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邓涛 《科技信息》2012,(36):483-483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是金融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当前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教育贫困是当前阻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农村教育贫困的根源在于中央和省级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教育转移支付资金。高层政府之所以没有提供足够的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是由于农民作为一个弱势集团无法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贫困问题,需要对我国城乡利益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学者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我国31省市的农村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农村地区在财力约束条件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进行了灰关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税费改革后,农村地区有限的自有财力和上级转移支付只能优先对农林水事、教育和公共安全加以扶持,而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则相当薄弱,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缺口仍然很大.基于实证和农村地区县乡财政存在的共性问题,文章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需优先序及相关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鹤 《山西科技》2013,(6):16-18
农村百姓无法获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制约了城乡统筹发展、社会服务公平化的进程,成为长期困扰性问题。通过分析山西省农村地区金融支付便民服务点建立情况,提出金融支付便民服务点与公共性服务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贺彦琨 《甘肃科技》2016,(22):31-34
移动支付作为零售支付体系的重要创新和传统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市场前景广阔。移动支付能够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促进电子商务及整个消费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百姓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同时,移动支付能够促进解决金融服务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普惠制金融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移动支付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投资的热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我国移动支付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完善的支付基础设施,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但总体看,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支付风险的防范、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受理环境建设、产业分工合作以及商业模式选择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支付业务相关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然后从移动支付的定义入手,详细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定义、分类、实现技术和主流的业务模式和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现状,为建立博弈模型打下立论和假设基础。通过运用三种博弈模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模式基本情况,并通过求解博弈模型均衡解得出结论,从而以定量的结果为参考依据,提出了我国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义务教育更是现代教育制度的重中之重,是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衡量国家文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在我国同样如此。本文阐述了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分析了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5A”理论包含五大要素:有效性、可达性、支付能力、满意程度、适应性。它对于研究我国农村医疗服务的供需关系,对农村医疗设施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实现供求之间的平衡,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城乡有别的"二元"财政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资源配置过度向城市倾斜、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扩大等系列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转移支付资金缺乏有效管理。为了制定和完善城乡统筹发展的财政政策,必须合理界定县乡财政的事权和财权;积极推进税制改革,统一城乡税制;加强农村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优化转移支付方式;制定和完善农业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9.
陈艳玲 《奇闻怪事》2009,(6):104-105
计量支付一直是公路工程中非常关键的工作,而计量支付台帐则是计量支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计量支付台帐的建立和使用以及对两种计量支付台帐进行比较,进一步阐述了计量支付台帐在公路工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金宝 《科技资讯》2013,(10):33-33
本文对银行业支付平台系统的架构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并基于该支付平台架构完成了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证了银行业支付平台系统建设的可行性,为银行业其他支付业务的实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乡村空间"负"效应已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乡村人居环境的恶化。维护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发展水平五个方面,构建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从上述五个方面对湖南省1991~2007年间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虽在逐渐改善,但因生态环境恶化和公共服务滞后,其发展水平仍处于一般水平。最后,从乡村居民和政府两方面对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探讨,认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乡村居民,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仙桃市农村居民点分布与人居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仙桃市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为依据,结合农村聚落与人居环境的相关理论,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计量分析方法,对仙桃市农村居民点分布现状与人居环境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仙桃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受农业生产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影响,且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差异明显;农村居住环境与公共服务环境权重最大,对仙桃市人居环境质量贡献最高;农村人居环境存在地域差异性;各影响因素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村居住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是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的发展导致了海口市乡村聚落景观的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海口市美社村近10年聚落景观的变化,揭示了海口市乡村聚落景观在旅游发展下的变化动因及变化机制,认为其主要在于满足乡村旅游的可达性、娱乐性和服务性;同时,总结了聚落景观变化的特征,即功能旅游化、尺度扩大化、空间开阔化,其具体表现就在道路、建筑、庭院、绿化等景观方面;此外,分析了景观变化对乡村聚落发展的利弊,提出只有在正确规划引导下发展乡村旅游,才能使乡村聚落景观越变越好.  相似文献   

14.
以魏岗乡为例,研究淮河上游沿河平原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模式以及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农村居民点总体呈现一种随机分布的模式,局部呈现聚集、团状、带状分布格局;居民点在各个坡向均有分布,以东南方向最多,正东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稍多.农村居民点受道路、海拔、坡度影响比较明显,受坡向影响相对较小.在局部区域内受道路交通、地形制约比较明显;随着海拔及距离的增加,居民点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不同区域范围内居民点面积差别很大;随着坡度的增加,居民点面积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0IntroductionSettlement refers to the spatial unit of as-sembled human inhabitation,and it is ahuman-activity-dominated complex ecosystemlinking society,economy,and nature[1].Ruralsettlement complex ecosystemrefers to the as-sembled humaninhabitationinthe countryside.The term denotes not only courtyard ecosys-tem,agriculture ecosystem,non-agriculture eco-system,but also the social systemcomposed ofhuman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settlementand natural ecosystem-forest,grassland,andwater ecosy…  相似文献   

16.
以历城区为例,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及人均用地过大,用地粗放,变化强度具有空间差异性;交通干线及地形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有重要影响,农村居民点呈现出向临近公路区域聚集的趋势,高海拔与高坡度地区农村居民点密度较大,分布零散,空间分布不合理.通过以上研究对揭示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村公共服务是"三农"的短板,严重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是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破解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的重要机制。我国农村初步具备了公共服务社区化的条件,使公共服务社区化成为可能:农村社区建设的提出与实践为公共服务社区化打下了基础;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零距离需求的企盼以及农村面临的社会与经济、就业、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等外部压力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完善应当着眼于中国乡村实际,构建一个以当事人为主体的协商和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体的民间调解、乡镇司法所为主体的行政处理、仲裁机构为主体的仲裁裁决及人民法院为主体的司法判决互为补充、良性互动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更好地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基于系统科学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杭州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产出及效果指标进行客观描述,采用熵值法对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效率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杭州市城区人均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体育公共服务产出及效果状况均优于郊县区;2)城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高于郊县区;3)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效率呈现地理学特征,即越靠近市中心的县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对传统乡村聚落空间演化影响明显。赣南客家乡村聚落是典型的传统乡村聚落,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主要有依山傍水,集中分布在缓坡低地,聚族而居,建筑单体风格独特,分布密度县域差异明显。城镇化过程中空间演化呈现出以下趋势:山地聚落向下和水平迁移,传统民居在空间上被合围,路网密度加大,空间实现重组并向城市聚落景观演替,这势必为区域带来各种正、负效应,如人地矛盾变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空间的聚集与均衡、部分聚落的空间萎缩与空间隔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