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个例分析和历史统计, 对热带气旋与夏季南海季风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揭示了热带气旋活动导致南海低空急流增强的机制。在个例分析中, 以0604 号热带气旋 “碧利斯”为例,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 MM5 进行了多组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强盛的西南季风使热带气旋登陆的维持时间变长, 对热带气旋的降水有显著的增幅作用; 与此同时, 热带气旋对西南季风的作用也不可忽略。在热带气旋登陆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中尺度对流系统, 会使得南海上空低层大气的气压梯度力增大, 导致南海季风中低空急流增强。最后, 对 1950?2009 年具有与 “碧利斯”相似路径的30 个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 发现其中80% 的热带气旋活动伴随着南海区域低空风速的正异常。  相似文献   

2.
台风"麦莎"(0509)登陆北上变性加强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个在陆上长久维持并最终演变成温带气旋的登陆台风“麦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北上变性过程的分析发现,台风与中高纬西风槽的相互作用使得冷空气侵入是其变性加强的原因。高层位涡的变化可清楚揭示台风变性加强的物理过程,分析表明,“麦莎”变性过程中有高层正位涡下传的现象。在台风结构上,从变性前的垂直对称分布演变为倾斜的非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5日黑龙江暴雨预报落区订正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黑龙江省2008年7月5日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前期的水汽和能量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暴雨过程中水汽条件和冷空气的作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前期水汽通量高值区和高能量区对订正暴雨预报落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高低空冷空气的到达时间不同步,是这次降水过程中无强对流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干冷空气的侵入影响了蒙古气旋和华北气旋的完全合并和连接,阻断水汽和能量的输送。  相似文献   

4.
人员进门过程中污染气体侵入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人员进门过程中污染气体从走廊侵入到隔离室的动态过程和侵入量.数值计算采用了雷诺时均N-S模型,通过动网格技术实现门和人员的运动,并利用示踪气体监测外界空气的侵入过程.结果表明:侵入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进门时间增加会显著增加内侵入空气体积.  相似文献   

5.
台风变性再度发展的动能收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997年的台风Winnie登陆后的变性并再度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低层的散度风制造是气旋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变性阶段,由于冷空气的侵入使低层的动能制造增加,对台风的维持起了主要的作用;在重新加强阶段,高空急流的影响使低层散度风的动能制造明显增加,使气旋斜压不稳定发展。讨论了台风登陆后再度发展的演变模型,可以认为是一种A类和B类温带气旋发展的混合类型,是一个低层变性气旋和高空低槽相互作用和相互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热带气旋“浣熊”引发广东南部沿岸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6):1227-1233
应用NCEP 1白1?的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分析2008年4月热带气旋“浣熊”引发的广东南部沿海地区大暴雨过程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南亚高压加强并向西北方向移动控制华南沿岸及南海北部,同时“副高”减弱东退的大尺度形势背景下发生的;南亚高压和“副高”之间存在“反向”而行的短期互动,而这种互动对大暴雨过程有重要影响;热带气旋向偏北方向移动过程中与高原东侧东移南下的槽在广东南部沿岸合并是引发大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暴雨区上空存在对流不稳定,大陆冷高压东移出海过程大气边界层内回流弱冷空气是大暴雨过程不稳定能量释放的促发机制;大暴雨过程水汽源地是西太平洋和南海,来自西太平洋和南海的水汽在暴雨区上空辐合为大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水汽;大暴雨降落在热带气旋路径的右侧而不是热带气旋中心的四周,其原因是水汽和风场的辐合均发生在热带气旋路径的右侧,这是由热带气旋自身环流和大尺度环境气流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移动圆柱坐标系的准Lagrangian角动量收支方程和径向环流方程,利用FGGE资料,对“Nancy”台风过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同温带气旋的角动量收支作了比较。诊断研究表明,热带气旋的非绝热加热比典型温带气旋的非绝热加热大2—3倍。上述两种,气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角动量收支都主要是来自侧边界的输送,即径向环流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驱动径向环流的主要因子有所不同。驱动热带气旋的径向环流的主要因子是非绝热加热;而在温带气旋中,相对重要的驱动因子是同锋区斜压不稳定有关的力矩。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爆发性气旋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征 ,对 1 980~ 1 996年期间影响盐城市的 1 0个爆发性气旋采用固定坐标进行合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初夏季节江淮气旋在其东移发展过程中 ,在地面江淮气旋西北侧的 85 0 h Pa或 70 0 h Pa上有较强的冷中心存在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 ;而 85 0 h Pa散度的辐散辐合以及 70 0 h Pa垂直速度的上升下沉的相间分布则是江淮气旋得到爆发性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条件。依据这一结果 ,可对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淮气旋能否得到爆发性发展进行判断并进而对其所造成的影响作出分析和预报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热带气旋的发生可以看成大部分是由赤道辐合(切变)带上扰动发展的结果。从基本气流的分析着手讨论热带气旋的发生近年来是较多的,而线性化的方法又从理论上揭示了基本气流水平切变的不稳定对热带气旋生成的关系,同时亦看到了波长和纬度的影响。然而用线性化稳定度的方法,只能提供热带气旋发生的可能性,而没有给出扰动不稳定后流场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与特征。  相似文献   

