对于σ_(cr)值的影响较大,花岗岩骨料为80 MPa左右,卵石骨料为72MPa,石灰石骨料为58MPa。  相似文献   

12.
纳米再生保温混凝土微观形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不同再生骨料掺量的纳米再生保温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以及微观形貌分析,对玻化微珠颗粒与水泥砂浆界面、天然骨料与水泥砂浆界面、再生骨料与水泥砂浆界面,以及微裂缝开展区域进行分析,从微观上对不同再生骨料替代率的保温混凝土表现的宏观力学性能进行解释。通过对比玻化微珠颗粒与气孔的微观形态,得出玻化微珠颗粒替代发泡气孔可减少混凝土强度损失,纳米矿粉的掺入对微裂缝有填充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性聚合物的参与下,难以看到在水泥浆中常常发生的吸附或搭接现象,此时出现一种可逆的絮凝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少量的表面活性剂SN-2不但可以取代吸附在水泥粒子表面的水溶性聚合物,从而导致解絮,而且可同步地缩聚浆体中的可溶性聚合物.一种在水泥粒子和水溶性聚合物之间的交错镶嵌型机理显得非常适用于所实验的体系,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温度应变、收缩应变和徐变应变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商品住宅楼板早期约束应变的计算方法,并采用应变判断准测,对工程中商品住宅楼板的早期开裂进行了预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浇砼砖混结构住宅工程 普遍存在的楼面墙体裂缝现象,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可行有效的防治措施,使现浇砼砖混结构的楼面墙体裂缝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裂缝进行了较具体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碱磷渣胶凝材料硬化浆体及其与骨料界面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碱磷渣胶凝材料的高强机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碱磷渣胶凝材料硬化浆体结构及其与骨料界面的结构,用压汞法研究了硬化浆体孔结构,并与硅酸盐水泥浆体的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硅酸盐水泥浆体相比,碱磷渣胶凝材料浆体结构非常致密,孔隙率很低,孔径细小,浆体与骨料界面结构紧密,不存在如硅酸盐水泥浆体与骨料界面区常存在的Ca(OH)2定向生长及较非界面区疏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性能细观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出了模型再生混凝土的概念,根据各相介质细微观力学参数和本构关系建立了数值模型,对再生混凝土的破坏机理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变化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新硬化水泥砂浆强度、老硬化水泥砂浆强度、老硬化水泥砂浆厚度以及界面过渡区(ITZ)强度等参数,对模型再生混凝土单向受压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硬化水泥砂浆和老硬化水泥砂浆强度对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力有较大影响,老硬化水泥砂浆厚度对模型再生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有一定影响,界面过渡区的强度对再生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建筑材料性能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笔者从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易发生裂缝的部位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材料因素是造成混凝土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如水泥、骨料的质量、粉煤灰、碱骨料反应、水灰比、坍落度等因素,并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障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在CEBMC1990和DeSchutter关于早期混凝土计算理论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混凝土早期极限拉应变计算模型,通过对2个模型相互之间及其与试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该计算模型采用应变判断准则,可应用于在商品混凝土住宅楼板的早期开裂预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