10.
钻井液侵入地层会导致储层测井视电阻率的变化,从而影响油气水识别的准确性。试图通过数值模拟等方法恢复原状地层电阻率的反演技术目前还不十分成熟。时间推移测井技术作为一种油藏动态监测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油气田的生产开发中,但其极少在勘探阶段中的应用。从钻井液侵入地层机理研究入手,在了解其侵入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总结地层电阻率侵入剖面特征;并充分考虑现场实施的可操作性。提出了一种利用不同时间段的测井视电阻率的变化规律来进行油水识别的方法,规避了电阻率反演的不可控性;并在探井的地层流体性质识别中取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系统重要的安全保障之一。 为明确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方向, 总结了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现状, 包括概念、 模型、 发展历史及分类, 分析了目前入侵检测的主要技术。 结果表明, 开发具有灵活分配角色机制的协作智能入侵检测系统, 将其他安全技术与入侵检测技术集成、 将计算机取证与入侵检测融合, 研究面向应用层和面向 IPv6 的入侵检测系统将成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联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技术正以愈来愈快的速度发展,然而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网络攻击的水准也在提高.新的形式之下,人们过去所主要依赖的防火墙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它们各自的不足之处也暴露出来了.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一个防御整体的思想,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应运而生了.这种新模式的优势在于将入侵检测系统置于防火墙的保护范围之中,弥补了其防御力弱的缺点;将入侵检测系统的信息与防火墙共享,弥补了其可能出现的漏洞.对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联动的具体实现,做出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被动红外探测器是入侵报警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探测空间是系统设计和效能评估中的首要考核指标。然而,由于探测空间具有不可见和无法直接感知的特点,难以对探测范围进行直观有效的考核。基于视景仿真平台Vega Prime和开放图形库OpenGL,设计并实现了被动红外探测器三维仿真系统。根据探测器的性能参数、安装角度和安装位置,可自动计算并展现该探测器的可视化探测空间。实验结果表明,可视化探测空间与真实探测空间基本符合,能够满足入侵报警系统智能辅助设计和效能评估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巴丹吉林地区M凹陷中生界基底侵入岩的发育、分布及与油气储藏的关系。方法应用磁、重、震综合物探方法确定基底侵入岩的形态与分布,使用改进的马奎特方法解倾斜板状组合模型,进行反演拟合侵入岩体的空间赋存状态和划分侵入岩体的边界线。结果确定了本区的5个侵入岩体,除Ⅳ号岩体侵入围岩推测为奥陶纪地层外,其余岩体侵入于石炭纪地层中。结论有效地确定了基底侵入岩的形成与赋存情况,取得了预期地质效果,对油气勘查与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C语言为程序设计语言,GTK为开发工具,MySQL为数据库平台,设计一个基于Linux的小型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的网络数据包捕获模块、网络协议分析模块、存储模块、响应模块、入侵事件检测模块、规则解析模块和界面管理模块等7个模块均获得实现.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和设计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SIP数据采集系统作为SIP入侵检测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其检测性能和准确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目前的数据采集工具不能直接用于处理应用层数据,很难满足SIP入侵检测系统的需求。分析了libpcap和pf_ring两种包捕获技术,描述了pf_ring的工作机制,设计了一种基于pf_ring技术的SIP数据采集系统结构。通过优化oSIP协议栈,采用在内核层和用户层结合的方法开发SIP数据过滤插件,实现了一种高效的SIP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比较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SIP数据采集系统在SIP数据采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保证SIP入侵检测系统采集数据的高稳定性,为SIP入侵检测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17.
非线性水平动量平流作用对热带气旋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将热带气旋视为与环境间有动量交换的系统,着重分析了非线性水平动量平流作用对热带气旋运动的影响,从理论上解释了一些热带气旋路径异常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自适应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传统入侵检测模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自适应入侵检测系统(AIDS)模型,阐述了系统模型的结构及主要功能.运用自适应的模型生成方法,使收集数据、建立模型并将模型分配给检测器的过程高效、自动化.该模型为开放的系统模型,具有很好的可伸缩性,可大大减少使用IDS的代价,解决IDS的环境适应性问题,降低建立模型的代价,提高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